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2.
微机辅助木材识别系统WIP-8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un386-24微机和Turbo Pascal语言编制WIP-89木材识别系统(包括汉字和英文2类)。数据包括:(1)针叶树材169种、阔叶树材500种;(2)木材识别组合特征针叶树材43个,阔叶树材47个(包含单一木材识别特征针叶树材138个,阔叶树材179个);(3)在显示树名时,还列有该树种的平均导管弦径和导管、纤维长度平均值及大小变异范围的数据。主要功能有:(1)木材识别特征图像27幅,涉及木材解剖特征50个;(2)树种的检索;(3)数据库已存树种的修改、显示和打印;(4)修改已经检索和尚未检索的木材特征代码;(5)10个树种以下树种间的相异特征表;(6)缩写科名与全称科名查找及对照表;(7)科、属中包含的树种名录。  相似文献   

3.
从国产树种挑选针叶树材46种,阔叶树材100种,均以商品木材为主。参照IAWA木材解剖特征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制订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的解剖特征与主要材性、分布及用途标准,据此编制微机检索程序。该程序用C语言编写主控程序,并借Spawnl函数和关键字p—wait串行,调用其它模块,因此,除识别木材树种外,还可检索木材其它特性、用途及分布,具有操作快和通用性强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在不采用任何软化药剂处理的条件下,对实木材表面进行压花试验,分析了6种树种木材的压花工艺条件及各工艺因素与压花制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木压花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但针叶树材的压花性能不如阔叶树材.不同树种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压花工艺条件.在诸工艺因素中,温度和压力对压花制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叶小爪螨是我国南方用材树种杉木和北方经济林树种板栗上的重要害螨,为了解该螨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雌成螨的醑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阔叶树种群的酶谱特征完全一致,未产生分化;2个针叶树种群(浙江杉木种群、吉林云杉种群)间以及针叶树种群与阔叶树间产生了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从安徽重要商品木材、珍稀和待开发树种中挑选139种针、阔叶材。阔叶树材根据IAWA国际标准编制特征数据盘,针叶树材自行创制特征编码标准,经检测效果满意。本研究在国内外木材学领域内首次使用FOXBASE+关系数据库,可按科、种名,部分解剖特征或用途检索其他重要信息,也可对其自身进行保护、修改或增删,实现了木材鉴定的微机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英国皇国出版局(HMSO)又公布了一批林业科技新书的目录。现将这些书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如下:1.《英国针叶树树材的材性和用途》British Softwoods:Properties and Uses 作者 T.HARDING 从70年代初期以来,Prines Risborough试验室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英国针叶树材材性的专著,使人们对影响木材强度因子的知识有了实质性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英国的制材  相似文献   

