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3)2]溶液(Pb的浓度分别为0、0.41 mg/L、0.44 mg/L、0.47 mg/L、0.50 mg/L)在染毒15 d后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核异常细胞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以曝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组,利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和统计微核数、核异常数。结果表明:当Pb2+的浓度为0.50 mg/L时,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核异常细胞率和总核异常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在染毒15 d后,相同时间内随着离子溶液浓度的升高,在该试验浓度范围(Pb2+的浓度为0.41~0.50 mg/L)内,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核异常细胞率及总核异常率会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了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和慢性效应。急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8mg/L、0.024mg/L、0.021 mg/L,安全浓度(SC)为0.0 029 mg/L。慢性试验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0 012mg/L时,蝌蚪的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较快;Cu2+浓度为0.012mg/L时,蝌蚪体重和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P0.05),蝌蚪生长发育缓慢,游泳能力下降,尾巴透明化,出现畸形。同时,通过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慢性实验不同处理组蝌蚪体内Cu含量,并进行Cu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与蝌蚪体内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77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铅对蟾蜍蝌蚪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水温21~23℃),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铅(Pb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Pb2+对蟾蜍蝌蚪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时毒性死亡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46 1x+6.158 4,y=30.307x+14.188,y=32.833x+15.274,y=26.164x+14.264,y=12.368x+10.721;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54 0 mg/L、0.498 0 mg/L、0.486 5 mg/L、0.442 5 mg/L、0.344 7 mg/L。说明Pb2+不但对蝌蚪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蝌蚪的身体畸形,表现为尾部弯折、鼻孔大增、头部和腹部膨大、皮肤透明等,并且不能直线游泳。  相似文献   

4.
镧长期暴露对鲤鱼的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鲤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0、0.01、0.1、2.5 mg/L)的La3+溶液中4个月,研究其对鲤鱼血液抗氧化性、红细胞(RBC)微核率和血细胞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2 mg/L组血液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0.01、0.1 mg/L组血液中丙二醛含量(MDA)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5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抑制,2、5 mg/L组MDA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0.01、0.1 mg/L组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La3+处理组红细胞数、0.01 mg/L组白细胞数(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 mg/L组白细胞数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重金属离子Cu~(~(2+))和Hg~(2+)对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以及共存时对其联合毒性的影响,试验在常温下,水的p H值为6.8~7.3时,观察和记录Cu~(2+)和Hg~(2+)各个浓度下蝌蚪的死亡数,并计算出不同时间下Cu~(2+)和Hg~(2+)的半致死浓度以及两种离子并存时的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铜离子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21 6,0.494 4,0.429 3,0.362 5 mg/L。汞离子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88 3,0.200 2,0.172 7,0.144 0 mg/L。铜离子和汞离子共存时在24,48,72,96小时对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2 0/0.117 4,0.238 5/0.068 8,0.208 6/0.056 7,0.173 4/0.044 2 mg/L。根据Marking的相加指数法求得在24,48,72,96小时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044,0.211,0.228,0.273,AI值都大于零。说明铜离子、汞离子对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铜离子和汞离子对蟾蜍蝌蚪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3 6,0.001 4 mg/L。  相似文献   

6.
铅长期暴露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核观察方法,研究了铅(PbCl2)暴露30 d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Pb2+可引起黄河鲤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染毒Pb2+浓度的增加,黄河鲤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同一染毒浓度时染毒时间对于微核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中国林蛙个体生长速度和雌性比例及林蛙的群体产量,试验研究了温度对中国林蛙卵孵化率、成活率、变态率及林蛙性别的影响,盐度对中国林蛙的影响,pH值对中国林蛙变态蝌蚪的影响,光照对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蝌蚪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8~24℃,可利用光照调节水温,在15~25℃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蛙卵孵化水温在13~18℃之间变雌率可达70%,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值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 g/L以下,蝌蚪养殖水环境Ca2+、Mg2+质量浓度及Ca2++Mg2+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 mg/L、20~80 mg/L、50~150 mg/L。  相似文献   

