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相比,具有较强的产量优势。多年各地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粳稻增产效果显著。目前我国年均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hm^2,籼稻面积在2200万hm^2左右,粳稻面积在780万hm^2左右,而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仅为23.3万hm^2,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0.8%左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闽东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从1990年的17300hm^2扩大到1999年的23300hm^2,单产也从1990年的9.68t/hm^2提高到1999年12.90t/hm^2,是闽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周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海拔886m,年平均气温14.7℃,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生产发育,常年种植马铃薯2400hm^2,是闽东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当家品种德友1号已种植多年,种植退化严重,抗性明显衰退,产量逐年降低。为了促进品种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1999年我们承担了福建省农业厅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和福建农业大学薯类研究室的马铃薯品种引种试验课题,从北方引进冀张薯5号等8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适宜闽东生态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优良品种,产摸索其生育特性,为马铃薯生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区域情况 黄冈市在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6万hm^2,其中早稻11.3万hm^2、中稻12万hm^2、晚稻12.7万hm^2,棉花种植面积4.7万hm^2、油菜种植面积17.3万hm^2。  相似文献   

4.
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种植红薯有多年历史,近几年种植平均产量在35—40t/hm^2,高产田平均产量45t/hm^2以上,产值2.8万-3.2万元/hm^2,纯收益2.0万-2.5万元/hm^2,产品畅销全疆各地,是北疆片主要红营种植区。乌兰乌苏镇红营种植多选用898、北京533等品种,出产的红薯肉质细,昧甘甜,病虫害发生轻,是乌兰乌苏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及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制种玉米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已扩大到2.7万~3.4万hm^2,仅伊犁地区种植面积达1万hm^2。为了寻找适合我区的栽培方式,通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创新、改进、提高发展成为“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5年内累计推广0.33万hm^2,较常规栽培增产10%~31%,已成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武 《中国种业》2007,(9):37-38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hm^2 675kg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西瓜、马铃薯为主体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显著拉长了马铃薯上市时间,又通过了育苗移栽提早了西瓜的上市时间,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马铃薯产量1.5万kg/hm^2,西瓜产量5.55万kg/hm^2。  相似文献   

8.
广西绿色无公害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国有土豆、山药蛋、荷兰薯、洋芋等多种称谓。马铃薯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来看.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广西从2001年开始不断创新完善“三免”技术.2006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83.2万hm^2、玉米免耕栽培13.3万hm^2、马铃薯免耕栽培3.3万hm^2。仅水稻免耕面积.6年间全区累计推广204万hm^2,约占全国的60%,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威宁种薯生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尊国 《种子》2008,27(11)
马铃薯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已发展成为贵州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从1995年到2008年,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从35.6万hm^2扩大到59.28万hm^2,增长66.5%;总产量从452.5万t(鲜薯)增加到772.8万t,增长70.8%。近几年,我省已成为全国马铃薯面积增加最快的省份,到2005年,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1位。在本省粮食作物中,马铃薯面积、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居第3位,2006年种植面积已占粮食播种面积310.85万hm^2的19.1%,  相似文献   

10.
沙参为莱阳特产,驰名中外。莱阳市年种植面积达1333hm^2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沙参常年易发生缺苗、断垄和烂根的减产现象,给参农造成损失。作者经过多年摸索,创造了“沙参龟背式抗旱防涝无公害栽培法”,解决了沙参种植常年发生的缺苗、断垄和烂根减产这一技术难题,比传统“直播水平式”平均增产39.7%,增产干参1538.7kg/hm^2。3年来总推广面积2466.7hm^2,总增干参379.55万kg,增值6072.8万元。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我国第六大粮食作物,2003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0万hm^2,产量超过6680万t,居世界第2位。其中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万hm^2,产量约为400万t,居全国第4位。我国马铃薯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过去50多年我国培育了170多个马铃薯品种,其中5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近年培育的新品种在薯块性状、食用品质、加工品质以及早熟性等方面,比过去以产量为主的品种有了显著的改善。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生产企业有100多家,年生产淀粉量在300万t。我国马铃薯产业正处于一个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从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从低层次的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市场需求转变的过程。马铃薯产业是我国的朝阳行业,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有数据表明,虽然我国马铃薯淀粉工业起步较晚,但近年全国马铃薯淀粉产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为世界第一。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研究也已被列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然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使我们看到当前商品薯生产所存在的问题:一是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推广速度慢,种植比例小,尤其是油炸型、淀粉加工型、鲜食和出口型专用品种;二是单产水平低,尤其是我省,平均产量只有14t/hm^2左右,比马铃薯高产的国家低1~2倍。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健全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规范种薯生产程序,标准化生产种薯,提高种薯的质量和数量,对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提高单产和效益,促进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2):20-21
马铃薯已由粮菜兼用型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正逐年增加,全世界马铃薯产量已达28978.0万t。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分别达到了4/2万hm^2和6600万t。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分析,其块茎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  相似文献   

13.
雷山县常年种植马铃薯0.37~0.4万hm^2,稻田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以上。为摸索稻田脱毒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措施,2003年开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脱毒马铃薯技术研究,免耕覆盖长势优良,增产增效显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恩琼 《种子科技》2007,25(4):26-26
贵州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历史(世界马铃薯种植历史仅400多年),马铃薯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二大马铃薯生产省,常年播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年产马铃薯700万吨。实践证明,只有实现马铃薯良种化,马铃薯产业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潜力,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没有适合本地种植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就没有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力,就不能从源头上保证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工作从1956年开始,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经历了起步、规章建立、改革发展和提高完善4个阶段,审定推广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据省种子管理局统计,2008年我省玉米种植超6.7万hm^2的品种14个,种植面积187.2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3.6%;大豆种植超6.7万hm^2的品种14个,种植面积243.3万hm^2,占大豆种植面积的65.6%;水稻种植超6.7万hm^2的品种10个,种植面积163.4万hm^2,  相似文献   

16.
兖州黄牛腿山药,属地方优良品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颜店、新驿等镇,全市种植面积约667hm^2.每666.7m^2产量3500-4000kg。[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杂交粳稻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通过扎实的工作,杂交粳稻一定会成为我国粮食新的增长点。”袁隆平介绍,近年我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逐年增长。4年前全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仅20.0万hm^2,2007年增至26.7万hm^2,2008年已增至46.7万hm^2,占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的比例近5%。与此同时杂交粳稻产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四川省继水稻、小麦、玉米、甘薯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2005年其种植面积为36.80万hm^2,占全国的第5位,单产19.71t/hm^2,占全国的第8位,但仅为国外发达国家的1/3。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上使用的主栽品种生产力及综合性状差.不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PVX、PLRV、PVY、晚疫病、青枯病)。随着我省马铃薯产业化的推进。为解决消费者需求和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黑色马铃薯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农技站于2003年3月首次将黑色马铃薯引入我国并栽培成功。该品种是一个集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目前,黑色马铃薯在国内栽培面积尚小,产量约3.75万kg/hm^2,其经济效益可观,种植技术简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也是玉米消费大省。玉米主产区被划为国家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井渠双配套、广大农民掌握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999—2004年(2003年受严重涝灾除外)河南省平均年种植玉米1106.8万hm^2,年总产量1077.17万t,平均每hm^2产量4869.7kg,其中2000年玉米单产、总产最高,总产达到1156.6万t,单产每hm^2 5271.6kg。2004年全省种植玉米242万hm^2,受涝灾影响,总产量玉米1049.95万t,平均每hm^2产量4338.6kg,较2000年减产17.7%,玉米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4.6%,占全省秋粮总产的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