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立克氏病为了便于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假设在孵化厂就正确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免疫。然而,雏鸡即使接受过正确的免疫接种,仍然有可能爆发马立克氏病。预防马立克氏病爆发的诀窍是防止雏鸡在早期接触马立克氏病病毒。为此,第一步是要在雏鸡到来前对雏鸡舍进行清洗和消毒,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所有尘埃和皮屑都被清除干净,因为马立克氏病病毒可在这些东西里存活数年。在育雏场或联合体内实行单一年龄育雏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具有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在鸡群中早期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和精心的管理,可以减少感染马立克氏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鸡马立克氏病一跃而居禽病之首,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已报道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对雏鸡进行二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一免法防制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效果往往很不确实,给养鸡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胶州市某鸡场近年来采用1日龄和14日龄两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抱疹病毒疫苗防制蛋鸡马立克氏病,取得了满意效果。试验证实,1日龄雏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比成年鸡高1000~10000倍,但1日龄兔疫往往因母源抗体的存在而导致免疫失败。母源抗体滴度在雏鸡3日龄时达到最高水平,在3周龄时又降到最低水平,若在3日龄前进行二免,因母源抗体滴度较高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若在3周龄时进行二兔,可能雏鸡已感染了马立克氏病,再进行免疫已于事无补。因此,…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肿瘤 性疾病,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疫源场、饲 养管理、其他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在 第1日龄进行1次马立克病疫苗接种,保护 率仅在50%~80%,甚至更低。作者通过对 1日龄雏鸡进行第1次马立克病疫苗接种,到 11日龄或17日龄时再进行第2次加强马立 克氏病疫苗接种,其结果显著高于仅一次免 疫鸡群的保护率,大大降低了鸡群的死淘率。 尤其是被马立克氏病污染的鸡场,除严格采 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外,二次免疫接种疫苗 是控制马立克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邢兰君 《中国家禽》2004,26(19):27-28
在生产实践中,对于马立克氏病常用如下防制方法: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增加免疫剂量;在疫苗中添加免疫促进素;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早期感染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预防马立克氏病,应用上述常规防制方法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笔者对雏鸡进行了二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在鸡出壳后马上进行 ,是影响雏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接种疫苗后 ,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鸡死亡 ,反复发作 ,药物防治效果不佳 ,经济损失很大。于是人们怀疑是否因为马立克氏病疫苗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确定为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现把有关情况举例报道如下。1 发生情况某种鸡场自办孵化厂 ,每 2d出 1批 ,雏鸡出壳后 2 4h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该场使用 2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一种为冻干苗 ,另一种为液氮苗 ,据反映安全有效。 1999年 6月开始 ,2 0d内…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鸡马立克氏病 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 疫苗性状:该疫苗为白色疏松团块,加入专用稀释液后即迅速溶解。 疫苗用途: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注射各品种1日龄雏鸡最佳,2~3日龄雏鸡效果较次,免疫期为1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农村养鸡密度在不断增加,鸡病的种类也在增多,且越来越难以控制。鸡马立克氏病也不例外,该病强毒株的出现,使得再用火鸡疱疹病毒苗(HVT)来预防鸡马立克氏病,保险系数越来越小。 我们在养鸡密集的乡村调查发现,养殖户使用传统的HVT苗预防马立克的雏鸡,马立克发病率大约有5%至10%,而我们场自去年使用液氮马立克苗以来,销售的120万羽雏鸡,几乎未发现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应用液氮马立克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危害性甚大,截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七十年代后,各国逐渐使用疫苗免疫,接种1—3日龄雏鸡,预防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以减少本病对鸡  相似文献   

10.