8.
PU漆阔叶树材透明涂饰过程中色度学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种阔叶树材采用聚氨酯清漆进行透明涂饰处理,定量检测和分析三次涂饰过程中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色度学指标随涂饰次数和树种不同而异,涂饰前后色度学特征变化为明度均降低,色饱和度、黄蓝轴色品指数均增加,色差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木材宏观细胞堆砌构造图案的情感心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表达、评价木材宏观细胞堆砌构造图案的感官、心理情感变化,进一步确立这些情感心理量在感官、情感和评价维度中的位置,对18种中国东北产树种(针叶树材6种,阔叶树材12种)的宏观构造图案进行了感性意象调查.基于50个大学生被试者的视觉与心理感受,通过语意微分法测量探讨木材构造图案的感觉特性与人情感心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等40种树种的木材红外光谱,并对红豆杉等5种针叶树木材红外光谱进行了傅里叶自去卷积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的红外光谱特征具有显著差异。通过计算红豆杉等5种针叶树木材的各部位吸收峰强度与1 500cm-1附近吸收峰强度的比值,利用傅里叶自去卷积技术解析红外光谱,形成的衍生谱带可识别不同木材,该技术可用于林业司法鉴定中的木材分类鉴定领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特征状态的综合评价确定林分类型的最优树种组成,为构建该区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和2016年共53块固定样地数据为基础,从林分结构特征、林分活力和树种多样性3个方面共选取12项指标: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直径分布、林分密度、林分蓄积生长量、蓄积量、平均高、天然更新密度、林分潜在疏密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熵值-AHP法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探讨不同软硬阔混交比例对软阔混交林(硬软阔比:0:10、1:9、2:8、3:7)、软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4:6、5:5、6:4)和硬阔混交林(硬软阔比:7:3、8:2)林分结构的综合影响。结果3种林型中,除树种混交程度整体相对较高外(0.62 ~ 0.6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0.53 ~ 0.56)、林木大小分化程度(0.47 ~ 0.51)、径阶分布q值(1.09 ~ 1.19)和更新数量(368 ~ 571 株/hm2)均相对较差;各项指标权重值最大为林分蓄积生长量(0.191),最小为大小比数(0.021);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3种林型中,综合评价值最大的硬软阔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8、6:4、8:2。结论帽儿山天然次生林的最优树种组成在不同林型内差异显著,软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的最优树种组成比例分别对应为2硬8软、6硬4软、8硬2软,为该区阔叶次生林树种组成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分结构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林分结构(纯林、混交林和三株一从)的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木材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差异不显著,红松木材的管胞长度,纤丝角、生长轮密度、干缩率和差异干缩、绝大多数力学性质指标差异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林分结构的林分木材材质进行品质评定,综合性能和建筑材评定的优劣顺序为混交林、纯林,三株一丛的林分;纸浆材的优劣顺序为混交林、三株一丛,纯林的林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林层是林分空间结构垂直尺度上的一种结构,也是当前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对于林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林层划分的方法以及各林层内的结构分析,而对林层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细致的林分结构分析是森林精准经营的前提,探讨林层结构的分布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可以丰富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对竞争指数的构建也有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基于相邻木关系,区分对象木和相邻木在上、中、下林层中的分布,将林层比(L)的5种情形细化为45种“林层结构类型”,结合林层比对蒙古栎林分的林层结构的株数分布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1)蒙古栎林分林层结构较复杂:对象木结构单元中4株相邻木都与对象木同层的情况较少,而2株或3株相邻木与对象木不同层的情况较多;对象木结构单元中5株林木在3个林层都有分布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5株林木倾向于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林层中,且中层分布有较多林木的林层结构类型的数量较多。(2)蒙古栎林分林层比类型间生长量的差异显著度为:下层 > 上层 > 中层;当对象木同层的相邻木从4株到0株时,下层对象木生长量有显著下降趋势,上层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中层的相邻木的作用复杂,导致生长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3)影响蒙古栎林上层对象木生长的林层因素较为单一,主要为上层相邻木的侧向挤压作用;而林层因素影响蒙古栎林中、下林层生长的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中层对象木主要受上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中层的侧向挤压;下层对象木主要受中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下层的侧向挤压或上层的遮盖影响。结论本文构建的“林层结构类型”在分析林层结构的数量分布、解释生长量的大小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系统又全面地解析林层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及递增为主,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用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0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10~30,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软阔林、樟树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水杉林、针阔混交林、其他硬阔林。各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除经济林,其余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逐渐降低。②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樟树林、其他软阔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水杉林、其他硬阔林。上海市林地0~3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对0~100 cm土层的贡献率较低。③上海市7种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电导率、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 < 0.05)。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樟树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 < 0.05)。除阔叶混交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全氮,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碱解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下不同树种木材含碳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71-1572
木材含碳率是木材碳储量估算的重要因子之一,准确测定木材含碳率对于木材碳储量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木材含碳率测定过程中,提出了利用生长锥取样的新方法,避免了以往取样过程中对树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选择小区域尺度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不同树种木材为试样进行含碳率的测定,共选择相同直径、不同生长环境和光照方向的16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材整体含碳率高于阔叶材,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木材含碳率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CCA,ACC和CS对火烧木的防腐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Litvin)、樟子松(Pinus Sylvesstris. Var mongolica Litven)的火烧木为试材,以林区普遍泛滥的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硫磺(火旬)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和壳囊孢(cytospoya.sp)为试验菌种,试验研究了CCA,ACC和CS三种防腐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利用ESCA,原子吸收光谱仪探测防腐剂的渗透,利用SEM观察菌丝在试材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CCA的效果最好,其次是ACC,再次是CS。在三个菌种中,腐朽力最强的是硫磺(火旬)孔菌,其次是松针层孔菌,再次为壳囊孢。  相似文献   

18.
广东樟科主要属种的木材系统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广东樟科植物9属26种的木材构造。 研究表明,在地处热带北缘及亚热带的广东,樟科木材的成熟年龄在18~45年之间,在同属不同种之间,其木材成熟所需的时间比较接近,表明了各属植物遗传上的相近性。 樟科植物从木材解剖特征来看,无论是幼态材或者成熟材都不是原始的。 樟科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各属间木材解剖特征区别不很明显。鳄梨族的琼楠属和厚壳桂族的厚壳桂属在木材构造上比较相似,很可能是鳄梨族通过琼楠亚族向厚壳桂族发展。木姜子族的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的木材解剖特征很接近,形成了自然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红皮云杉人工林材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人红皮云杉纸浆材主要材性指标与林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木材纤维素含量较高(67.15%~80.10%)。纤维细长。长宽比达70%以上,且人工林与天然林材性差异不大,是造纸的优良原料。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与林龄密切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20年生基本密度为0.3179g/cm^3,纤维长1.99mm,长宽比71.78,综纤维素含量71.54%,1%NaOH抽出物为20.10%,总的趋势是其材性植随林龄增大而增加。红皮云杉人工主要材性指标在20年生后即达到造纸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木质材料的表面劣化与木材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以枫桦(Betula costata Trautv)、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木材单板和凸版纸、新闻纸、条纹牛皮纸、书写纸、胶版纸和朴克原纸为试材,借助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分析了经室内、外暴露和人造紫外光辐射期间各种木质材料表面化学和表面性状的变化;提出了抑制木材表面劣化,保护木材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监测木质材料的劣化过程。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和油漆涂饰处理均可抑制紫外光对木材表面的光化降解,其中用浓度为5%的三氧化铬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木材其保护作用显著,能够改善木材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