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姜保根壮秆促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阆中规模化栽培生姜有10余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我们技术人员在生姜引种、繁种到催芽、田间管理等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生姜高产的技术措施,并编写出了阆中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然而我市的气候特点,10年有7年以上对生姜的生长较为不利,从而造成各地种姜产量差异较大。我市前期气温低,并且回升缓慢,生姜下种迟、苗期生长缓慢;旺盛生长期又经常遭遇高温多雨天气,姜田普遍障水,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2.
生姜作为阆中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而单产却一直徘徊在2500kg左右。为大幅度提高生姜单产,增加姜农收入,阆中市农牧业局连续几年开展生姜高产技术攻关,以探索我市生姜产量再上台阶的技术措施,指导生姜大面积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探索结果总结如下,供姜农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阆中种植生姜有悠久的历史,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生姜,并且阆中生姜产品中的嫩姜白、嫩、脆,老姜则是辛香四溢,深受人们喜欢,市场也很畅销。阆中市政府把"竹根姜"作为本市生姜产业打造、带动农户致富已有近20年,目前阆中"竹根姜"面积已经达到了2000hm~2,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16年,阆中竹根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推广阆中"竹根姜"产业发展,现将我市"竹根姜"标准化种植技术总结于后,供竹根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纤油兼用亚麻作为我市一种新型经济作物,经过近3年来的示范推广,已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并被列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现将我市纤油兼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①选地亚麻是一种喜肥、喜水的弱根系作物,应选水源有保证、地势平坦、中等以上肥力的栗钙土  相似文献   

5.
“一年不种姜,心里憋得慌”,这是阆中生姜产区农民自已编的一句谚语。阆中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突出。2006年10月,阆中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川东北生姜产业第一市”的战略规划,决心用5年时间把这一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目前,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阆中生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种植面积2.82万亩,总产达到7万余t,实现产值1.5亿元,姜农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世代组培生姜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产量形成差异,以确定组培生姜在生产上的最佳推广世代。以组培生姜原原种(T1)、原种(T2)、生产种(T3)3个世代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T3和T2世代植株生长特性优于T1,表现为生育前期T3和T2株高、茎粗快速增加,地上部快速生长;进入根茎膨大期后,生姜株高和茎粗增长减缓,但分蘖快速发生,由于T3和T2的分蘖发生少,保证了根茎光合产物的供给,延长了快速生长期,显著提高了其物质积累,为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根茎膨大期后,T3和T2较低的茎、叶和根系物质分配比例,使光合产物向根茎转移促进了根茎的膨大,从而获得高产。因此,与原原种和原种相比,生姜组培生产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生姜生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不同世代组培生姜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与种性退化规律,可以把组培生姜生产种(T3)作为生产上的最佳推广世代,既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阆中地处川北,属国家级贫困农业县级市,农业耕地58万亩,田、地各半。旱地种植以麦//玉//苕、麦//玉//豆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全市规划发展生姜面积10万亩),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麦//姜//花"种植模式,并在姜区已推广上万  相似文献   

8.
阆中作为全省最大的生姜种植大县,每年生姜种植面积已稳定在5万亩左右,且种姜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但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农村剩余种姜劳动力的老、弱、病、残的现状及我市近几年的气候特点,传统的催芽种植技术已显示出了许多弊端:如催芽中、后期气温相对较高,姜芽生长较快,而栽姜时劳动力又打挤,栽植缓慢,于  相似文献   

9.
生姜传统种植多为露地栽培,在我市一般5月上旬播种,多在霜降后收获,全生育期170d左右,限制了生姜产量.经过不同品种、密度和播期等的试验,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保护地生姜高产栽培模式,通过提早播期、延迟收获,使生姜生育期延长,平均亩产4000kg,亩纯收益6500元.现将其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阆中地处川北,位于嘉陵江沿岸,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种植生姜。自2006年年底阆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内把我市生姜打造成为“川东北生姜产业第一市”以来,生姜面积每年以5000亩的增幅扩大,  相似文献   