1免疫失败原因鸡马立克氏病(MD) ,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世界各养鸡国家和我国各省都有本病流行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来 ,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已大大降低 ,但近年来 ,免疫失败时有发生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复杂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早期野毒感染雏鸡1日龄接种鸡马立克氏病疫苗2~3周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如果孵化室、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室、育雏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不好 ,被鸡马立克氏病毒污染 ,雏鸡早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毒 ,免疫效果就不理想 ,甚至发生免疫失败。1.…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问: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为什么还会发生马立克氏病?为此,我们邀请东北农学院兽医系刘哲仁老师对有关问题做如下回答,他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必须做到严格隔离饲养。调查中发现雏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没有做到严格隔离,50%成鸡舍和育雏舍距离太近,只有一道间壁(墙)之隔,30%成鸡舍和注苗后雏鸡舍对面屋,20%成鸡舍和注苗雏鸡舍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AA肉用雏鸡为试验动物,采用MTT法研究了马立克氏病(vMDV)感染雏鸡后巨噬细胞(Mφ)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IL-1)体外诱生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vMDV强毒感染后,巨噬细胞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体外诱生活性显著降低(P<0.05),提示雏鸡受vMDV攻击后,Mφ功能受损,IL-1生成减少,与马立克氏病(MD)及马立克氏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开始采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控制马立克氏病(MD)以来,已有25年多了,但是该病仍然影响着小母鸡的培育。时时遇上的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再加上消毒和隔离措施不完善,可能在一定的区域或一些鸡场内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成功地控制马立克氏病,极其重要的是应弄清楚其病毒的流行病学,以及其非常独特的发病机理和传播方式。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不发生从亲代到后代的垂直传播,所以雏鸡出壳时并未受到感染。另外我们绝不可能确保雏鸡在其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1日龄雏鸡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对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果是否有干扰,试验将1日龄雏鸡分为5组,第1组商品蛋鸡不免疫,第2组SPF鸡不免疫,第3组商品蛋鸡仅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4组商品蛋鸡同时接种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5组空白对照鸡不免疫,于雏鸡8日龄时对第1~4组用马立克氏病超强毒Md5株进行攻毒,攻毒后90 d内连续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第1,2组鸡出现精神沉郁、肢体麻痹等临床症状并有部分鸡死亡,对死亡鸡只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全身器官出现肿瘤;对剖检鸡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典型的马立克肿瘤病变。而第3~5组鸡则无任何临床病症出现。说明无论是单独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或是与新流法三联疫苗同时免疫,均能对鸡只提供良好保护,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不会影响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鸡马立克氏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一些鸡场因此病死亡可高达50—60%。1980年前后,全世界每年因马立克氏病所造成的损失肉鸡达1.27亿美元,蛋鸡为7.26亿美元。为保证养鸡业的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在完善实施鸡马立克氏病综合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鸡马立克氏病二价冷冻疫苗防制本病,可获得明显的效果。鸡马立克氏病二价冷冻疫苗,是由鸡马立克氏病Ⅱ型自然弱毒株及血型火鸡疱疹病毒联合组成,注射到1日龄雏鸡体内的二价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含有上述二种型的疫苗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鸡马立克氏病一跃而位于禽病之首,成为养鸡业最头痛之事,给养鸡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故倍受兽医界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在生产实践中,对于马立克氏病,常用如下防制方法:(1)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疫苗;(2)增加免疫剂量;(3)在疫苗中添加免疫促进素;(4)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早期感染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预防马立克氏病,应用上述常规方法,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常规防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已报道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对雏鸡进行了二次…  相似文献   

17.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62%,MD死亡率34%,脾脏、胸脾、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健康对照雏鸡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二次免疫法防制马立克氏病效果好刘忠琛张翠华赵珊珊(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局266300)用一次免疫法防制马立克氏病(MD)的效果往往不确实,胶州市某鸡场近年来采用1日龄和14日龄两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防制蛋鸡马立克氏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此病的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并伴随麻痹和产生内脏肿瘤,它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近年来,许多养鸡场尽管在1日龄雏鸡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接种,但仍然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给养鸡业的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危害。1免疫失败的原因1.1病毒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马立克氏病毒的敏感性越高。接种疫苗的诱导期一般为7~14d,如果雏鸡在出壳后使用疫苗前或免疫作用未充分建立之前已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免疫效果就显著…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是以危害蛋鸡为主的传染病,多在6~20周龄的育成鸡群发生,曾在我市多个商品蛋鸡场发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为预防马立克氏病,种鸡场多采用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1头份马立克氏病液氮苗的方法进行防疫,但在马立克氏病毒污染严重的地区,只进行这一次免疫,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蛋鸡育成期和产蛋初期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马立克氏病二免防疫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应用已比较普遍,在我国应用和报道较少。为验证马立克氏病的二免效果,我们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弱毒苗的二次免疫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鸡群与分组将从当地3个不同种鸡场引进的3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