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新疆大量的生物质秸秆资源,尤其是棉花秸秆,在外热式炭化炉中炭化后比表面积不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二次炭化的方法提高炭的比表面积。将干燥的棉秸秆在外热式炭化炉中以500℃炭化,再将炭化产物粉碎后分别在800℃和900℃的高温下,进行二次炭化,制得高活性生物质炭。同时,比较一次炭化产物、二次炭化不同温度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得出: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制得炭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表明:二次炭化有利于制得活性炭,提高生物质炭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闫树军  李勇  张学礼  郝磊  李健 《农业工程》2020,10(9):98-103
在掌握棉秆炭化期间热解失重规律、力学和能量指标及燃烧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小型炭化炉展开研究,完成设计和优化,解决了以高温电阻炉作为炭化设备时炭化单批盛放量有限及升温降温速度过慢不利于试验开展的问题。该装置主要由自动进出料装置、加热部件、盛料部分和尾气处理部分组成,对其中关键部件如进出料系统、炭化炉及燃烧器进行设计及试验,并试制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制炭成型率达93.6%,燃烧性能达标率95.3%,单炉炭化秸秆棒和秸秆粉末达到设计指标,可以高效完成棉花秸秆炭化工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师晨霞 《当代农机》2007,(12):61-61
分析了五台县推广秸秆炭化技术的有利条件及经济效益,论述了实施秸秆炭化技术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推广秸秆炭化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炭化是解决农业和林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城市景观园林废弃物,设计一种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成套装备,包括压块成型装置以及炭化炉,该炭化炉采用废气自循环,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高效炭化,避免环境污染,并运用fluent软件对炭化炉进行传热性能仿真研究,得出炉内最高温度为2 246 k,炉体内胆内部温度分布均匀。经验证,该炭化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对我国园林废弃物炭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便利和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秸秆的基本成分,介绍压制块状饲料用于养殖、产气作为新能源和秸秆炭化3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以期为农村秸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PVC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强度大、耐腐蚀、寿命长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针对秸塑材料加工前需对秸秆进行粉碎、炭化、与PVC粉料充分混合的作业要求,设计了一套秸秆粉碎炭化及与PVC粉料混合装置。该装置采用两级粉碎同时实现秸秆粉料的干燥与切碎,炭化装置可快速将秸秆粉料炭化以提高秸塑材料的结合性能。该装置结构合理,连续化程度高,能够降低成本,有利于促进秸塑材料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连续式分段热解炭化设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连续式炭化设备的热解温度场难以梯级调控,不能满足多种热解温度工艺试验要求,采用分段式加热技术,设计了5段独立热解炭化炉,并结合连续式输送原理,集成生物炭循环水冷技术、热解气二次催化裂解技术和油气二级冷凝分离技术等,研发了连续式分段热解炭化设备。以粉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开展了热解炭化试验,结果表明,本炭化设备实现了连续炭化和分段加热,当5段炉温设为550℃、600℃、600℃、600℃、550℃时,生物炭得率29.97%,低位热值26.21 MJ/kg,固定碳含量55.63%,热解后的油气能较好地实现分离,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生物质的分段控温加热和连续热解。  相似文献   

8.
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利用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研究成为研究的焦点,新疆棉秆资源丰富,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以棉秆为实验样本,分析现有炭化工艺,依照节能环保的原则,设计了一种生物质外热式连续炭化炉,并介绍了炭化炉的整体结构设计,详细说明了其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及参数选择。同时,对所设计的炭化炉进行热平衡计算,得出炭化反应产生的天然气完全燃烧的热值为727MJ,炭化室热损耗为501.23MJ;理论验证了该炭化炉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简易、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连续十年多实现棉花单产、总产和调出量位于全国第一,但棉秆焚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在生物质能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焦点的大环境下,棉秆炭化炉能有效地将棉秆变成可再生能源,为棉秆找到很好的"出路"。为此,介绍了棉秆的炭化方法及两种炭化炉的工作原理及比较结果。同时,还介绍了车载式炭化炉与固定式炭化炉并进行比较,分析了影响出炭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过渡依赖化肥和除草剂,残留地膜清理不彻底,土壤板结速度急剧增加,板结程度十分严重,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较低,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等实际问题,采用炭化秸秆覆盖后旋耕+地表覆盖、地表覆盖炭化秸秆、不施撒炭化秸秆三种模式开展板结土壤改良试验研究。对秋翻前、冻融期和幼苗期农田不同土层进行土壤紧实度、容重和有机质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引入机械旋耕将炭化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浅层耕作板结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并提升其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