11.
生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喜潮湿温暖的环境,生长期适宜25—28℃的温度。如栽培得法,每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属于适用范围广的高产高效作物。现集各地经验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一、深挖整地,施足基肥。生姜的根系生长较弱,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两便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但据笔者调查,姜瘟病在我市生姜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对生姜危害更加严重,给种姜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市生姜的生产和发展。一、症状姜瘟病即姜腐烂病、姜青枯病,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  相似文献   

13.
阆中县示范、种植窝子姜已经有5年,不仅其嫩姜产品白、嫩、脆、长,而且每亩生姜产量还能突破5000kg大关,深受我市姜农欢迎。在实践中,通过我们技术部门的探索总结,发现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姜农们注意。一是播种阶段若遇长期高温干旱,会严重影响生姜出苗,不能确保生姜早出窝、早齐苗;  相似文献   

14.
阆中大棚窝子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窝子姜是阆中市2008年新探索出来的一种生姜种植方式,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现已成为我市生姜生产上高产、高效成功的亮点,正在我市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现将其特点及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安丘、昌邑、莱芜等生姜产区,姜农为增加生姜产量而利用大拱棚对生姜进行早播延收栽培,使生姜产量大幅度提高,一般每亩产姜5000kg以上,较露地增产30%以上。现将大棚生姜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6.
番茄是我市大棚蔬菜生产中的主要作物,我市常年种植面积667hm2,品种以上海合作903为主,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因此,产量低、货架期短、效益不高。番茄长季节超高产栽培是将种植期延长到10个月以上。667m2产量可达1万kg以上,形成“种一茬,长一年”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方式。该技术是一项较先进的番茄设施栽培技术,2001年我们引入以色列无限生长型番茄新品种进行小面积试种,2002年至2003年开展了品比试验,确定了FA-189为当家品种,搭配易高产的FA-516。在引种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在省农业厅作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了番茄长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阆中市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种植大县,2010年全市发展生姜6万亩,生姜产区人均种植生姜纯收入已起过800元。随着生姜栽培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我市生姜单产不断提高,高产田块不断涌现,平均亩产都在2500kg左右,最高亩产已突破5000kg。在生姜栽培  相似文献   

18.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生姜忌连作,一般须间隔3~5年以上.连作后根茎小,质量低,易生姜瘟.所以,栽培生姜要与大田作物轮作,以山芋、大豆茬最好,其他作物茬次之.准备种姜的地块在头年冬季要进行冬耕冻垡,深耕30~40厘米.春季栽植以前要再进行细耙1~2遍,使土壤松散而平整.生姜一般采用沟栽,由于生姜根系不发达,所以施肥以沟施为好.按东西向开沟把基肥施在沟中.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外加100千克豆饼,与土拌和等待播种.  相似文献   

19.
"双季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改一年一季栽培为一年双季栽培,并且666.7m2产量达到10 000 kg以上。该技术采用"四膜一苫"覆盖模式,创造性地采用了育苗移栽技术。在当前没有腌渍、鲜食等专用品种的情况下,长江以北地区采用该技术6月中、下旬鲜姜可上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生姜是人们常用的调味佳品,又是健胃驱风的中药材;产品既可内销,又可出口创汇。由广东省生产、加工的咸脆姜和干姜产品在港澳、日本市场十分畅销。生姜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俗话说:“种姜养羊,本少利长。”生姜一般亩产3000~3500公斤,产值2000元左右。黑龙江省冬季大棚也可种植。生姜是一种喜温怕寒作物,发芽适宜温度为15~18℃。10℃以下低温和湿度较大时根茎易腐烂,地上部遇霜冻即枯死,在强光下叶片易凋萎。生姜根系不发达,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极严格,生长期间土壤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要夺取生姜高产,主要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