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8月11日.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常设委员会主席加里·阿布兰特.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万宝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齐让.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路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13日由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组织协调委员会主办、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承办的第十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在商丘永城市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常汝镇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邱丽娟研究员出席会议。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福建11个省份及直辖市,8所大学,46家科研单位以及20家种业企业,共27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9,(3):1-1
2月19~20日,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茶叶学会、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技术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二处高战军处长,  相似文献   

4.
《大豆科学》2009,28(1)
盖钧镒,1936年6月生,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数量遗传学家和农业教育家。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农业部第五届科技委员会常委、国家教委第一届科技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现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FrontiersofAgricultureinChina》主编,《作物学报》、《大豆科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0,32(10):1-1,9
本刊讯9月10日,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会议在杭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任尹伟伦院士,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盖钧镒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  相似文献   

6.
<正>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等编著的《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简述中国大豆育种进展的基础上,汇集了1923—2005年期间中国育成的1 300个大豆品种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其系谱,追溯了其祖先亲本的地理来源及由其衍生品种的系谱树,分析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特点、细胞核和细胞质家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麦科技》2010,(4):50-50
<正>2010年9月20—21日,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0多名国内水稻专家相聚榕城,参加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超级再生稻现场考察会,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超级再生稻品种推广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大豆研究近50年,同许多前辈、同辈及后辈都有交往,有的是良师益友,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传授给我许多知识,有的给我很多帮助。长辈中如马育华教授、张子金先生、卜慕华先生等已经故去,他们都曾给我不少的教导,受益良多;同辈人如我一样多已退休,不过还有人仍然活跃在大豆科技前沿,如刘忠堂研究员、孙寰研究员,尤其盖钧镒院士为发展中国大豆产业,仍在积极呼吁和推动,也为大豆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后辈人如邱丽娟研究员、韩天富研究员、年海教授、喻德跃教授等一批优秀的大豆科技人才,成为大豆科研战线的主力军,他们知识新,勇于创新和研究,又赶上了科研的黄金时代,正是大有作为、一展身手的大好年华。我很想把有关大豆专家、同行的点滴回忆记述下来,提供给从事大豆研究的年轻人参考。在2010年9月份举办的北大荒大豆节期间,与《大豆科技》常务副主编杨秋萍谈话中说到此事,她鼓励我写下来,在《大豆科技》上做介绍。这事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形成文字发表就难了,故迟迟不能动笔。最近秋萍又来电邮催促,正遇上我的老师王金陵教授九十五岁生日,赶忙写一篇短文,回忆王老师对我的教导,以兹祝寿。  相似文献   

9.
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打造成遵义乃至贵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为了加快遵义茶叶产业的发展步伐.应凤冈、湄潭两县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教授首次深入风冈、湄潭考察,为两县茶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本刊从凤、湄两县幸获陈宗懋院士就黔北乃至贵州茶业发展的许多权威观点,现刊载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米》2020,(1):22-22
2019年12月8日,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全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年会、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张洪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水稻专业委员会会长程式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人员、水稻种业和米业企业负责人、稻文化研究推广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胡培松院士当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邓国富、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等19位著名水稻遗传、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专家当选副会长,赵正洪、王丰、潘国君等122位全国地方水稻研究所所长、专家当选委员。  相似文献   

11.
正在第26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上举行的"王金陵大豆科学成就奖"颁奖仪式上,《大豆科学》副主任委员盖钧镒先生荣获了"大豆科学最高成就奖"。盖钧镒先生,1936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豆科学》第一至九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盖钧镒先生专长于大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盖老师、包校长和王院长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我这里只讲我经历的事情及一些体会。王老师是徐州人,他的家乡徐州是黄淮海地区的大豆主产区,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后来就成为了大豆专家。我20世纪60年代在徐州蹲点,那时候大豆在徐州遍地都是,现在稍微少一点。王老师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向先生学习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学习他做学问的方法,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生产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不断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我刊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刘仲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继陈宗懋院士之后,我刊迎来了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编委。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茶叶分中心(湖南)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园艺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监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兼黑茶工作组和茯茶工作组组长、湖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大湘西茶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4.
主要职责:建立大豆产业经济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国内外大豆生产和市场动态信息;分析国内外大豆供需形势和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变动,把握国内外大豆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大豆产业经济问题,提出大豆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配合大豆产业体系及其技术研究室,进行具体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豆生产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快速扩大,至2011年达到630万亩,成为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仍然存在制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套作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良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严重缺乏;机械化耕作尚未起步,种植大豆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流通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大豆产业组织涣散,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发展对策: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攻关研究;加强轻小型大豆免耕播种机、收获机及脱粒机的研制与应用;加强"玉/豆"、"玉/豆+苕"模式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效益;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快速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米》2012,(5):14-14
8月28日-3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民政府赵斌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颜龙安院士、陈温福院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副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间套作大豆研究方向和发展对策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10月16~18日在四川省自贡市召开"全国大豆间套种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期间,盖钧镒院士会同农业部有关大豆产业的领导、大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联合国"2009国际天然纤维年"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国家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的"2009国际天然纤维年院士专家座谈会"于2009年3月20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姚穆、刘筠和官春云,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农业部种植业司经济作物处王戈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从事棉、麻、丝、毛研究的近50位专家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茶叶通讯》编委会主任刘仲华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男,1965年3月出生,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在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及《茶叶通讯》编委会主任。先后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6月4-6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行七人莅临南昌综合试验站检查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