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配对设计方法 ,田间人工接种 ,系统地研究了 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 3个品系自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分布。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系 )后代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病性分布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即自交后代对两种病害的抗病性属于伴随遗传现象 ,并初步证明这种伴随遗传现象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引进美国59份、我国新疆30份共89份葡萄资源在陕西杨凌地区的抗霜霉病、黑痘病和白粉病表现。结果表明,56个欧亚种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有差异,Exotic、Calmeria、Kishmish Hishrau、Canner、艾麦那和杨格尔等6个品种表现抗霜霉病,其余品...  相似文献   

4.
葡萄种间杂交浆果颜色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桑叶葡萄(Vitis vificifolia Burge)即董氏葡萄(Vitis Thunbergii Sieb et Zuce)等野生种与栽培品种杂交第一代、第二代的57个组合,1988株浆果颜色的遗传表现表明:它们的杂交一代均呈黑色,很少分离。第二代分离显著。以杂交一代黑色株系与绿果的米勒·图高重交,它们的绿果后代均达50%;与紫果玫瑰香回交,多分离出约20%的绿果植株。桑叶葡萄组合杂交一代与巴立斯坦、白根地、伊丽莎白等绿果品种重交,有40%—50%的绿果后代。贝特组合二代的绿果株系与绿果品种杂交,后代全为绿果植株。不同种组合之间的复合杂交,后代分离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会宁  郑琦 《果树学报》2002,19(6):430-43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8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1个欧山杂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田间自然鉴定还是田间接种鉴定,色拉的抗病性均最弱,白克列海特次之,爱格丽和梅鹿特的抗病性最强。另外,田间自然鉴定情况下,品丽珠的抗病性较弱,88-02、88-03、88-04的抗病性较强;而在田间接种条件下,北醇的抗病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6.
以欧洲葡萄F1代株系15-1-9为试验材料,在叶片上接种葡萄白粉菌后,分别在0、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和木质素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和葡萄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基础参考资料。结果表明:葡萄叶片感染白粉菌后,POD、CAT、PAL的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的健康叶片(CK),呈上升趋势,而PPO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后期略有回升。接种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丙二醛、木质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上升。由此可见,葡萄白粉菌的侵染对叶片内的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利用Affymetrix的欧洲葡萄基因表达芯片检测中国野生葡萄基因表达的可行性,并检测了葡萄白粉菌(Uncinular necator)人工接种诱导后48 h后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在感病材料中检测出表达的基因11 906个,抗病材料中检测到表达的基因11 839个,在二者中同时检出表达的基因11 839个,能够检出的基因数占该芯片基因探针组总数的71.3%,因此用欧洲葡萄基因芯片检测中国野生葡萄中基因表达水平是完全可行的;并利用此芯片检测出在人工接种诱导后,抗病材料中和感病材料相比表达上调的基因共1 920个,占检测出基因总数的16.21%;表达下调的基因数1 760个,占检测出基因总数的14.87%;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幅度(signal log ratio)都在1~7倍之间。  相似文献   

9.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林兴桂 《果树学报》2007,24(1):89-9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葡萄酒主产区之一的东北(包括内蒙古北部),由于冬季严寒和无霜期短,不适于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因此开展酿酒葡萄抗寒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阐述了半个世纪来我国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应用山葡萄×欧亚种、山-欧F1×山葡萄、山-欧F1×欧亚种、山-欧F1×山-欧F14种杂交模式进行种间杂交选育抗寒酿造葡萄品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抗寒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