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原产于中南美洲沿岸水域,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我县于1999年引进海水养殖,试养表明该品种在我县养殖条件下极佳的生长适应性:对水环境抗逆力、抗病力强,对盐度(0~40‰)适应范围广,最适宜水温为20℃~32℃、PH值8.0~8.5、溶解氧4ppm以上,食性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虾体壳薄肉嫩,营养丰富,离水存活时间长,适合活虾运输销售,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是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我县2000年人工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前褐牙鲆(Paralicthys olivaceus)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密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在水温(20.0±0.4)℃、空气充氧与纯氧充氧模式下,探讨溶解氧和养殖密度对小规格(1.26±0.45)g与较大规格(14.00±2.10)g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这2种规格褐牙鲆幼鱼的最适养殖密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褐牙鲆幼鱼最适养殖密度的标准曲线.运用.NET C#开发了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初步实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对褐牙鲆幼鱼合理养殖密度的查询.  相似文献   

5.
张成文 《内陆水产》2001,26(5):26-27
条纹鲈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我国台湾引进较早,现已形成相当的养殖规模,大陆则是近几年才引进养殖。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广温性(适宜水温6~38℃,最适水温18~30℃)、广盐性(在淡水或半咸水条件下均可养殖)等特性,且体色鲜艳、无肌间刺、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国内市场售价为50~70元/千克,成为淡水养殖的又一个优良新品种。1 条纹鲈的人工繁育1.1 亲鱼的选择选择3~4龄,个大健壮者作为亲鱼。雄鱼以轻挤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者为佳,雌鱼以腹部饱满柔软者为佳。1.2 催产及人工授…  相似文献   

6.
1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现状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可在盐度0‰~35‰的水域中生长,从海水孵化场购进的仔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很快适应在淡水中生长,苗种的淡水养殖成活率高达70%以上,与海水养殖相比无明显差异。南美白对虾有较宽的水温适应范围,下限和上限分别为6℃和40℃,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水温低于15℃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水温9℃时昏迷并逐渐死亡。我国的南方气候温暖,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期可达7~9个月,一年可以养殖两茬。北方地区的无霜期较短,南美白对虾只有4~5个月的生长期,单茬养殖的方…  相似文献   

7.
红藤壶(Balanus tintinnabulum rosa Pilsbry)多年来一直是水产养殖中器具(绳子、浮子、网箱、浮筒等)中的破坏者,它附着在养殖的器具上或池壁、水闸上均有害无益。但在日本宫城县的气仙沼水产试验场,自2002年着手进行养殖生产的研究,在2005年前要确立红藤壶的养殖技术。红藤壶是宫城南三陆地区的特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9年4月—2020月8月在黄骅市南排河镇关家堡村利用对虾养殖沉淀池进行了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养殖试验,在温度-0.549~35.84℃、盐度31.8‰~36.9‰、pH值8.1~8.6的条件下,经过15个月的养殖,毛蚶平均体重从(0.28±0.17)g生长到(18.01±2.69)g;平均壳长从(9.90±1.65)mm生长到(37.02±2.01)mm。养殖存活率59.3%,平均单产3 475.5 kg/hm~2。本文就养殖效益、温度对毛蚶存活率的影响和提高毛蚶生长速度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石斑鱼(E p i n e p h e l u scoioides)(图见彩中插2),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适应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应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2005年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急性发病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在我国南北方沿海海水、半咸水、淡水进行大面积养殖,目前池塘养殖单产每亩可达2000~3000kg。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其对虾病害发展也愈来愈严重。  相似文献   

12.
紫金县地处粤东山区,近年来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养殖专业户看准水产市场,向高产、优质、高效养殖品种发展。1989年,在县城已建起两个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甲鱼(鳖)。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养殖专业户张锡,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自筹资金自学技术,办起甲鱼养殖场,  相似文献   

13.
该病在环境不良情况下,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体的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率高,水温15-35℃发病,水温22-32℃为该病暴发盛期。多发生于水质、底质环境条件恶化的养殖水体。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该病发生尤为频繁,其传染快,死亡率高(严重时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1988,(1):19-19
由王楚松编著的《罗非鱼的养殖》一书,农业出版社将于1988年4月出版(修订第二版)。一本书论述罗非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详细介绍罗非鱼的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以及越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16.
杨化林  孙波 《齐鲁渔业》2009,(12):38-38
1鱼类 在鱼类冬季养殖中,大菱鲆等鱼类数量最多,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6~22℃。近年来,许多养殖业已逐步由海面网箱转向工厂化养殖,并且利用深海水进行养殖,因为深处海水的温度可以达到12℃左右,大大降低了能耗。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海水需人为更换,而在冬天为了保温,  相似文献   

17.
封闭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真  杨京平  刘鹰 《水利渔业》2004,24(3):37-39
在2002年进行r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投饵和不同的养殖密度对水质(NH3-N,NO2^-—N和CODMn)的影响,以及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对水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循环水(前期每天换水1次,后期2~4h换水1次)条件下,投饵对养殖池水质没有影响,不同养殖密度时养殖池的水质无显著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没有影响。定期测量不同养殖密度下对虾的体长和体重,结果是不同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LSD0.05)。建立的养殖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斜板沉淀池、筛网过滤、泡沫浮选装置、生物滤池、臭氧发生器、石英砂过滤和水温调节池的系统。在3个月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氨态氮的最大去除率是85%,但是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只有44%;系统对COD的作用不明显,但能很好的控制水温、溶氧和pH。  相似文献   

18.
黄玮 《水产科技》1993,(2):39-40
国外贻贝养殖已有几百年历史,1938年法国最早以篱笆式进行养殖,但产量甚低,亩产、1仅300公斤左右,其后黑海沿岸一些国家也开发贝贻养殖。西班牙(筏式吊养法)、法国(插杆养殖法)和荷兰(海底养殖法)是著名的贻贝类生产国,三种不同的养殖方式在世界上已占居领先地位并且作为模式被其它国家所效防。在有些地区,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工程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禧 《水产养殖》2004,25(4):40-43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水产养殖历史,从最初的鲤鱼养殖到主要经济鱼、虾、蟹、贝、藻类的人工繁育和工厂化养殖,创造了精湛的人工增养殖技艺。水产养殖工程学(Aquacultural Engineering)作为水产学(Fishery Science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产科技进步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控温保持养殖水温在10℃~14℃的适温范围内,解除了刺参的夏眠和冬季半休眠,缩短了养成周期,提高了成活率。3~5cm的幼参养殖16个月即可达到商品参规格,平均体重达到201g/头,最大个体体重可达375g,养殖成活率达到了8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