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目前,世界每年生产25亿多立方米木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由森林提供的各种林产品都在不断增加(1961—1967年木材生产增长了11%,1967—1977年增长了1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今后还将增加70%,每年约生产40亿立方米。但就这样仍不能满足人类对木材的需要。据英国人预言,本世纪末世界将出现木材危机。随着世界能源紧张的出现,当前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2.
世界森林面积约37.12亿公顷,森林覆被率为29%,森林蓄积量3,575亿立方米.近十年内,每年约生产出20~26亿立方米木材.据统计,1967-1975年间世界木材需要量约增加31%,即由20.5亿立方米增加到26.89亿立方米.据报道,到2000年木材需要量将增加到40亿立方米,而从各方面可能提供的木材只有38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木材消费量迅速增长。预计,从1967年至1975年世界木材消费量将由20.5亿立方米增加到26.89亿立方米(增长31%),现有世界森林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要,因此,各国在林业方面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扩大造林,以增加森林资源。如少林国家的英国,到1965年为止,已造林126万公顷,至1975年造林总面积将达到155万公顷。就是多林国家也都在扩大造林面积。如芬兰过去每年造林面积不超过3—6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木材消耗虽迅速增长。预计,从1967年至1975年世界木材消耗量将由20.5亿立方米增加到26.89亿立方米(增长31%),现有世界森林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要,因此,各国在林业方面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扩大造林,以增加森林资源。如少林国家的英国,到1965  相似文献   

5.
从1982年到现在,全世界的木材消费量大约30亿立方米。其中用材14亿立方米,薪炭材16亿立方米。这些木材的消费比例因地区不同而异,亚洲占木材消费总量的32%(为9.4亿立方米);北美占19%;美国占15%,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6.
世界现有森林面积28亿公顷,森林蓄积量3100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森林面积0.8公顷(12市亩),森林蓄积量83立方米.昔日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森林资源,现已感到不足.近20多年来,世界木材生产有较大的发展,木材产量从1950年的16.75亿立方米增加到1976年的25.24亿立方米,即在26年间增长了51%.但是,由于世界木材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全世界在森林利用方面有两种互补不足的趋势。一方面,对木材的需要量迅速增加,仅在近30年,木材的采伐量从1950年的1.4亿立方米,增加到1980年的3亿立方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到2000年世界木材的采伐量将比现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据1990年森林Ⅱ类调查情况,全州县有林面积由,1979年的9.61万公顷,增加到12.15万公顷,增加26.5%;立木蓄积由198.8万立方米,增加到324.6万立方米,增加63.3%(林木生长量达30.8万立方米,木材消耗量19.3立方米,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覆盖率由24.26%,上升到39.15%(含灌木林、疏林);绿化程度由40.2%,上升到50.1%。自治区1983年以来,在这里召开了三次林业工作现场会,全州1986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1989年被评为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县和自治区造林绿化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自治区造林绿化二等奖。大家都说:是贷款造林促进了全州林业的发展。全州是广西最先利用贷款造林的县,1987年就  相似文献   

9.
刘征 《甘肃林业》2011,(5):41-41
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郑重宣布了中国林业“双增”目标,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造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各翻一番的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木材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瑞典——这块处在欧洲北部的美丽国土,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这里看不到水土流失,也不见尘土飞扬,空气清爽宜人。瑞典的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57%,素有“森林之国”的称号。近20年来,这个国家每年提供6,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采伐量占总积量的3%。采伐量比较大,但总的蓄积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有所增加,已由20年代的17.4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24亿立方米。为什么瑞典的森林会愈伐愈多,蓄积量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的木材消耗量为25亿立方米/年,到2000年将达到43~62亿立方米/年。现在欧洲一年消耗木材4亿立方米左右,2000年将需要7.8亿立方米。如果将来真地用木材作化工原料或用木材生产人的食物和动物的饲料,到那时木材需要量将大大超过上述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林野厅公布截至1981年3月底,日本森林总面积达2527.9万公顷,覆盖率为68%。虽然与5年前相比变化不大,但还是增加了1.6万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有989.5万公顷,比例上升到39%(1976年时为37%),而10—25年生的树木占65%。总蓄积量已接近25亿立方米,比5年前(1976年)增加了大约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刨花板生产由1956年的1,030万立方米增长到1967年的1.02亿立方米(按板厚19毫米计算),在这一期间,纤维板的产量1.393亿立方米增长到3.344亿立方米(按板厚3.2毫米计算)。刨花板工业用量68%,建筑22%;纤维板工业用量55%,建筑用量45%,到1675  相似文献   

