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北疆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具有出苗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等优点,北疆发展杂交棉可充分发挥兵团植棉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规模种植、经营效益高的优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了解掌握品种特征、特性的前提下,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耕作制度、土壤肥力状况和种植方式等,配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获得杂交棉高产。  相似文献   

3.
杂交棉在新疆棉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勇 《中国种业》2012,(12):45-46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棉花杂种F1无论在出苗、生长势,还是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一个强优势的杂交种可比常规种增产10%~30%。目前,杂交棉在全国各棉区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种植面积占90%以上。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区,产量超过全国棉花总产的1/3,而且品质优良。在棉花的单产上,从推广"矮"、"密"、"早"的种植模式,新疆棉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单产最高纪录。但近年来,新疆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  相似文献   

4.
新疆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杂交棉与常规棉相比,具有4大突出优点:(1)出苗好、抗逆性强;(2)产量高.由于是杂交1代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植株高大,结铃性能强,铃大,铃重,比同类型的常规种增产15%~25%,高者可达30%以上;(3)纤维品质好.杂交棉纤维的强力、细度、长度都高于常规品种;(4)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青贮808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优点。为提高青贮808制种产量,设置7.5万、9.0万、10.5万株/hm2这3个种植密度处理,观察青贮808制种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青贮808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制种产量高,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杂交育种技术仍是目前棉花育种采用的主要手段。河北省自20世纪30年代开展杂交育种以来,截止到2017年,共育成63个杂交棉品种,其中河北省审定杂交棉品种50个,占河北省审定所有棉花品种的24.9%。对河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分析表明,产量得到了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纤维品质中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是阻碍棉花品级提高的主要原因;枯萎病抗性问题基本解决,但黄萎病抗性急需提高。同时还分析了河北省杂交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杂交棉培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母秋容  彭湖 《种子》2016,(1):118-119
平玉808是甘肃白银市平川区种籽公司和遵义播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用自育自交系Q 682作母本与外引自交系18599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1010号). 1 选育目标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应用中的品种增产潜力不大,品质、抗性较差等诸多特点开展选育,选育的目标为比大面积推广品种产量高10%以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品质均有所突破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基因鉴定难和保纯难的问题,选育了丛生铃恢复系、鸡脚叶恢复系、海岛棉恢复系和无腺体恢复系。对这4个标记恢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丛生铃恢复系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总体表现最优;鸡脚叶恢复系具有早熟、通透好、烂铃少和纤维品质较好的特点;海岛棉恢复系的纤维品质最优,铃数最多;无腺体恢复系除了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优势外,在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上表现仅次于丛生铃恢复系。4个恢复系的标记性状明显,在三系杂交棉育种、制种和繁种中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俏强 《中国种业》2019,(12):68-70
QN-51是利用不同生态区域的品种资源构建基础群体,再经过农艺性状选择、抗性鉴定,结合配合力测定,通过多代自交筛选实现优良性状聚合,从而培育出的优良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具有自身制种产量高、品质好、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对QN-51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改良创新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今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特性,加快对转基因性状的应用,服务于农业生产。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5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湘杂棉7号’相比,生育期、株高、果枝数无明显差异;A3叶绿素含量、产量、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A5叶绿素含量较高,产量无显著差异,纤维品质较优。A1、A2、A4叶片叶绿素含量低,皮棉减产,品质也略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A3叶绿色含量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和供应,且铃大,产量高,纤维品质优,符合湖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产量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估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交F_1、F_2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为强优势组合选育以及F_2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陆地棉新品种(系)作亲本,组配10个杂交组合,从中筛选出产量竞争优势突出的4个组合,进行F_1、F_2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分析。【结果】棉花品种间杂交F_1表现出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但年际差异较大,越是在产量水平较低的年份,杂交种产量竞争优势越突出。除个别组合外,F_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明显,铃重降低是其主要原因。F_2纤维品质指标总体上较F_1下降,极差和变异系数增大。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远低于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异系数,总的趋势是F_1常规对照品种鲁棉研28号(CK)、F_2F_1。不同组合F_1、F_2代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竞争优势差异较大,从中筛选出1个优势组合,其F_1、F_2产量均具竞争优势,且F_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小、纤维品质优良、分离轻。【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种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父母本纤维品质好、差异小的组合,F_2纤维品质优良、分离程度较小。选育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F_2优势组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西藏林芝八一镇秋播9种大麦品种,分别从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性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为本地区选育出优良的皮大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棉花是否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明确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和分离特征,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的优质F2组合。以4个F2杂交组合(瑞杂1号、瑞杂2号、瑞杂4号、J杂708)和2个常规棉品种(J206-5、新陆中38号)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F2杂交棉与常规棉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分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F2组合材料的纤维品质性状分离都小于常规棉品种,相比常规棉,F2杂交棉的棉纤维品质出现优势衰退的真正原因是28~29mm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增加,而>32mm以上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减少;2)存在断裂比强度向减弱方向的分离,但是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与常规棉无明显差异,以上品质指标表明F2杂交棉性状分离程度不大。3)杂交棉纤维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可以筛选出优良的F2杂交棉组合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YM111于2017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2,该品种高产、综合抗性优良,是一个适应性广的杂交棉新品种。对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使YM111在生产推广中能更好地发挥杂交棉的优势,为棉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棉花新陆早3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根据本地育种目标,结合品质筛选,采用病地连续大量定向选择抗性单株,选育出垦1014新品系,表现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纤维品质优良、适宜机械采收。于2006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  相似文献   

16.
标记抗虫杂交棉1号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棉。审定编号:辽审棉[2005]22号。2001—2008年在喀左县引种、示范,其早熟性、丰产性、抗虫性、抗病性以及纤维品质都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蔡凤林 《种子科技》2005,23(3):165-166
申优1号是上海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中熟晚粳杂交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优点,现将其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均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且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实现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改良具难度很大,针对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棉花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团队以陆陆种内分离群体、陆海种间分离群体等材料,交叉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等研究手段,在陆地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海岛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方法开发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棉花品质、产量、抗性性状形成的同步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世界杂交棉一瞥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杂交棉生产国,70年代初开始进行陆地棉种内杂交和陆X海种间杂交棉生产,杂交棉面积逐年扩大。据估测,1997年杂交棉种植面积达400万公顷,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亦开始种植种间二倍体杂交棉。杂交手段主要有胞质不育和遗...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2-13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国产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2004年12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杂3号突出的表现是纤维强力佳、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虫性状好。本研究拟通过对苏杂3号品种特性的分析,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抗虫杂交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