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铝离子对根系的毒害是酸性土壤中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麦在所有禾本科农作物中对铝离子毒害最为敏感.耐铝毒性在大麦品种间存在变异,遗传分析表明在大麦第4染色体长臂上有一个主效基因(Alp)控制大麦对铝毒的抗性.笔者总结了最近几年关于大麦耐铝毒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大麦耐铝毒基因Alp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并对禾本科其它农作物中相关耐铝毒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柑橘是生长在酸性或强酸性土壤中的亚热带果树,容易受到铝毒害的危害,使其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柑橘铝毒害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首次概述柑橘铝毒害症状、铝毒害对柑橘矿质元素吸收、光合作用的影响、柑橘品种间耐铝差异、柑橘耐铝机制、耐铝响应基因鉴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有关作物铝毒害及耐铝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限制了相关育种和栽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作物的铝毒害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综述了目前有关铝对植物的毒害及其耐铝机理的研究成果,并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阎华  沈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01-5202,5204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上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综述了土壤中各形态的铝对植物的危害,铝毒作用机理及植物耐铝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耐铝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全营养液条件下水稻苗期耐铝遗传与QTL定位研究、简单钙溶液条件下水稻苗期耐铝遗传与QTL定位研究、水稻耐铝种质筛选与拓展,以及水稻耐铝基因的分离与表达研究等方面.同时展望了水稻耐铝遗传与育种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酸性红壤铝毒对植物的影响及其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酸性红壤在我国南部广泛存在,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上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就铝离子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对铝毒害的耐性机理作了论述,并探讨了酸性红壤铝毒缓解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的土壤pH常为酸性,易产生铝胁迫,导致产量下降且影响稻米的食用安全.水稻受到铝害时,会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影响其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水稻铝害发生的条件、缓解铝害的主要途径及作用机制、耐铝基因的鉴定和转录调控机制,为耐铝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土壤中,植物会受到铝的毒害,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一些物种能耐受铝的毒害,使其在酸性土壤中正常生长。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生理水平的耐铝机制包括外部排斥机制和内部耐受机制2个方面:外部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分泌有机酸对Al3+螯合、提高根际周围pH值、降低根尖细胞壁的果胶含量等;内部机制主要是产生的有机酸与进入细胞内的Al3+螯合和细胞内部将Al3+区隔化,同时抗氧化代谢过程和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主要发现了与有机酸分泌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内部忍受机制相关的耐铝基因,调控相关耐铝基因的转录因子也相继被报道。本文对植物所涉及的各种耐铝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培育耐铝植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麦耐铝性的生理生化与遗传中国农业大学米国华欧阳华民张福锁酸性土壤中很多单个化学障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限制着植物生长。pH>4的酸性土壤,限制因子不是H+浓度,而主要是过多的游离铝和交换性铝使植物发生毒害,铝毒已成为酸性土壤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酸性土壤在热带地区非常普遍,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40%。在酸性土壤中,铝的毒害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植物对铝的耐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植物中,已筛选得到一些耐铝性品种,并进行了选育;但在另外一些植物中根本就筛选不到耐铝的品种。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耐铝基因导入到敏感的品种中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12.
用电化学测试方法、XPS技术等研究了CKS转化膜的形式过程及其组成,元素价态及元素在膜中沿深度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KS转化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3.
铝和铝试剂(玫红三羧酸铵)在微酸性溶液中形成深红色素,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测液中铝含量成正比关系,借此测定铝的含量。对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检测浓度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能满足饮料中微量铝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高速铣削加工航空铝合金时的刀具磨损形态及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切削条件下,硬质合金整体立铣刀的磨损形态主要表现为涂层破坏、月牙洼磨损、微崩刃、剥落和破损等.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结磨损、扩散磨损以及疲劳磨损.与常速铣削磨损机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高速旋转形成的热、力耦合的应力场对硬质合金刀具的作用与冲击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腐植酸共聚物对赤红壤中活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合成腐植酸、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赤红壤后,其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可抑制土壤中铝的活性,改良后的土壤活性铝的存在形态有所改变,活性铝的含量减少,土壤的pH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阐明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给茶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86.11~98.35 g·kg-1和62.78~228.85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铝含量逐渐降低;但交换态铝含量有所升高,且在植茶23 a后增幅较大;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态铝表聚现象明显;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铝和交换态铝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土壤团聚体对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分别有49%~79%和44%~73%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因此,应注意植茶23 a后0~20 cm土层交换态铝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及其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阐明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对不同植茶品种的响应规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开展种植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17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品种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以5 mm粒径为主,其含量处于60.52%~76.49%之间,0.5~0.25 mm粒径含量最少,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5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在小粒径团聚体中最高,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最高;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最高,介于53.10%~68.10%之间。5 mm粒径团聚体对铝含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沐217川农黄芽早。与其他植茶品种相比,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结构性较好;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各粒径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中铝含量过高会加剧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生产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红壤毒性缓解效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壤中添加外源铝并种植作物,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土壤的铝毒缓解效应差异及潜在机制。采用酸性红壤做盆栽试验,添加外源铝,并施用土壤改良剂腐殖酸(HA)、生物炭(C)和生石灰(CaO)种植小白菜,设置CK、HA(0.3%HA)、C(2%C)、CaO(0.3%CaO)、Al(1 mmol/kg Al 3+)、Al+HA(1 mmol/kg Al 3++0.3%HA)、Al+C(1mmol/kg Al 3++2%C)、Al+CaO(1mmol/kg Al 3++0.3%CaO)共8个处理,分析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对铝富集红壤不同形态活性铝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毒会显著降低小白菜的出苗率和鲜质量,提高小白菜铝含量;而施用改良剂能缓解铝毒对小白菜的抑制作用,改善小白菜的生长状况,降低小白菜铝含量,Al+HA、Al+C和Al+CaO处理小白菜鲜质量较Al处理分别增加86%、775%和1 014%。添加外源Al较CK处理土壤pH降低0.17个单位,活性铝总量显著增加,而添加改良剂后活性铝总量减少。此外,Al处理交换性Al 3+含量较CK处理上升11.17%,Al+HA、Al+C和Al+CaO处理交换性Al 3+含量较Al处理分别下降11.81%、59.63%和87.82%,而单聚体羟基铝离子Al(OH)2+和Al(OH)+2含量却上升。因此,在土壤中加入外源铝显著降低土壤pH,加重酸化,且交换性Al 3+增加,抑制小白菜生长;施用改良剂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后交换性Al 3+含量降低,小白菜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其中生物炭和生石灰还能有效增加红壤pH。因此,改良剂通过对土壤pH、养分含量和交换性Al 3+含量产生综合作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