14.
(一) 我省是全国的主要林区之一。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3.21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占9.76亿立方米;在用材林中,有不可采资源4.69亿立方米,可采资源5.07亿立方米;在可采资源中,仅有针叶林3亿立方米左右。这就是我省森林资源的家底。我省林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极不合理,木材浪费惊人。据调查,全省森林年消耗量978万立方米,年生长量2681万立方米,年净减1297万立方米。在消耗结构中,上调商品材为239.5万立方米,占6.02%;烧柴为2276.2万立方米,占57.22%;民用材782万立方米,占19.66%。全省木材低价值消耗占总消耗的70%以上。如果按每年净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木材进口概况近几十年来,日本进口木材数量迅速增长,1980年木材进口量已达4310万立方米,价值69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日本进口木材量是世界进口总量的22%,居世界第一位。而日本国内生产的木材仅为消耗量的30%。在50年代后期,工业化导致日本木材需求的迅速增长。尽管国内生产不断增加,木材价格还是迅猛上涨。1960年第二季度至1961年第三季度,木材批发价就上涨了20%左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木材供应状况及产品结构(一)木材供应现状1.木材的产量。40年来,我国木材产量有较大的增长,国家计划内的木材年产量,1949年为567万立方米,1986年达到高峰,为6502万立方米。从1949年到1987年,累计生产木材15.4亿立方米,其中,“四五”期间平均年产量为4419万立方米,“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为5100万立方米,“六五”期间为5585万立方米。1953年至1988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8%。计划内木材产量的趋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前言当今,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木材的需要量也在急剧地增长。据报导,五十年代初世界木材消费量为16.7亿立方米,到了七十年代已猛增至26.9亿立方米,增长了61%,估计到1985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由此看来,尽可能多地和快速地生产木材是许多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整个世界的共同责任。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12.7%,森林资源不足,木材已成为一项严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种类商品林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省经济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比1985年增加了535万亩,增长80%,经济林产量达到36.58亿公斤,比1985年增加了29.58亿公斤,增长422%;全省用材林、薪炭林面积已达1636万亩,四旁植树5.35亿株,蓄积7465万立方米,(其中围村林1.6亿株,蓄积2239万立方米),年生产木材495万立方米;花卉面积达到12万亩。1998年,林业系统产业总产值达113亿元,全省农业人口人均林业收入145.8元。  相似文献   

19.
按木材蓄积量来看苏联占世界第一位。总蓄积量为774亿立方米,其中成过熟林为563亿立方米。苏联占世界森林复被面积的五分之一,占世界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占最珍贵的针叶树木材蓄积量的大约五分之兰。从木材产量来看苏联也居于世界首位。1974年生产了3.385亿立方米木材。按国内人口平均的木材生产量,1913年为0.4立方米,1940年为1.3立方米,1974年为1.5立方米。美国的指标为1.7立方米。  相似文献   

20.
我们省的林业生产建设确实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绩。有林地面积由7460万亩增加到8895万亩,木材蓄积量由3.2亿增加到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1%增加到28.8%,林业总产值由15亿增加到26亿。这说明林业形势是非常好的。但要使陕西的大地,都变得郁郁葱葱,青山常绿,就要靠全省林业职工和广大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