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珍稀名果——槜李的历史文化和槜李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在当地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槜李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mat K及rbc L对包括槜李在内的22个李品种(或品系)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ITS序列存在84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位点为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分别位于165 bp、182 bp及195 bp,另外有8个位点为槜李早、中、晚熟品种变异位点;mat K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rbc L序列无变异位点,mat K及rbc L序列均不存在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相对于mat K及rbc L序列,ITS序列存在较多变异位点,进化速率快,更适宜用来进行槜李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研究。基于ITS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嘉兴‘槜李’和福建‘芙蓉李’及美国‘恐龙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研究获得了槜李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亲缘关系,对于槜李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槜李亦名醉李、徐园李,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亚乔木,是中国李的古老品种之一,在浙江省嘉兴境内已有2 500年的栽培历史。《中国果树志.李卷》中,只有槜李作为嘉兴原产地果树被列入其中。槜李树势较强,树姿开张,树干较光滑,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红褐色,叶芽贴生,花芽双生、丛生。槜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槜李花期及幼果期遭受低温寒害,提高槜李的坐果率和产量,我们在槜李花期和幼果期的16:00至次日8:00进行遮阳网覆盖。结果表明,覆盖遮阳网与对照(露地无覆盖栽培)相比,槜李坐果率和产量明显提高;但平均单果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衢州市是浙江省的农业大市,全市的水果产业中,柑橘面积占水果总面积的76.1%,其他品种的水果较少。槜李原产浙江桐乡,是我国优良、稀有的李子品种之一。引进槜李在衢州种植,对于丰富当地果树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助力产业及乡村振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从嘉兴引进槜李  相似文献   

6.
槜李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inn)植物,是我省历史名果.其果实外观鲜艳,滋味甘甜可口,风味独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是难得的果中佳品.由于对槜李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生产上缺乏管理,到1998年,槜李生产处于栽培技术落后、面积小、产量低,濒临灭亡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槜李雌蕊形态及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槜李雌蕊形态和早期胚胎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期从生殖生物学角度探讨影响槜李低产的原因。结果表明,槜李花柱实心,子房1室,横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雌蕊胚囊在盛花时仍处在2~4核期。观察的材料中,绝大部分胚囊在盛花后3d发育为成熟胚囊,胚囊蓼型。合子约休眠2~3d后开始分裂。胚乳在盛花7d后出现,八分体原胚出现在第12天。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有珠心珠被退化、成熟胚囊结构异常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讨了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PCPA 对槜李、黄姑李着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落花末,单独喷30×10~(-6)PCPA 或混喷2000×10~(-6)硼砂加2000×10~(-6)磷酸二氢钾或混2000×10~(-6)硼砂明显提高了槜李、黄姑李的着果率,且能增加果实重量、提高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桐乡县是中国李子之乡,不仅有闻名国内外、具有2500多年栽培历史的传统名果——槜李,而且还有潘园李、红美人李、蜜李、黄姑李等地方优质李品种。前三个品种在1984年浙江省李果品鉴评会上分别荣获第一、二、三名,其中槜李自1979年以来多次销往香港,很受欢迎。这些品种已引种到江苏、安徽、北京、辽宁、黑龙江、新疆等10多个省区。为了保存和发展这些品种,从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经过4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些优质李品种的主要果实性状和丰产栽培技术,供引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槜李’果实为材料,分别进行外源乙烯、减压浸钙和低温贮藏处理,研究各处理条件下‘槜李’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ACS和A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槜李’果实软化过程中,硬度逐渐降低,乙烯释放量和ACS活性的峰值同时出现在软化后期;外源乙烯(0.5μl·L^-1)处理后,果实硬度迅速下降,乙烯跃变提前,乙烯释放量增大,ACS活性增强,促进果实迅速软化;用2%CaCl2溶液浸泡处理显著减缓果实软化,降低乙烯释放速率;低温贮藏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表明一定条件的低温贮藏对乙烯释放速率及其相关酶活的控制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槜李树树形优美,花似雪海,远望晶莹如雪,古有"清雅素洁胜梅花"之说。纯种槜李,果肉鲜润如琥珀,完熟后浆液极多,味鲜甜爽口,带有酒香,吃时只需在果皮上刺一小孔,慢慢吮吸果汁,回味无穷。古人有"爪掐纤痕留颗颗,琼浆吸尽润诗喉"之名句,素有"南国荔  相似文献   

