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敏 《科学种养》2012,(1):44-44
仔猪大肠杆菌病包括仔猪出生后数日内发生的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和6~15周龄发生的仔猪水肿病。为有效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在养殖生产中应摸清和掌握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规律,做到早期预防,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2.
仔猪皮炎,又称仔猪葡萄球菌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害1~4周龄仔猪,其中以1~2周龄仔猪多发,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主要特征。2009年4月下旬,邵武市水北镇某养猪场有18头9日龄哺乳仔猪发病,发病率为13.3%。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后,除2头重症仔猪死亡外,其余患病仔猪在5。7天内逐渐痊愈,治愈率为88.9%。  相似文献   

3.
一、农户养猪效益低的原因1.主观建舍,不分主次。猪场布局没有总体规划,没有设计图纸,主观施工,更没有重点突出母猪产仔与仔猪保育的小环境因素,致使母猪的产仔率、仔猪成活率与仔猪的断乳育成率大为降低。产床没有底网,就地固定,虽然减少了仔猪死亡数,但粪尿清除困难,母猪乳头污染严重,加剧了仔猪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应对仔猪管理三大难关,把握管理关键环节 仔猪饲养管理是生猪生产最基础、最关键一个环节。仔猪出生后,脱离了母体,其生活环境和营养供给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在管理上有疏漏,那么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疾病多发。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扎实做好仔猪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在仔猪体内含量较少,但广泛参与到仔猪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维持仔猪正常生理活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仔猪需要量大的6种微量元素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养猪都有春产仔猪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延续了生猪自然的繁殖规律,还因为开春后气温回升,青饲料逐渐增多,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和发育。但是,由于早春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青绿多汁饲料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加之春季来临,万物复苏,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而新生仔猪免疫力和抗病力有限,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常发疾病有仔猪低血糖症、黄痢、白痢、仔猪水肿病等。  相似文献   

7.
母猪咬崽也称母猪哺乳嫌恶症,主要表现为母猪产崽后视仔猪为敌,不但拒绝仔猪吃奶,而且还咬仔猪。这种异常行为多发生于初产母猪和本地土种猪,由于母猪受到首次分娩、生人干扰、初见仔猪、乳头咬伤等因素的刺激,引起敏感、兴奋、疼痛等应激反应,从而导致食仔癖。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螯合铁预防仔猪贫血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在所有畜禽中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其原因在于:存在胎盘屏障和乳腺屏障;常乳中乳铁的含量均无法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初生仔猪生长强度大,加大了铁的需要量;集约化养猪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饲养方式,减少了仔猪同土壤中和母猪粪便中铁接触的机会,最终导致仔猪贫血。仔猪贫血发病率高达30%~50%,死亡率15%~20%,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21日,山东省鱼台县老宅镇某村一养猪户饲养的1窝28日龄仔猪开始发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先后共有8头仔猪发病,其中1头还出现死亡。从第一头仔猪发病到第八头仔猪发病经历5天时间,其间曾用硫酸卡那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但均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哺乳仔猪常患的肠道传染病,以乳白或灰白色下痢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耐过的仔猪易形成僵猪,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特点进行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哺乳仔猪或早期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2012年7月,山东省鱼台县老砦镇一养殖户饲养的1窝哺乳仔猪先后发病,确诊为猪渗出性皮炎,经过及时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养猪生产过程中,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复杂,但饲料原因不可忽视。 一、引起仔猪腹泻的饲料原因 1.仔猪对日粮中某些抗原过敏。仔猪消化道发育尚不健全,其中酶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8周龄前消化道内酶的活性还很差,饲料中的某些抗原物质就会引起过敏反应,使小肠受损,导致小肠绒毛萎缩,影响消化吸收。如果再遇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就会加剧腹泻程度,延长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与症状 伊春市孙某的养猪场有母猪112头,去年7月12日早晨发现2窝3日龄的仔猪有4头突然发病,当日死亡2头。第二天发病仔猪增至5窝46头,又死亡12头。仔猪突然患病,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腹泻,排便带有腥臭味。  相似文献   

14.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09,(11):43-43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仔猪多发。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实验表明同窝仔猪断奶体重相差0.5千克,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肥亨结束时体重相差5千克;若达到相同体重出栏.时间相差7~10天。因此,提高断奶仔猪的窝重,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自峰 《科学种养》2008,(12):33-33
仔猪断奶期,是多发病的危险期和最大应激敏感期,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减轻和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洪声 《科学种养》2008,(4):32-32
近年来,我中心推广了仔猪早期断奶的综合技术,每窝仔猪净利润增加68.8%,大大提高了农户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一般5~20日龄乳猪多发,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严冬、早春和夏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断乳前后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可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李哲 《科学种养》2010,(5):45-45
自2009年7月份以来,笔者接诊40余例猪附红细胞体病,大多数发生于7~9月份,以单独感染本病的猪居多,各种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生,但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有时可达80%左右,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就本病的流行情况、防治措施等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