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白鲳在方正县养殖成功已有多年,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淡水白鲳垂钓养殖面积逐年扩大,我县的淡水白鲳养殖户通过养殖淡水白鲳,走垂钓特色经营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县一名典型养殖户的垂钓经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们针对大宗水产品价格下跌,成鱼压塘情况严重,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利用1.66hm~2鱼池进行名特优新品种垂钓,主要垂钓品种有罗非钱、淡水白鲳、鲫鱼和德国镜鲤。经过130天精心经营,取得较好的效益,总收入达301 383元,总盈利77 569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鱼池4口,面积1.66hm~2,砂石底,平均水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1月湘潭岳塘区5家休闲渔场采用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即在池塘养殖时主养淡水白鲳(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主。淡水白鲳放养时间在5月6日至10日,此时水温稳定在20℃以上。鲢、鳙鱼投放时间为4  相似文献   

4.
2005年在汤河水库渔业公司院内池塘进行淡水白鲳池塘套养罗非鱼试验。淡水白鲳和罗非鱼在池塘里混养是可行的;从养殖效果来看,无论是从单产,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混养的效果都要好于单养。  相似文献   

5.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历史,北方地区多利用热电厂进行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仅限于盛夏季节。淡水白鲳摄食凶猛、体色美观。为适应休闲渔业的发展,2000年和2001年在本市总站所属渔场(北纬48°14',东经126°30')进行了淡水白鲳商品鱼垂钓试验,平均亩纯收入5700元。由于淡水白鲳为热带鱼类,其饲养管理有别于家鱼,现将主要措施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池条件:面积0.2hm2,水深1.2-1.5m,强注强排,配2.0千瓦水泵一台。水源为水库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要求。淡水白鲳入池前10天,亩施鸡粪150kg,注水1m。1…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池塘养殖淡水白鲳对于扩大池塘养殖品种,提高池塘单位产量和效益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探索淡水白鲳在我市夏季高温季节内养殖生长情况, 1999年我们在市水产所开挖的 2 000 m2池塘进行了淡水白鲳的养殖试验,经过 87 d的精心饲养,获得淡水白鲳 1 997 kg,总利润 11 672元,每 667 m2产鱼 659 kg,利润 3 891元。现将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试验池为新开挖池,面积 2 000 m2,池深 2 m,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整我市水产养殖结构,推动城郊垂钓休闲渔业的发展,2000年我们引进了淡水白鲳进行示范养殖,当年夏花鱼种经过3~4个月的养殖,均达到上市规格,每667米2产鲜鱼575千克,其中淡水白鲳为363.25千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湘潭市水产科学研究所4#池塘,面积为667米2,水深1.2~1.5米,水源不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消毒。投放淡水白鲳苗前一周,用500千克鸡粪培肥水质。1.2鱼种投放3月10日投放草鱼种40尾,平均每尾重250克。5月5日…  相似文献   

8.
姚明虎 《内陆水产》2000,(10):36-37
淡水白鲳是热带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长江中下游,淡水白鲳的饲养期一般从 5月中旬至 10月中旬,池塘尚有 5~ 6个月的空闲期,可以再轮养青虾。为了保证淡水白鲳能尽早上市,青虾有足够的生长期,可投放大规格的淡水白鲳冬片鱼种,养至 8月底前起捕上市,然后再进行青虾秋季暂养及春季养殖。这样全年可进行三季生产,每 667 m2产淡水白鲳 500 kg,青虾 70~ 100 kg,利润可达 4 000~ 5 000元。比单养淡水白鲳效益提高 30%~ 40%。现将淡水白鲳与青虾轮养技术介绍如下。 1淡水白鲳快速养殖 1.1池塘准备 …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病害少、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引入我国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特优水产品之一。为满足广大消费的需求及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技术优势,1995年,我站在小连城基地进行了池塘精养淡水白鲳的试验,以探索出池塘高密度放养淡水白鲳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淡水白鲳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低温临界水温10℃,7℃时死亡。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和易养殖垂钓,能忍受0.5毫克/升的低氧等特点。适宜在有一定肥度的池水中养殖。该品种1990年引入黑龙江,1994年开始在常规池塘试养,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白鲳在北方高寒地区常温下利用普通池塘养殖的可行性。我们于1997~2000年之间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方法1.池塘水质试验池塘选择面积为6~16亩的4…  相似文献   

11.
一般养鱼者都知道,养殖淡水白鲳的池塘中,决不能施用敌百虫。因为淡水白鲳对敌百虫类的有机磷类鱼药非常敏感,即使少量施用也会使淡水白鲳很快中毒而大量死亡。然而,在泼撒生石灰等碱性鱼药的池塘中,不能同池施用含有有机磷成分的杀虫鱼  相似文献   

12.
套养淡水白鲳、鳜鱼池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盛银平,杜云飞(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县蒋巷乡人民政府)近年来,淡水白鲳、鳜鱼名优水产品在池塘套养的面积越来越多.但是淡水白鲳、镢鱼对常规杀灭寄生虫病害的药物敌百虫十分敏感,用常规量0.5ppm对套养的淡水...  相似文献   

