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树缩果病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1.96=3.842/D(1.463/m+0.083),N1.64=2.69/D(1.463/m+0.083);序贯抽样模型:T0(n)=5n±6.0053n,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可为枣缩果病林间抽样调查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任顺祥  郭振中 《昆虫天敌》1991,13(4):162-166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矢尖蚧蚜小蜂成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矢尖蚧蚜小蜂成虫在柑桔树内呈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时还利用Iwao公式的α、β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草间小黑蛛在棉花蕾一铃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空间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蕾、花、铃期草间小黑蛛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均是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种群均呈聚集格局,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聚集系由环境因素(如猎物的聚集行为等)所致。根据空间格局的分析结果,计算出其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抽样数模型为:种群平果,计算出其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抽样数模型为:种群平均密度零频率估计模型为:  相似文献   

4.
两种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水象甲幼虫在贵州高原山地环境下空间分布结构,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旱育秧和两段式育秧方式对其空间分布型的影响.2种育秧方式稻田中稻水象甲幼虫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致,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幼虫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发.当防治阈值为12头/丛、置信水平为1.96时,旱育秧稻田幼虫序贯抽样公式为:T1(n),T0(n)=12n±15.2943√n;两段式育秧稻田为T1(n),T0(n)=12n±17.7580√n,两类稻田中百丛虫量分别达到1 353头和1 378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旱育秧稻田稻水象甲幼虫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平行线取样法,而两段式育秧稻田则为棋盘式取样法.  相似文献   

5.
蔗扁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扁蛾幼虫在大棚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自身习性和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Taylor幂法则回归确立了在一定精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当t=1,mo=1/1000时,序贯抽样的上、下限为T(n)=n/1000±0.0926 n.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柑桔矢尖蚧第一代若蚧的空间格局属聚集分布,其密度在方位间差异不显著,但层次间差异极显著.棋盘法、平行线、“Z”形三种方法均适用于若蚧密度的田间调查,当防治指标为每叶2头时,序贯抽样的上、下限为:T(n)=2n±4.69√n.  相似文献   

7.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曲线呈现出明显单峰,6月为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绣线菊蚜在果园呈聚集型分布,种群密度在苹果树不同方位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时期苹果园绣线菊蚜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63.90/m+0.16),当防治阈值为1 500头/12枝条时,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n=1 500n±1 534√n。本研究结果为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调查与测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卉蔗扁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扁蛾幼虫在大棚田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自身习性和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 Taylor幂法则回归确立了在一定精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当 t=1,m O=1/ 10 0 0时 ,序贯抽样的上、下限为 :T( n) =n10 0 0± 0 .0 92 6 n。  相似文献   

9.
探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害虫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1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ly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为主,其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m*-m回归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D)2(0.965 1/x-+0.619 7)和Tn=0.965 1/(D02-0.619 7/n).  相似文献   

10.
杜仲梦妮夜蛾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杜仲的主要食叶害虫,幼虫专性取食杜仲叶片。本研究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两种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和m*-m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种植园中杜仲梦妮夜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杜仲梦妮夜蛾幼虫种群呈均匀分布,而且这种空间分布型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建立了杜仲梦妮夜蛾幼虫抽样数公式N=[3.8416(0.022/m-0.152)]/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槡=0.1n±0.053 n。本研究为杜仲梦妮夜蛾虫情调查、害虫治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