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贵州茶树及森林害虫的自然罹病虫体中分离鉴定获得14株病毒,即茶鹿子蛾NPV,肾毒蛾NPV,大茸毒蛾NPV,叉带黄毒蛾NPV,半带黄毒蛾NPV、卵黄毒蛾NPV,幻带黄毒蛾HPV,黄毒蛾NPV,茶奕刺蛾NPV,杨白纹毒蛾NPV,杨二尾舟蛾GV,茶刺蛾GV,茶茸毒蛾GV,茶奕刺蛾GV。其中,除肾毒蛾NPV,黄毒蛾NPV,茶奕刺蛾NPV,茶刺蛾GV已有报道外,其余均属我国首次报道。通过电镜对上述病毒的形态观察和对其宿主的回感试验,证明是其病原病毒。  相似文献   

2.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0.5%苦参碱水剂对茶尺蠖2龄幼虫和茶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对茶刺蛾2龄幼虫的致死效应不强。0.5%藜芦碱可溶剂对茶尺蠖幼虫、茶假眼小绿叶蝉若虫和茶刺蛾幼虫均有很高的毒杀作用。1.2%印楝素乳油对茶尺蠖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表现迟效性,对茶黑毒蛾幼虫和茶橙瘿螨若虫的毒杀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几种林业害虫在崇明岛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茶尺蛾、樟巢螟、杨扇舟蛾、黄刺蛾4种蛾类害虫在崇明岛的生活史和发生趋势,为今后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生活史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设置后的系统调查;发生趋势采用灯光引诱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茶尺蛾、樟巢螟、黄刺蛾在崇明岛每年发生2代,而杨扇舟蛾发生4~5代;杨扇舟蛾以卵越冬,其余3种害虫都以幼虫越冬;茶尺蛾的为害高峰期主要在8月,其余3种害虫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和8月。从发生趋势来看,茶尺蛾和杨扇舟蛾的诱集量在不断增大,而樟巢螟和黄刺蛾的诱集量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崇明岛今后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王思政与黄桔自1975年以来,对我省刺蛾科害虫种类、分布作了调查,并记叙了16种,写出《安徽省刺蛾科害虫种类调查初报》一文,刊载于《安徽农业科学》1981年第4期.1980、1981两年我们在我省森林病虫害普查中又调查出4种,现补遗于次: 1.茶奕刺蛾〔Iragoides fascista(Moo-re)〕又名茶刺蛾、茶角刺蛾. 成虫体长12—16毫米,翅展24—30毫米.体、翅浅灰红褐色,前翅具雾状黑点,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为暗褐色斜纹;后翅灰褐色,缘毛较长.幼虫老熟时  相似文献   

6.
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害虫7目32科66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经筛选的5种防治茶刺蛾药剂用于田间进行茶刺蛾防效比较,同时对三龄起蚕进行残毒试验,遴选适于茶桑混植生态园使用的兼容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1.3%苦参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刺蛾效果较好,7 d后的防治效果为85%以上。1.1%烟百素乳油7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9%。0.88%双素碱水乳剂7 d后的防效为86%;将5种防治茶刺蛾的药剂对家蚕进行残毒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乳油、0.3%印楝乳油、0.88%双素碱水乳剂等3种杀虫剂低浓度使用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药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可以在茶蚕混植区使用。  相似文献   

8.
油茶害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 3年对油茶害虫的采集 ,共获标本 3 91份 ,经鉴定隶属 7目 46科 12 7种。其中以茶瘤毡蚧、黑刺粉虱、茶黄毒蛾、茶梢尖蛾、油茶尺蛾、油茶织蛾等发生频率较高 ,但尚未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游客采茶制茶、摘桑养蚕是观光生态园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但游客在采茶作业中常常受到刺蛾类害虫的侵袭困扰,茶刺蛾防治时用药不当又会造成园区家蚕药害。在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时要求AA级生产标准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借以减少环境污染。[方法]试验对防治茶刺蛾幼虫的十二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筛选出的7种药剂进行了家蚕残毒试验,遴选出与生态茶园及周围环境高度兼容,自然降解快、持效长,对环境无污染的药剂。[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桑茶混植的观光生态茶园防治刺蛾幼虫宜使用:0. 3%印楝乳油2. 3 mg·L~(-1); 1. 1%烟百素乳油8. 25 mg·L~(-1); 1. 3%苦参碱水剂8mg·L~(-1); 0. 88%双素碱水乳剂9 mg·L~(-1)。  相似文献   

10.
<正>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蝓形,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故称刺蛾,又因触及皮肤,轻者红肿疼痒,重者淋巴发炎甚至皮肤溃疡,故俗称"痒辣子"。危害果树和林木,是园艺植物重要的多食性食叶害虫类群。其主要种类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等。现以黄刺蛾作重点介绍。1黄刺蛾的识别分布与危害国内各省(区)几乎都有黄刺蛾分布。能危害多种树木达120余种,其中主要有蔷薇科果树、核桃、枣、柿、柑橘、石榴、板栗、杨、柳、榆、桑、茶、刺槐、法桐、泡桐、枫杨、海棠、樱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