13.
黄恒章 《内陆水产》2008,33(4):12-13
2007年,松溪县水技站在岩洞鱼场0.4hm2的池塘,进行了淡水白鲳与奥尼罗非鱼混养试验,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果。1材料与方法1.1鱼类介绍1.1.1淡水白鲳生活习性淡水白鲳栖息在中、下水层,具集群性,能耐0.48mg/L低氧;最适pH值6.2~7.5。16℃开始正常吃食,生长温度为21%~32%,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淡水白鲳不耐低温,夏花鱼种饲养水温必须保证17℃以上,水温12℃时,大部分成鱼失去平衡,低于8℃死亡。为杂食性鱼类,以蚕食方式摄食。仔鱼阶段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幼鱼也食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4.
毛晓  陈新民 《内陆水产》1998,23(10):14-15
近几年来,长沙市在肥水塘普遍推广了淡水白鲳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淡水白鲳能否在瘦水池塘养殖推广呢?1997年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小水面的示范试验,采取以养殖淡水白鲳等热带鱼为主,搭配鲢、鳙、鲫的方法,取得了可靠的经济效益。1试验方法1.1池塘条件与消毒在开福区捞刀河镇选择了一处面积为5936m~2,水深2m的池子为试验池,长方形,尚未护坡,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周围无工业污水流入,水源条件差,每年9月以前,可以从龙田灌溉渠抽水灌池,9月以后,水源困难,且无肥源条件,无增氧设施。…  相似文献   

15.
北方盐碱地池塘精养淡水白鲳高产试验为了探索北方地区养殖淡水白鲳的模式和方法,博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993年1月承担了滨州地区科委下达的“池塘精养淡水白鲳高产试验”课题,于当年9月28日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鉴定。20亩试验池共计产成鱼19878公斤,...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进行的淡水白鲳养殖试验,示范了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淡水白鲳商品鱼的生长性能.试验鱼放养在3口4亩(0.27公顷)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淡水白鲳8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淡水白鲳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54天饲养,淡水白鲳从大约149克/尾长至平均628克/尾.平均毛产量为淡水白鲳496千克/亩(7440千克/公顷)和白鲢108千克/亩(1620千克/公顷).平均成活率分别为淡水白鲳98.7%和白鲢100%.养殖所用的大豆最大化饲料,含粗蛋白32%和脂类6%,且用大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用该饲料养殖淡水白鲳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2∶1.不摄食人工饲料的白鲢作为养殖的服务性鱼类,提供了额外的鱼产量,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收益.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809元/亩(3285美元/公顷).平均的投资回报率为59.9%.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大豆最大化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淡水白鲳在本试验中展示出了优异的生长表现和高效饲料转化效率.生产出的淡水白鲳规格一致、色彩鲜艳且体型匀称.养殖试验示范出的淡水白鲳短的养殖周期表明在中国温带地区的一个生产季节内可以生产两茬淡水白鲳.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体形与海水鲳鱼、团头鲂相似,体形侧扁,头小、肉厚、味美、刺少、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淡水白鲳食性杂、生长速度快、病害少、耐低氧、易捕捞,是适合黑龙江省养殖的优良品种。淡水白鲳易上钩,也是很受欢迎的垂钩品种。淡水白鲳生活温度范围为12℃-35℃,养殖水温不能低于12℃,在黑龙江省池塘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淡水白鲳最先在黑龙江省电厂的温流水和温室内养殖,近年来又在室外普通池塘养殖,也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可养殖90—100天。  相似文献   

18.
淡水白鲳Cdossoma sp.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热带亚热带淡水经济龟类之一。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国外引进,1985年广东省开始引进,川沙县于1987年从广东引进淡水白鲳,经过三年来的培育和越冬,1989年在上海市技术推广站协助下对淡水白鲳进行催产获得成功。淡水白鲳肉质鲜美,具有食性广,生长快、耐低氧、易捕捞、抗病力强等优点。开展淡水白鲳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对改善上海地区池塘养殖龟类品种的结构,达到稳产高产的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邵武市城郊镇地处闽北山区,1995年引进淡水白鲳试养,取得较高产量。试养淡水白鲳的池塘是一口新开挖的鱼池,长方形,面积为0.33公顷,平均水深1.3米,土质为砂壤土,略有渗漏,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鱼种放养前,按常规进行消毒,并施鸡粪培育天然饵料。养殖方式是以淡水白鲳为主养鱼,放养规格为5.5~7厘米的鱼种4550尾,池中还混养鲢、鳙、鲤、团头鲂、白鲫、罗非鱼等鱼类。饲料全部采用蛋白质含量为28%~30%的颗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混养鲤、鲢、罗非鱼,平均每亩净产1007.gkg,其中淡水白鲳占60%,每亩纯益为6158.46元。试验证明:放养31g/尾的白鲳鱼种,增重倍数远大于250g/尾的鱼种;主养淡水白鲳池塘可混养鲢、鲶、乌鳢,但不宜混养罗非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