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昌吉州草地生产力2006~2010年5年监测结果显示:各草地类型植被不同程度退化。植物种类减少,草群结构单一,优势种出现频率很低,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比例增加,中山带毒害草(醉马草)大量出现;草层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除山地草甸外,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层高度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植被覆盖度降低。除荒漠外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低地草甸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草地生产力不同程度下降,在2009~2010年草地生产力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阜康市的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句草原等6个样区进行调查,通过样地植被组成、植被盖度、草群高度、物种数量、产草量等调查,了解阜康市2007-2011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各个样地的降水量在2008年出现最低值,当年各样地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均有明显的下降;2009-2011年温性荒漠草原草群中优良牧草比重减少,草地植被中不可食草群高度、盖度增大,草地生产功能减弱;山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在2009年开始下降,但其盖度变化不大;温性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各类主要植被的产草量受降雨影响较大;高寒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句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典型草地类型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可划分为消耗期、积累期、消退期和稳定期4个时段;5类草地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其剖面变化可分为活跃层、调节层和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储量以山地草句最高,其它依次为山地草句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7.
作为黄河源区重要的水涵养区和草牧业生产基地,甘肃省玛曲县天然草原对涵养水源、保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确保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被盖度不仅是草原生态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草地生产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解牧草生长期草原植被盖度及动态变化,将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像元二分模型对牧草生长期玛曲县草地植被盖度及变化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6—8月植被平均盖度7月最高(75.63%),较6月高4.27个百分点,8月较7月低8.54个百分点;植被平均盖度依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顺序升高,均以7月最高(分别为75.63%、75.30%、79.57%和82.09%),8月最低(分别为65.92%、67.16%、67.00%和71.78%);6、7月植被平均盖度以Ⅰ级草地为主,分别占全县草地面积的61.03%和66.95%,其次为Ⅱ级草地,分别占25.21%和29.97%,8月平均盖度以Ⅱ级草地为主,占64.67%,其次为Ⅰ级,占26.96%,相比7月盖度级别较高;6、7月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盖度均以Ⅰ级盖度草地为主,6月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Ⅰ级盖度草地分别占45.67%、62.88%、62.95%和77.16%,7月分别占58.72%、66.53%、85.67%和96.03%;8月低地、高寒和山地草甸均以Ⅱ级草地占比最大,分别为78.93%、63.07%和70.89%,而高寒草原Ⅰ级占比达60.34%。分乡镇草地植被盖度变化趋势与全县一致。  相似文献   

8.
黄帚橐吾是高寒草甸分布广泛的毒害草,由于自身生物特性和不合理放牧,造成优良草地退化,形成以黄帚橐吾为优势种的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放牧样地作为对照,开展了禁牧、施肥、防除3种处理下的草地恢复试验,以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毒害草型退化草地中黄帚橐吾种群及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和施肥...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禁牧、休牧和长年放牧等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03—2007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山地草甸线叶嵩草型草地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禁牧可提高山地草甸草原的植被盖度、高度、频度、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例,对恢复草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而长年放牧使各指标降低,毒杂草比例升高,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场退化;休牧为可食牧草的营养生长及种子成熟创造了条件,使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保持稳定,既利用了草地的生产属性,又对生态不造成危害,是山地草甸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 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 g/m2)>山地草原(358.12 g/m2)>高寒草原(301.33 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 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 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围栏封育对伊犁河谷中山带退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以伊犁河谷中山带山地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围栏内外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和植物种类。结果显示:围栏封育可以有效提高退化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地的生产力;能显著提高3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草群高度;对植被盖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对植物种类数的影响幅度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围栏封育可以作为草地改良的措施之一在伊犁河谷退化草地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著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著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昭苏马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该场11个草地资源类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昭苏马场质量最好的草地是中山山地草甸的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L.)Richt)+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 Kar.et Kir.)+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和高寒草甸的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Dec-ne.)Clarke)+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 Juz.)