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素质提升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一项国家现代化系统工程,也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个历史过程.体育文化发展对城镇化有重要推动作用,农业院校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对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农业院校应该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有效利用科技资源、体育资源支持城镇化;开放大学体育场馆为农村社区服务,与农村基层管理部门合作开展农村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广泛组织开展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加快城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文桐 《新农业》2023,(1):82-84
乡村振兴的发展比较重要的一个战略部署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新型城镇化较传统城镇化更加关注人本身的利益与价值,使农村社会在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下实现更加平等、更有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在推进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现有研究基础上,论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整合度,提倡灵活与包容的行政管理方式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1,(4)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其关键是要加快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聚,改变目前不少地区存在的小城镇建设品位低、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散、功能弱的状况,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从浙江情况来看,着重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1.搞好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搞好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县城要按照现代化的中小城市的要求来建设;要在现有建制镇中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较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8):100-1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保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切实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息化在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息化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晚、发展水平低,所以面临着工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意识薄弱、信息化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要发展农村信息化,应完善信息化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种信息化推进主体,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完善信息化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07-208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是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河南城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从观念创新、基础建设、环境保护、拓展教育等方面来研究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项必然的趋势,并不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简述了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联作用,剖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系列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积极对策和建议。深入探讨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活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9.
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对于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时期推进农村党员教育培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途径,城镇化建设其本质就是通过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城镇化发展可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不仅有“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提高,即人口城镇化与城镇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农村教育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文章从江西城镇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入手,揭示城镇化与农村教育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受益的主要是城市地区,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就处于相对闭塞和落后的弱势地位。诸如耕地面积减少,农民收入低,进城务工农民太多导致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同样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对此亲自到基层考察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村仍旧处于欠发达地区,农民仍旧属于弱势群体,农村的发展建设依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所以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建设和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农村整体发展能力有助于国家综合水平的提升,而在农村建设和治理过程中垃圾处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前学术研究和农村垃圾处理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农村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方式不科学以及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影响农村整体垃圾处理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强化农村地区对垃圾处理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是各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村逐渐向城镇化进行转变。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而使农村向城镇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建设过程涉及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教育等问题都需要强大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来源不足,金融支持手段单一,支持力度不大,农村地区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金融机构应选择关键领域投资,建立城镇化建设专款专用基金,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日益突出.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二是金融机构覆盖范围窄,金融支持方式单一;三是金融支持力度地区差异大;四是民间金融发展困难重重.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中金融机构所起作用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城镇化中金融支持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用能水平、减少和控制农业废弃物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起到的特殊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尤为重要。针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农民用能方式的新变化,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好"三转三提",即从以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在进行深化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农村生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就目前我国来说,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来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的状态之下,很多的农村地区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农村有很多土地都已经被我国政府用作城市的建设中,导致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农民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角的农村城镇化研究,首先要明确,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融合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结合传统中华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同时加强方式方法多样化。对城市化发展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加大农村地区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安徽省内乡镇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人口个体特征变量,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初中、年轻人或老年人、收入水平中等、非务农的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就地城镇化意愿,而婚姻状况对就地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