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几个炭疽菌株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对8个炭疽菌株分离物进行鉴定,明确了核桃、枣、山茱萸、棉花和柑桔寄主上5个分离菌株为胶孢炭疽菌;大豆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辣椒炭疽菌;西瓜寄主上分离物为瓜类炭疽菌。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7株疑似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株,采用地高辛标记CryIAb基因5’端的726bp EcoR I片段灰探针,进行菌株质粒DNA斑点杂交,筛选出25株阳性菌株。其生理生化特征与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的描述相符,确认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  相似文献   

3.
石笛  江洁芳  钟瑜  黄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95-14196,14202
[目的]对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饲料样品中筛选出产蛋白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构建该菌株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结果]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同,且其16S rDNA序列与B.licheniformis相似性最高。[结论]可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初步鉴定为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培养法,对海南野生卷萼兜兰菌根进行真菌分离培养,根据菌株菌落的培养特征、生长速率及菌株显微形态等结果,对分离出的11株真菌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筛选获得的菌株为镰刀菌属、木霉属、毛壳菌属、青霉属、瘤菌根菌属、念珠菌根菌属、角菌根菌属,待定2种。  相似文献   

5.
在济南某场所进行空气采样,对其中含有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共分离纯化出7株霉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培养特性、DNA-ITS序列等鉴定手段,确认该7株菌株全部为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油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出6株溶磷细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油茶根际土壤中具有溶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对解磷菌株进行复筛,得出菌株3-Y-08的溶磷活性最强.根据进行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菌株3-Y-08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链霉菌NND—52菌株及其次生代谢物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从土壤中分离的NND-52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拮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吸水链霉菌。该菌表现了对水稻纹枯菌,小麦赤霉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发酵上清液对脾草、马唐等杂草显示除草活性。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经提纯结晶并经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检测及元素分析,证实其结构为除莠霉素A(herbimycinA)。NND-52菌株的菌丝体干粉添加于饲料中喂鸡,  相似文献   

8.
鸡大肠杆菌病地方性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3个地区患大肠杆菌病的鸡肝脏、心血中分离出11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血清学、免疫学及抗药性鉴定。吉林省地方株菌体抗原为O88、O9、O24、O68、O5的菌株占53%,能抵抗多种抗生素,以菌体抗原O24、O68、O8和1种未能鉴别出血清型的菌株为代表菌株制成灭活水苗和油佐剂苗,用于免疫2.5万只鸡,保护期6个月,保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引起黄鳍鲷眼球充血、肝肾肿大等病征的病原菌。[方法]从发病黄鳍鲷肝肾组织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分离菌株敏感的抗生素。[结果]经鉴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回归试验结果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引起此次黄鳍鲷发病的病原菌,其对黄鳍鲷的LD_(50)为5.0×10~3CFU/g。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黄鳍鲷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和大通湖区的土壤样品中捕获紫云英根瘤菌。根据基因内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FLP),将分离菌株分组为不同的IGS类型,进一步对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atpD、glnII)和共生基因(nodC、nifH)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8株根瘤菌,区分为6种不同的IGS酶切类型,挑选出8株供试代表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被鉴定为2个种群Mesorhizobium jarvisii和庆笙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qingshengii)。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疆红枣花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南疆红枣主要种植区采集典型红枣花腐病花朵,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纯化、回接和再分离,证明获得的分离物是花腐病的致病菌。对获得的分离物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进行观察,并将代表菌株的18SrDNA-ITS、EF-1α、β-tubulin及ACT 4个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初步将红枣花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  相似文献   

12.
从解剖病变为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肺脓肿的病死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将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脓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耐药。将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发表的绿脓杆菌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绿脓杆菌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绿脓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病人痰液和腹泻婴儿分离菌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未加工水果分离菌株同源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分离到一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根据其细胞形态,菌落特征,培养特征,以及对有机碳源,还原形态硫化物能力等生物特征将该菌株定名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该菌株生长最适pH范围是6.5~8.0。光照强度对菌株细胞的增殖和类胡萝卜素的生成有明显影响,较强光照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低光照则对细胞内合成类胡萝卜素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纳豆芽孢杆菌耐热耐盐的特征分离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由纳豆粉中分离纯化出1株纳豆菌株,由家庭自制纳豆中分离纯化出5株纳豆菌株,并对这6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细胞、菌落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6株纳豆菌均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病死貉的脑、肝脏、肾脏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确诊分离菌株为李氏杆菌。以该菌株接种家兔,接种后第7d开始出现死亡,并从家兔的肝脏、脾脏检测出与接种细菌一致的菌株,证实了李氏杆菌对家兔亦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敏感;必要时应筛选出具有协同作用和累加作用的抗生素,以便临床上联合应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李氏杆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μm×(1.55~2.71)μm, 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μm×(1.05~1.94)μ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结论】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辣椒疫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来源于广州市辣椒生产基地的3个辣椒疫病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研究。根据孢子囊形状、大小、形态特征及寄主范围和部分生物学特性,将这3个菌株鉴定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来源于国内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分离物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丰富和充实根瘤菌资源库,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根瘤菌代表菌株均可在大豆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A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均获得了nodA PCR扩增产物,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根瘤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湿地土壤萘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廖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63-7664,7679
[目的]研究降解菌株对萘的降解能力,为其应用于被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珠海市淇澳岛被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壤中富集、分离和筛选出能降解萘的菌株,观察各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研究菌株N4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土壤样中分离得到26个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其中4个在平板上菌落较明显且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分别命名为N1、N2、N3和N4。菌株N4对萘的降解能力最强,在初始萘浓度为1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5 d,萘降解率为54.2%,而菌株N1、N2和N3的降解率分别为52.7%、52.5%和47.8%。菌株N4经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为赤红球菌。[结论]从被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壤分离筛选出对萘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