12.
1生物学特性 槜李树势较强,树姿开张,树干较光滑,多年生枝灰褐色,1年生枝红褐色,叶芽贴生,花芽双生或丛生,圆锥形.花蕾黄,花瓣白.叶长卵形,顺生,肥厚无光.其枝干和叶不同于一般李类.槜李于3月底开花,"清明"时花盛开,正常花期1周左右.花蕊小、密集,银白色,花朵素洁净凝,簇集枝头,远望晶莹如雪,衬以半透明的新展绿叶,不艳不娇,楚楚清新,甚有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槜李属蔷薇科李属,是中国李的古老良种,也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水果。但其怕涝,花期怕晚霜。树势较开张,嫁接苗管理到位,可自花授粉,第3年始果,单株产量15~35千克,经济寿命35年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加快发展我省传统名果——桐乡槜李,改革以往育苗二年才能出圃的老习惯,我们在1981年进行了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快速育苗试验,初获成功,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槜李产于浙江桐乡市,栽培历史悠久.李果大,熟后化浆,蜜甜酒香,品质极上乘,为诸李之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倒春寒"等原因,造成着果率低,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差,果农砍树毁园,出现品种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木隽)李种质资源,拯救这一传统名果,我们从1999年1月开始进行了(木隽)李低产园改造试验.  相似文献   

16.
球坚蚧是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一般称“碗豆虫”。在我院李园(品种为槜李)从1972年发现以来,逐年都在不断蔓延。1973年调查119株,被害株30株,被害率25.1%。1974年调查287株,被害119株,被害率42.3%。被害李树的枝条和树皮变得粗糙,表皮破裂;受害重的枝条枯死,使李树正常生长受到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李、杏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地区分布广泛。李和杏果实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水果品种。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李、杏主栽品种为地方品种,特点是优质、适应性好,但成熟后果肉软、外观不鲜艳、稳产性不好、商品性差,如辽宁的盖县大李、浙江的槜李、福建的芙蓉李、广东的三华李、四川的脆李、河北的串枝红杏、北京的骆驼黄杏等。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李品种‘槜李’的果肉组织为试材,比较了Trizol法、RNA提取试剂盒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RNA的效果,筛选出适合李果实果肉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Trizol法和RNA提取试剂盒均不能得到完整的RNA;改良的CTAB法能有效去除多糖,28S条带的荧光亮度是18S条带的1.5~2.0倍,D260/D280值都在1.8~2.1,样品的平均得率为770.96~1 029.04ng/μL,RT-PCR结果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说明改良CTAB法从李果实果肉组织中提取的RNA质量高、完整性好、产率高,完全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试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蔷薇科S-RNase通用引物Pru-C2/PruCE-R以及12对特异性引物,对贵州省栽培的20个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叶片DNA进行PCR扩增,鉴定其S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S-RNase通用引物,仅11个李品种扩增出2个条带;采用12对S-RNase特异性引物,既扩增出与通用引物一样的结果,又鉴定出2个品种的S基因型。共鉴定了13个中国李品种完整的S基因型:红心李ShS10,姜黄李S10S20,南方李SiS9,柰李ShSf,槜李ShS7,幸运SbSc,芙蓉李SbSi,大红袍SdS20,前卫红SeSh,玫瑰皇后、澳得罗达、黑宝石和秋姬李Sb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福建省永泰县李地方品种和引入李品种的果实主要性状和其他方面的一些重要性状。并介绍利用已有的李资源进行的品种选优工作和成就,以及李资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