8.
将鲫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混合溶液中,研究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探讨其对鲫遗传毒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浓度-时间-效应"关系。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第8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氯氰菊酯联合在短时间(第3 d)核异常率显著,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核异常率增加极显著。由此得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对鲫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效应,且随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体在不同硬度条件下Cu2+对孔雀鱼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以孔雀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硬度为5.88,11.76,23.52 mmol/L时,孔雀鱼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61,3.35,4.83 mg/L;48 h时LC50分别为1.58,1.74,2.17 mg/L;96 h时LC50分别为0.66,0.88,1.13 mg/L。可见随着水硬度增加,Cu2+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亚硒酸钠的致突变性,进行了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杭试验。结果表明:当受试物终浓度为2mg/kg,1mg/kg剂量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为阳性;0.5mg/kg剂量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阴性结果。结论:亚硒酸钠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大鼠肝细胞的铜胁迫模型,旨在讨论不同剂量的铜对大鼠肝细胞活性、自由基代谢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以硫酸铜为试验铜源,6个不同铜质量浓度(以Cu2+计):0,50,100,200,400,800mg/L,分别加入培养液培养BRL-3A细胞24和48h后,测定不同Cu2+质量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后细胞自由基产生、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处理质量浓度低于400 mg/L时,细胞增殖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质量浓度为400,800mg/L时,细胞活性下降(P0.05);处理质量浓度低于400 mg/L时,Cu2+质量浓度与细胞内T-SOD、GSH-Px、CP活性呈正相关,与MDA、NO含量呈负相关,质量浓度达400mg/L及以上质量浓度时,结果相反。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电位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量的铜含量对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高铜可能促使细胞活性下降,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膜电位下降。  相似文献   

12.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生理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凌志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镉(Cd2 )、铜(Cu2 )、汞(Hg2 )对种子萌发和幼芽细胞膜透性以及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5mg/L Hg2 极显著地促进萌发(P<0.01),50mg/L Cu2 极显著地抑制萌发(P<0.01),500mg/L各离子均显著抑制种子萌发(P<0.05).随处理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幼芽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加.0.5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和Hg2 处理幼芽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5和50mg/L的质量浓度下,Hg2 处理细胞膜透性最大;500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处理细胞膜透性最高.幼芽CAT的影响均表现为随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在0.5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在5mg/L的质量浓度下,Hg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在50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和Hg2 处理CAT活性相对高于Cd2 处理;在500mg/L的质量的浓度下,Cu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发芽率和细胞膜透性与CAT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几种重金属离子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Cd2 对高羊茅的毒害作用最大,Cu2 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浓度分别为0(Ⅰ)、15(Ⅱ)、30(Ⅲ)、45(Ⅳ)mg/L的Cu2+对20个从日本引进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Cu2+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处理下,20个品种的发芽指标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5mg/L的Cu2+处理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且对芽长起促进作用,但对根长起抑制作用。当浓度到30mg/L时,Cu2+胁迫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且对根的抑制大于对芽的抑制。同一品种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浓度不同品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材料中,Cu2+对Jaianto的萌发影响最小,Hitachihikari次之,对Tachimasari的萌发影响最大,综合考虑Cu2+对多花黑麦草发芽特性的影响,Cu2+浓度不宜高于15m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应用对极北鲵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统计了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条件下,阿特拉津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33.04,16.85,5.35,2.63 mg/L;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91,0.41,0.29,0.11 mg/L;阿特拉津和毒死蜱联合作用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21,0.81,0.48,0.18 mg/L。说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无论是单一暴露还是联合暴露对极北鲵蝌蚪均具有毒性效应,且毒死蜱的毒性大于阿特拉津毒性,二者联合毒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酸铜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胁迫作用以及酸铜离子对紫花苜蓿危害的临界浓度,以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甘农5号"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性条件下铜离子胁迫浓度的种子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指数递减(P0.01);根据相对发芽率回归方式推导紫花苜蓿Cu2+半致死浓度为107mg/L,致死浓度为308mg/L。Cu2+胁迫浓度达到6.250mg/L时,幼苗的根系指标出现跳跃式下降,耐性指数显著下降,Cu2+6.250mg/L(pH 5)是紫花苜蓿胚根生长的敏感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Cu2+污染对牧草生产的影响,盆栽研究了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及品质对C2+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对Cu2+反应敏感,Cu2+处理浓度>5mg/L时,株高、分蘖数及单株干物重急剧降低,生长显著受到抑制;Cu2+处理浓度>30mg/L时,单株干物重降低至对照的39.0%.多花黑麦草植株体内的Cu2+积累量显著增加,但Cu2+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Cu2+含量根>茎>叶,根中含量远远高于地上部.Cu2+处理浓度>50mg/L时,茎叶粗蛋白(CP)含量随处理浓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Cu2+处理浓度>50mg/L后,处理浓度提高导致饲草品质迅速下降.干物质量与CP含量的乘积,即CP养分产量在15mg/L Cu2+处理浓度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到30mg/L Cu2+处理浓度时则急剧降为对照的42.2%.综合考虑Cu2+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土壤溶液中Cu2+>30mg/L的污染土壤不宜进行多花黑麦草生产.  相似文献   

