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引言 推动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后备母猪的管理和培育.每年约有 40%~50%的母猪被淘汰,有些母猪一生仅断奶30至40头仔猪.由于寿命短而导致的更高更新率会增加所需后备母猪的数量.所以,制定管理实践措施以识别具有最大生命周期性能潜力的后备母猪对于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即便是对后备母猪管理的微小改进...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推动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后备母猪的管理和培育.每年约有40%~50%的母猪被淘汰,这些母猪一生仅断奶30~40头仔猪.由于寿命短而导致更高的更新率会增加所需后备母猪的数量.所以,制定管理实践措施以识别具有最大生命周期性能潜力的后备母猪对于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即使是后备母猪管理的微小改进,也可...  相似文献   

3.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4.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5.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6.
<正>后备母猪是种猪群的基础,通过正确的后备母猪管理,猪场将最大程度地保障猪群的长期健康和生产力。PIC技术服务经理PedroMosqueira博士表示:"后备母猪是种猪群的基础,但是在行业内,大家普遍怀疑后备母猪对整个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然而我  相似文献   

7.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8.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9.
母猪生产是生猪养殖中的重点,本文简述了影响母猪生产力的主要原因,结合本场实际,从后备母猪妊娠母猪胎次等方面对提高母猪生产力进行总结。提高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能提高母猪生产能力,降低母猪生产成本。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分娩率与窝均产活仔头数。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母猪的繁殖力入手,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本文将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做一综述,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标猪场实施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全面免疫,配合定期的血清学检测,对3个养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研究。在净化过程中,对3个猪场的生产公母猪群、后备猪群进行血检,对阳性猪、可疑猪实施淘汰,后备猪必须是阴性才留作种用,并辅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最终使整个种猪群伪狂犬病的阳性数为零,表明利用伪狂犬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对生产的公母群、后备猪群进行全面免疫接种并配合血检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来净化猪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 及时做好母猪的更新与淘汰,保持猪群始终处于良好的繁殖状态。种母猪的年更新率25%以上,公猪的淘汰率50%以上;1~2胎的年青母猪应占基础母猪的30%,3~6胎的经产母猪占60%以上,7胎以上的老母猪只占10%以下。2 认真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其发情与发育,是保证母猪高繁殖力的基础。对后备母猪采取按体况饲养、适当控料的饲喂方式,使后备母猪的体况保持在五级评分的2-5~3分或十级评分的7~8成膘情。3 后备母猪的配种必须在8~9月龄以上、发情2~3次以后、体重110~120千克以上时开…  相似文献   

13.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培养生产性能优异的母猪群是猪场效益的关键。年生产断奶仔猪25头,仔猪28日龄断奶体重达到8.5 kg,是每个猪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各个阶段,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应从2~6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择。乳头数要求7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体躯长宽,四肢健壮、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母性好,阴户正常,阴户应向上翘。后备母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舍内群养条件下,群养母猪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肢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肢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母猪是否能平稳地行走,自由地采食以及逃避母猪群的打斗.因此,肢蹄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舍内群养条件下母猪的肢蹄 最近的研究发现,因肢蹄原因而淘汰的母猪,群养的比率居然是单独饲养的2倍.母猪的淘汰影响整个单元或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淘汰的越多,后备母猪的培育成本就越大.在舍内群养条件下,对后备母猪还需额外照顾,既要考虑后备母猪的饲喂程序,又要顺利将后备母猪引入一个等级阶层已经比较完善的猪群.  相似文献   

16.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能否获得高效益的核心,而每年大约25%~35%的母猪因各种原因被淘汰(年龄、疾病、遗传缺陷等).为了保证生产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就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同时猪场的疾病净化也需从后备母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是指被选留后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后备母猪群大多以青年母猪为主,为了保障猪群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年龄大、繁殖力低和疾病母猪被及时淘汰。因此,后备母猪的选育、饲养和管理直接关乎猪场生产业绩,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收益。为此,本文从后备母猪选择与留种、饲养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简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提高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科学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规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不断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很多猪场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必不可少的需要从外面引进后备母猪以提高产能.这使得猪场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引进后备母猪提高了整个种母猪群的质量,从而提高了整个猪场的效益.另一种是,严重增加了猪场的成本,甚至从外引入了疾病,降低了原有母猪群的质量,影响了猪场的效益..要完成合理的母猪群结构及补栏目标,在引进后备母猪时,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规模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即是母猪的群体生产力水平,是指猪场整个母猪群的总体繁殖生产水平,通常也以平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是体现一个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总结出从选择高产仔母猪品种入手;开展经济或配套系杂交生产;及时清理淘汰低劣母猪个体,按计划培育补充好后备母猪,保持生产母猪良好的年龄胎次结构;科学合理饲养好生产各阶段母猪;强化孕期母猪科学管理和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精心搞好仔猪初生接产与护理;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促进断奶母猪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应用先进技术搞好母猪适时配种;到给母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等九个方面综合技术,来提高规模猪场母猪桷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在规模化到集约化以至工厂化养猪的历程中,提高母猪生产能力仍然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与基础,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数与平均窝产断奶仔猪头数两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数的是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前死亡率,要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据有资料显示: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