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小拱棚栽培技术,可使草莓提早上市,延长生长周期,提高产量与效益。其技术要点是:选择优良品种、营养钵假植育苗、双行种植、小拱棚薄膜覆盖、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夏季高温高湿强光照条件下,以香港“玻璃”生菜为材料,透光率为65%的黑色遮阳网进行小拱棚试验,设置覆盖5d、15d、30d和不盖四个处理,研究小拱棚遮阳网覆盖对生菜生长的农田小气候、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吉县水地设施拱棚+地膜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分别在3个不同自然区域做了水地设施拱棚+地膜生产条件下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生育期最短,从出苗到成熟是63 d、比中薯3号增产8.6%、比早大白增产50.4%;费乌瑞它商品薯率最高达96%,结薯更集中,可以适当密植;费乌瑞它薯块外观品质良好,为长椭圆型、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口感好。  相似文献   

4.
田素志 《中国马铃薯》2002,16(3):175-176
<正>1 前 言 滕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中原二作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在该市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毛芋头是该市重要的调整种植作物,栽培面积主要集中在大坞、姜屯、界河等乡镇,仅大坞镇2001年就达到0.23万hm2。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收入,大坞镇率先将拱棚栽培运用到毛芋头生产,并与马铃薯间套,使毛芋头播期提早20~30d,生育期延长,提高了毛芋头产量和生产效益,据试验,比  相似文献   

5.
针对咸宁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双膜小拱棚栽培和单膜覆盖栽培比较试验,比较其生育性状、冻害、发病率、块茎数量性状、产量、生产成本及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双膜小拱棚栽培不仅能提早季节,抢占市场,增加效益,而且能有效地防止低温危害,减轻春季雨水多造成烂薯缺苗以及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海南夏秋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几何尺寸、材料、力学分析及功能与造价等因素,提出了建设一种新型抗台风单栋小跨度的塑料拱棚方案。  相似文献   

8.
于福安  刘文政 《北方水稻》2008,38(3):128-129
在华北地区,旱育秧的通风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不利于育秧炼苗.通过将旱育秧的塑料小拱棚中间或底端敞开通风炼苗的方式改变为顶端与两侧打孔通风炼苗,有效地解决了塑料拱棚旱育秧炼苗难度大的问题.拱棚打孔炼苗与钵体盘育、手插秧和宽行稀植技术结合起来,构成拱棚打孔炼苗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经大面积生产应用,增产幅度达10%以上,收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索引     
根据海南夏秋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通过结构几何尺寸、材料、力学分析及功能与造价等方面,建议使用一种新型抗台风单栋大跨度的塑料拱棚,其两端及两侧能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且显著提高拱棚的稳定性和抗侧倾、抗拔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新军  郭光明  阎坤  石玉萍 《玉米科学》2004,12(Z1):064-065
应用地膜加小拱棚技术栽培玉米,具有增温防寒作用,在早春(3月中上旬)播种,可有效防止早春低温冷害,实现在当地条件下一年二代生产玉米.地膜加小拱棚玉米可比单纯地膜覆盖玉米生育期提前5~7 d,并且在株高、穗位高、棒三叶面积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用此技术繁殖玉米亲本比海南加代繁殖玉米亲本可降低三分之一成本,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1.
小拱棚覆膜春季提早直播栽培技术根据豇豆的生长对温度、光照、水份和养分的要求,在豇豆播种后,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防寒保温保湿育苗,并配合选择适合生产外销嫩豆荚的良种,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提早一个季节播种,生产出优质豇豆外销北方市场,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了较高的市场销售价格,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多种高效栽培模式不断涌现。该文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栽培技术3个方面对拱棚毛豆——单季晚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综述,进而加快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赣北棉区设置棉花小拱棚基质穴盘育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方法的比较试验,分析其移栽质量和效益的差异,旨在探索适用赣北丘陵地区种植棉花的最简育苗方法。结果表明,小拱棚基质穴盘育苗方法虽然比营养钵育苗方法省工、省力、效率高,但相对棉农分散种植育苗来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育苗方法,而结合工厂化育苗,实行产业发展,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小拱棚及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5):273-276
为了提高马铃薯原原种产量,降低原原种生产成本,就小拱棚及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克新2号’和‘青薯6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小拱棚及不同基质类型对马铃薯原原种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小拱棚的产量显著高于无小拱棚的;采用"麦壳蛭石=12"的基质商品薯产量最高,其次为"羊粪蛭石=13"的基质,但"麦壳蛭石=12"和"麦壳蛭石=11"的基质商品薯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郭辉 《江西棉花》2006,28(6):46-46
1 棉花-西瓜 以二 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二一式模式每150厘米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首先按宽35厘米,深15厘米整好沟,按株距60厘米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播种两行棉花,6月上旬前西瓜可上市。三二式双膜覆盖即每300厘米一带,3月上旬按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240厘米整成宽100厘米的瓜畦,上盖地膜,按株距50厘米点种或栽种瓜苗,盏小拱棚。4月中旬去掉拱棚后在西瓜大行内按60厘米两小行,180厘米一大行播种3行棉花。西瓜6月上旬收摘,瓜棉共生期50天。  相似文献   

16.
刘连成 《中国马铃薯》2003,17(6):361-362
自1993年威海市农业科学技术中心,从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到2002年10年间基本解决了我市二季作地区就地留种问题;春季收获期由7月中旬提早到6月中旬,提前近一个月;春季栽培667m^2平均产量1500~2000kg,翻了一番,春季小拱棚667m^2最高产量达到3572kg,产值5000元;秋季栽培几乎是从无到有,667m^2平均产量1000--1500kg,最高产量达到2280kg,产值5472元。  相似文献   

17.
试验针对中原二季作区的早春拱棚马铃薯,采用"3414"回归组合设计,将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三大主要的肥料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马铃薯氮磷钾配方施肥模型,通过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出氮磷钾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经济最佳施肥量和每公顷45000~52500kg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将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拱棚香瓜套棉花,既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又促进棉株早开花、早结桃,同时抗御了市场风险,取得了瓜棉双丰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1栽培模式一般情况下,根据田间的地形宽窄情况,可选8~16m宽幅的农膜,制作6~13m跨度的拱棚。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拱棚生产马铃薯的条件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设施拱棚的主要功能是改变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一是形成棚内小气候温、湿度与棚外大气候温、湿度的差异;二是对棚内生长作物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蒸发、风蚀和病虫害的侵入;三是由于棚  相似文献   

20.
寿国光 《中国稻米》2004,10(2):30-30
西瓜嫁接栽培是防止西瓜枯萎病发生,实现西瓜连年种植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与粳杂水稻搭配种植,满足了种植户追求经济效益与注重粮食生产的双重需求。实行瓜、稻轮作,既改善了土壤环境,也有利粳杂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浙江省诸暨市累计推广该模式45hm2,实现西瓜平均产量2875kg/667m2,稻谷产量550.4kg/667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