17.
钼及钼铜联合对小鼠肝脏、肾脏、睾丸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钼条件下钼对小鼠组织的损伤作用和铜对钼中毒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昆明ICR系健康雄性小白鼠36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自由饮用含有0 mg/l Mo、200 mg/l Mo、400 mg/l Mo、20 mg/lCu2+、20 mg/l Cu2++200 mg/l Mo和20 mg/l Cu2++400 mg/l Mo的水溶液(以Na2MoO4.2H2O和CuSO4形式)16周。实验期末将小鼠处死,取肝脏、肾脏和睾丸,研磨涂片,计算微核率。实验结果表明:钼暴露组中,随着钼剂量的增加,肝脏、肾脏和睾丸细胞微核率都呈增大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钼补铜组与钼暴露组相比较发现,钼补铜组微核率低于钼暴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高钼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肾脏和睾丸细胞的损伤,而补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混凝沉淀法对猪场污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采集经厌氧发酵的沼液和固液分离后的污水,按40 mg/L、60 mg/L、80 mg/L三种剂量添加混凝剂明矾及按1 mg/L、2 mg/L、3 mg/L三种剂量添加助凝剂硅酸钠,处理24 h和48 h后测定重金属Cu、Zn、Mn、Cd、Cr6+和As的含量,计算重金属的降解率,与排放标准相比,分析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Cu、Zn、Cd、Cr6+、As的降解率随净化剂含量增加而提高,且处理48 h的净化效果优于24 h.添加混凝剂后,沼液和固液分离污水中Mn的降解率随净化剂含量增加而提高,处理时长增加,降解率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2)与排放标准相比,混凝沉淀法处理后,沼液和固液分离污水中的Cu、Zn、Mn、As可达排放标准,Cd、Cr6+仍高于排放标准.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处理效果优于固液分离的污水,沼液和污水中添加80 mg/L明矾加3 mg/L硅酸钠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将50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分别用浓度7.5 mg/m L、15.0 mg/m L、30.0 mg/m L、60.0 mg/m L、120.0 mg/m L的红茂草乙醇制剂进行治疗。试验Ⅵ、Ⅶ、Ⅷ、Ⅸ组分别用浓度5.0 mg/m L、10.0 mg/m L、20.0 mg/m L、40.0 mg/m L的红茂草总生物碱盐酸盐制剂进行治疗,Ⅹ组为对照。结果表明,Ⅲ组、Ⅳ组、Ⅴ组羊口疮愈合率分别与Ⅰ组、Ⅱ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Ⅲ组、Ⅳ组、Ⅴ组之间相互差异不显著(P0.05),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75 6x+3.488,R2=0.958 3,其EC50=7.986 6mg/m L。盐酸盐制剂羊口疮愈合率除了Ⅷ组和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709 3x+3.547 7,R2=0.977 2,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7.073 7 mg/m L。  相似文献   

20.
将25只健康羊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用羊口疮强毒感染试验羊只建立羊口疮病理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茂草总生物碱盐酸盐制剂进行对比治疗试验,以确定最适药物浓度。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用浓度5 mg/m L、10 mg/m L、20 mg/m L、40 mg/m L的红茂草总生物碱盐酸盐制剂进行治疗,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除了Ⅲ组和Ⅳ组之间羊只溃疡面愈合率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红茂草总生物碱盐酸盐制剂剂量与溃疡面愈合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709 3 x+3.547 7,R~2=0.977 2,其半数效应浓度EC_(50)=7.073 7 m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