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随着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猪及其废弃物所产生的氨气对猪舍及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每年出栏10万头猪的猪场,其每小时能够向大气中排放159kg氨气~([1])。氨气不但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劳动和生活,还会危及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猪舍内高浓度的氨气能够经肺  相似文献   

2.
垫料猪舍被认为是传统漏缝地板的替代,在这种舍内的猪生活在某些垫料上(玉米秸、稻草、草壳等),而不是在水泥漏缝地板上。垫草是最常用的垫料,它能引发探究行为、减少咬尾和其他异常行为,并可保证趴卧区干净干爽,和漏缝地板系统相比,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并可以减少氨气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垫草猪舍类型,以供国内养猪业者参考,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型猪舍,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养猪生产中产生的氨气严重影响生猪健康,降低猪只免疫力,从而诱发疾病,降低了养猪生产效益。此外,氨气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引起土壤和水体的酸化。如何减少和控制猪舍氨气排放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饲料源头、生产过程和末端控制3个阶段减少猪舍氨气排放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规模化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氨气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引发呼吸道疾病,对猪及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作者对猪舍内氨气排放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猪舍有害气体排放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过程中漏缝地板式猪舍粪污的清扫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的猪舍粪污智能清扫小车。小车安装有H_2S、NH_3、CO传感器,用以检测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小车采用电池驱动的轨道式行走,车身主要包括行走机构、清扫机构、喷气机构、无线通讯模块、光电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中行走机构控制小车在漏缝地板上往复行走,清扫机构进行粪污清扫,喷气机构进行喷粪作业及无害驱猪,无线通讯模块与监控终端进行远距离通讯,实现远程操控小车和采集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光电传感器用于控制小车往返,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猪只位置。现场试验表明:该粪污智能清扫小车在漏缝地板式猪舍轨道上能正常行走、清除粪污,有效驱散猪只,并能实现有害气体浓度的自动检测,可为规模化养猪场节省劳动力成本,提升养殖场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迅速,猪场饲养密度不断增大,出现粪便和尿液排放量增多且大量堆积的现象,导致氨气排放量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人与猪只的健康状况。因此,加强对氨气的重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优化舍内空气质量,对保持猪只健康和促进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阐述氨气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减少氨气产生和排放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推动低碳发展建设研究,探讨实现碳达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当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某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该猪场生猪生长过程和粪便贮存过程CH4和N2O排放量、粪便农田利用过程N2O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CO2排放量,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各排放源的碳排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猪场生猪肠道发酵CH4排放CO2当量仅占生猪生长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而生猪呼出CO2排放占比高达93.6%;粪便贮存过程N2O排放CO2当量仅占粪便贮存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2%,占粪便贮存过程CH4排放CO2当量的17.9%;农田利用过程N2O直接排放量为间接排放量的10倍;耗煤、耗电、耗油CO2排放量分别占能源消耗CO2排...  相似文献   

8.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的重要病原,以引起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各日龄猪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1])。PRRSV病原具有免疫抑制、持续性感染和高度变异的特性,其在靶细胞(PAMs)中或体内的增殖能力能够直接影响病毒的致病性,而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p)往往与病毒复制增殖能力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京市规模猪场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探索生猪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以北京市24家规模猪场的生产基础数据,估算规模猪场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猪场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为230.41kg CO2e/头育肥猪,肠道发酵排放、粪便管理过程排放和能源消耗过程排放量分别为17.06kg CO2e/头育肥猪、113.62kg CO2e/头育肥猪和99.73kg CO2/头育肥猪,CH4、N2O和CO2排放分别占12.68%、44.04%和43.28%。不考虑能源消耗排放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共130.68kg CO2e/头育肥猪,肠道发酵排放和粪便管理过程排放分别占13.05%和86.95%,粪便管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为生猪养殖过程关键排放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林蛙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在东北林蛙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大多采用封山封沟的方式养殖,经常在不同地区互相引种,这可能会使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群体不同。关于野生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已在锦州地区野生东北林蛙群体~([1])、桓仁等4个野生东北林蛙群体~([2])、东北三省10个林蛙群体~([3])中有了一些研究报道;但关于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正>对来自家禽养殖的氨气排放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了联邦政府要求养殖者必须报告排入环境中的氨气量。相关法规要求养殖者每天氨气排放量为100磅或更多必须向环境保护署报告。尽管这些法规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免受持续性排放和偶然大量排放危险物质的影响,但环境和动物保护团体利用这些法规提出倡议反对家禽养殖的氨气排  相似文献   

13.
影响猪场氨气排放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舍是环境中氨气排放的重要来源,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影响氨气排放的因素以及减少其排放技术进行了研究。影响氨气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地板类型、粪污处理系统、猪舍环境条件、日粮组成以及饲喂技术等。论文主要综述了影响氨气排放的各种因子以及减少氨气排放的各种措施,为生产中减少氨气污染,提高猪的健康,节约资源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方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生猪规模养殖舍内会产生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为了保证空气质量,猪舍需保持通风,通风引起舍内温度下降,会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引起痢疾等疾病,同时猪群生产性能下降。但是不通风,空气不流畅,猪栏的氨气超标、细菌病毒增加,生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又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北方冬季猪舍内温度和通风的矛盾,在猪舍内制造空间电场和臭氧,在尽量减少外界通风的情况下,去除猪舍内有毒气体,同时杀灭细菌病毒,降低猪群呼吸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南阳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进行定量估算,试验以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GHG)清单指南和最新文献资料公布的各类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为依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参数,并计算了畜禽温室气体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排放量。结果表明:甲烷的年排放总量是2.58×108kg,氧化亚氮的年排放总量是2.74×107kg,其中生猪的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占甲烷、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64.03%、70.99%,生猪的粪便源甲烷排放量占总粪便源甲烷的93.10%;年甲烷当量排放量为5.42×106kg,氧化亚氮为8.49×106kg。说明规模养殖生猪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排放源,其中生猪养殖的粪污处理环节又是养殖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禽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氨气是养猪场排放臭气中的主要成分,在大气中可存在1~10 d,对周围环境可产生严重污染。笔者根据我国东南部气候的主要特点和猪场分布情况,结合国内外空气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和浙江省嘉兴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型的模拟,建立了氨气排放量模型和应用典型高斯分布模型,模拟了猪场氨气大气扩散状况。将养猪场内的各个排放源简化为点源处理,该模型根据常年平均风速和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智能控制系统对猪舍氨气和猪只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了240头断奶仔猪作为试验对象,对常规养殖和智能控制系统养殖2种不同模式下的氨气浓度和仔猪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养殖模式下的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智能控制系统模式下的氨气浓度,在生长性能上,智能控制系统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减少腹泻率和死亡率。因此智能控制系统具有降低猪舍空气中废气浓度,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生猪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撑点。自2015年6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效益逐步回升,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对养猪业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1])。与此同时,猪场饲养密度加大、饲养管理不科学、卫生防疫制度  相似文献   

20.
花最少的工,肥育更多的猪,这是一项国际性的奋斗目标。很多国家在实现肥猪饲养管理机械化时,都对全漏缝地板表现出很大兴趣。与传统猪舍相比,全漏缝猪舍可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但是,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漏缝面积的扩大,肥育猪的生产性能会受到影响。比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漏缝面积为25%的猪舍里肥育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都比较理想。当漏缝面积逐渐提高到100%时,猪的生长和饲料效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