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绍熹  刘帅 《玉米科学》2022,30(2):183-190
从临时收储政策到“价补分离”政策,玉米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为了测度我国玉米在国际进出口市场上是否存在市场势力,本文利用“看市定价”模型,基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玉米支持政策变化前后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回归结果表明,在实行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后,汇率对我国玉米进出口价格的影响显著,政策对我国玉米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向。在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后,我国的玉米进出口价格下降,同时在玉米出口市场上呈现出较弱的市场定价权。因此,我国仍需从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生产品质、持续推动政策实施以及完善玉米种植保险等方面入手,增大可获取利润的空间,从而获得更有利的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2.
徐志刚  安宁 《玉米科学》2023,31(5):183-190
2007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从临储政策到临储政策改革及价补分离政策的转变,由于玉米市场政策的不稳定,导致玉米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均存在较大波动。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中心、美国农业部(USDA)等数据来源,分析在不同的玉米市场调控政策下玉米生产、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玉米市场调控主要存在3个问题,需求端的玉米深加工业调控政策忽视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衔接,政策在短期内的逆转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造成了冲击,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玉米的生产支持政策忽视了玉米与替代作物的协调,放大了玉米及替代作物的生产波动;玉米市场调控政策过多关注短期态势,对供需关系的长期判断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本文提出玉米市场调控的优化建议,以提升玉米产业市场调控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执行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玉米收储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利益。但临储制度所带来的库存、销售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农办、财政部等部门,正式启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模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制度改革作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秩序过程中,客观上引发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不适应甚至生产经营困境。本文利用2016~2017年吉林省72个玉米种植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分析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吉林省不同规模玉米种植农户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所带来的种植规模扩大、种植结构调整等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冬  李光泗  钟钰 《玉米科学》2023,31(2):181-190
构建粮食市场有效性分析框架,基于事件研究法基本思想,采用2008年11月~2020年8月相关数据,借助VAR、BEKK等模型分析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前后玉米市场有效性及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收购政策实施后,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传递更加通畅,玉米市场有效性提升,政策改革目标已初步实现。为巩固市场化收购政策效果,防范国际市场因素造成国内市场异常波动,应当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导向,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影响力,并完善配套措施、细化补贴标准,降低市场化收购对粮食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宋丽  李芸 《玉米科学》2024,32(1):182-190
基于反事实思维,利用2000-2020年中国1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探究“价补分离”政策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促使实施地区玉米产量增加了183.01×104t,增产贡献为6.69%。“价补分离”政策具有时空异质性,2016年政策增产贡献较2015年降低了82.7%,随后逐年提升,2019、2020年政策效果趋于稳定。因生产者补贴政策制定标准、补贴对象范围等不同,3个实施地区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增产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基于此,提出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细化补贴对象范围、实施差异化标准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斌斌  刘文明  杨宁  刘帅 《玉米科学》2017,25(2):148-151
吉林省自2008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出现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玉米加工企业成本骤增等问题。利用波动理论对1981~2014年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相对较频繁,短周期波动明显,存在严重恶性波动。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因素,国家政策对吉林省玉米价格影响最大,逐年上升的"托市价格"导致玉米供给水平对玉米价格的传导为负向,玉米生产成本、国际玉米市场和玉米需求情况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为推动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改革,稳定玉米市场价格,提出建立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完善玉米市场监测预警机制、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玉米叶片光合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对农大108和京科25两个玉米品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玉米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表观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及光饱和点(LSP)均降低,农大108的降低幅度较小,京科25的降低幅度较大。水分胁迫后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京科25在水分胁迫后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均降低,影响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农大108在水分胁迫后仍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影响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8.
《玉米科学》2002,10(Z1)
去年 12月中旬和下旬间 ,东北各省区粮食部门为了增加陈玉米 (与新产玉米相对应 ,非指陈化玉米 ,下同 )的出库数量 ,压缩玉米库存 ,普遍大幅下调了陈玉米出库价格 ,下调幅度为 2 0~ 5 0元 /t不等。东北陈玉米出库价格基本稳定在上周基础上。东北粮食部门大幅下调陈玉米出库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 ,2 0 0 1年秋冬季出现的关内玉米价格低于东北玉米价格的倒挂现象使得东北地区玉米销售压力和难度加大 ,为了增加销售 ,国有粮食部门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其次 ,当前东北地区新产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仍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从而促…  相似文献   

9.
曾智  何蒲明 《玉米科学》2020,28(2):184-190
利用我国17个玉米主产区省份2005~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策性玉米价格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价国家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综合收入补贴政策、临储收购政策、价补分离政策下,玉米价格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玉米生产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玉米土地规模对农民收入有差异性影响,城镇化率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城乡收入比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小,消费物价水平对农民收入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从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看,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出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开展规模经营,建立有效物价调节机制,加强市场动态调控力度,建设对称信息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丹玉405穗期不同遮荫条件下(S0,自然光照;S1,遮荫44%;S2,遮荫66%)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期遮荫后,两种类型玉米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基部茎节单位长度、干重、穿刺强度、压碎强度、折断力度、产量和穗粒数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下降幅度大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随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非耐密型玉米品种倒伏率明显高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非耐密型玉米品种较耐密型玉米品种对弱光反应敏感,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收储制度改革下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鹤  顾莉丽  刘帅 《玉米科学》2021,29(4):175-180
利用2008~2019吉林省玉米相关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仍保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在收储制度改革前后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较稳定,非优势产区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又出现复种现象。玉米流通性增强,流通成本增加。玉米价格的下跌激活了下游玉米加工企业活力,提高了开工率,企业转亏为盈,但盈利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吉林省内玉米加工企业仍以玉米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针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经济用途多,在全球范围的需求量都较大。玉米产业作为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对我国玉米产业政策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建设,本研究以"玉米"为检索词,选取相关网站对政策法规进行采集,以其为基础资源对政策的特点和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玉米产业政策法规体系的组成,将体系分为良种补贴政策、价格保护政策、保险补贴政策、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经营许可政策共六大类,形成我国玉米产业政策法规的资源体系。文章通过对我国玉米产业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为我国玉米产业政策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结构调整,是东北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及玉米结构调整必要性基础上,研究评价了吉林省2016年玉米结构调整实践及效果,论述了"价补分离"政策实施的影响及粮农行为响应以及当前吉林省玉米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深化对玉米结构调整的认知;提升玉米生产者补贴水平,构建玉米产业链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稳定大豆生产补贴,强化对大豆加工业的支持;大力扶持畜牧业,推动农牧结合发展;强化玉米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江西作为双季稻主产区,多措并举确保了早稻面积落实落地.然而,通过连续2a的追踪调查发现,种粮大户对促粮政策反应不一.同时,早稻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户种植意愿再度回落、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短板,促粮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地方财政紧张、农田生产条件改善有限、防灾减灾压力大、农资价格上涨、农户缺乏高效种植技术等问题.建议提高早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