+杂类草草地型(Herbarum variarum),其关联度分别为0.736、0.691;质量最差的草地是河谷草甸的白尖苔草(Carex oxyleuca V.Krecz)+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草地型和低山丘陵草原的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针茅(Stipacapillata L.)草地型、羊茅+针茅+草原苔草草地型和针茅+草原苔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草地型,其关联度分别为0.475、0.461、0.475和0.4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划分5个等级,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疆伊犁河谷不同草地类型天然放牧草场营养成分,确定不同草地类型放牧家畜的补饲量,试验采集了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海拔、不同草地类型、不同区域草地上的混合牧草,同一草地类型山地草甸7种不同牧草,以及不同海拔同一种牧草伊犁绢蒿进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显示:(1)不同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山地草甸草原以上的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占干物10%以上,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总体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天然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也升高|(2)同一草地类型(山地草甸)上4个科7种牧草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豆科牧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钙(C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 > 0.05),但中性洗涤纤维(NDF)、ADF、粗脂肪(EE)及磷(P)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 < 0.01)|禾本科牧草DM、CP差异不显著,其他化学成分都差异明显|(3)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的天然牧草CP要显著高于巩留县和察布查尔县(P < 0.01),且Ash、Ca、P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无论营养价值还是适口性,都表现为较高海拔地区的牧草饲用价值较高|(4)同一气候期高海拔生长的伊犁绢蒿,其CP和P含量高,粗纤维、EE含量低。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新疆伊犁河谷不同草地类型天然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夏季放牧高寒草甸在CP含量上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而纤维含量显著下降|在同一草地类型上红三叶、黄花苜蓿等豆科牧草营养价值要高于其他典型草种类|特有牧草伊犁绢蒿随海拔升高营养价值有所提升。 [关键词] 新疆伊犁河谷|山地草地|天然牧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撒播、羊喂播,牛、羊背播等方法结合家畜放牧蹄耕技术,在新疆坡度较大无法进行机械作业的山地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放牧蹄耕法技术改良最适宜的草地类型为山地草甸草原。最佳补播时期为早春播种,最适合牧草品种为红豆草;最好的补播方法为人工撒播,最适宜坡度为20°为好。通过蹄耕法改良后,草地植被覆盖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最高提高了35%,优质牧草比重增加了25%,鲜草产量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16.
曹永林 《草业科学》2011,28(5):871-873
对甘肃省天祝县天然草地资源类型、分布规律和特点及生产力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该区天然草地主要有温性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和疏林草甸5类;不同地区、年际和季节间的草地生产力与营养成分差异很大,草地饲用植物种类多,产量低.品质差.建议综合利用草地培育措施,实行草畜系统的半放牧半舍饲经营,以恢复草地植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草原毒害草种类及其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宏  陈卫民  陈翔  王华  李秀琴 《草业科学》2010,27(11):171-173
为查明新疆伊犁毒害草种类,2003-2009年采取普查和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新疆伊犁河谷的天然草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毒害草植物有12个科、104个种,侵害面积73万hm2,分布在整个伊犁河谷草原;危害严重的有白喉乌头(Aconitumleucostomum)、准噶尔乌头(A.soongaricum)、纳里橐吾(Ligularianarynensis)、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野麻(Leonurus heterophyllus)、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针茅(Stipacapillata)、水杨梅(Geumaleppicum)、大戟(Eupborbiaspp.)、大蓟(Cirsiumjaponicum)和骆驼蓬(Peganumharmala)等;主要优势种是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和纳里橐吾,100 m2的样地中,2003年纳里橐吾平均为210株,2006年平均为1 045株,2008年为2 347株;2003年白喉乌头平均为48株,2006年平均为288株,2008年平均为366株;毒害草在新疆伊犁草原正呈快速蔓延之势。新疆伊犁草原毒害草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域性,且毒害草萌发早、生长速度快,并有多种繁殖和传播方式,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西部地势高差不明显,但也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泽之分,土壤类型分布有规律性,气候是大陆性,这些特点决定西部天然草场资源的特殊性。西部草原共划分为6类12组50个型,以平原草甸草原类为主要代表型,占西部草场的70%以上。其他草原类型还有沿河低湿地草甸类,沙丘坨甸疏林灌丛类,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类,大岗台地草原类。西部草场面积大,草质好,但由于利用不合理、私开滥垦、超载放牧加上基质条件和干旱,致使草地多数生长不良,草原低矮稀疏,草地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下降,退化草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据2000年调查统计,西部退化草场达65.8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8%。  相似文献   

19.
徐同生 《四川草原》1997,(3):4-9,15
对巴什吐格草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分布规律与草场类型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草地是中昆仑山北坡自然环境最好、植被发育最好、放牧地形最好和供水条件最好的典型草场之一。自南向北,草场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东、西部植被水平分布亦有较显著差异。根据新疆草地分类系统可划分为: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6类及6个亚类、11个组、14个型。。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典型草原分别是冬春场和夏秋场的主体类型,各占冬春场和夏秋场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822%和6671%。结合当地草场实际,提出了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对草地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天然草地共有毒植物172号,分属31科84属,平均2.15种/m^2,盖度达4.41%地上部分生物量11.28g/m^2。对草地危害的主要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狼毒和马草,受侵害的草地主要是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毒植物防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