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2012—2014年贵州省荔波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病防控及下一步疫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实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荔波县猪(7个规模场、64个散养户,共计548份样品)、牛(6个规模场、229个散养户,共计647份样品)、羊(4个规模场、268个散养户,共计1 268份样品)进行了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2—2014年荔波县猪、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均为0%,说明荔波县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在国家控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王艺娟 《养猪》2020,(1):105-106
为掌握漳州地区牲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2017—2019年连续3年对漳州市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猪、牛、羊进行问卷调查并抽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总样本15151份,平均阳性率为0.16%,2017—2019年阳性率从0.30%下降至0.08%。各种类牲畜阳性率也各不同,其中猪阳性数14份,阳性率为0.50%;羊阳性数10份,阳性率0.14%;牛阳性数为0份,阳性率0。猪、羊散养户的阳性率均比规模场高。该调查为漳州地区下阶段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及净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全面掌握涪陵区布病的感染状况,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涪陵区山羊布鲁氏菌病开展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检测材料(一)检测血清采集24个乡镇存栏100只以上的116个规模羊场和500个山羊散养农户的血清样品3542份,其中规模场采样数量为2122份,散养户采样数量为1420份。(二)检测试剂布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213;布病试管凝集抗原:青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近5年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效果,2018—2022年每年对师市14个农牧团场的14个免疫规模奶牛场、5个非免疫规模奶牛场、22个非免疫奶牛散养户(有固定的养殖场),随机抽取不同数量血清样品进行布病抗体监测。本次监测共采集919 449份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确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各年份的免疫规模奶牛场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3.17%、46.55%、51.76%、57.27%、59.12%,各年份间的个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非免疫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21%、0.87%、0.70%、0.29%、0.13%,非免疫奶牛散养户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87%、0.72%、0.29%、0.08%、0.03%,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近5年师市采取的布病防控与净化措施积极有效,奶牛布病总体流行率逐年下降,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布病防控策略,对高感染率奶牛场实施免...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本省牲畜布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2012~2016年,连续5年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全省所有存栏奶牛的血清及部分其他品种牛、羊、猪的血清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监测,共监测血清703776份,阳性1192份,阳性率0.17%;2007-2013年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11%、0.28%、0.12%、0.19%和0.14%.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总体较低,呈现良好的低位波动态势;不同动物品种间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差异较大;不同类型场点间布鲁氏菌病阳性率表现出随饲养管理水平提高而下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宁乡市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效果,2018—2020年在全市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共检测1 932个牛羊养殖场户,采集牛羊血清样本32 356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初筛,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进行复核。结果显示:2018—2020年共检出阳性场户10个(羊场户9个、牛场户1个),平均场户阳性率为0.52%;检出阳性样品82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25%。2018年场户阳性率为1.57%,个体阳性率为0.33%,2019年场户阳性率为0.15%,个体阳性率为0.06%;2020年场户阳性率为0.24%,个体阳性率为0.41%。2018年检出阳性乡镇5个,2019年1个,2020年2个。结果表明,宁乡市布鲁氏菌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大幅缩小,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还需继续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鲁氏菌病净化。本研究为宁乡市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5—2001年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2007—2012年连续开展定期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感染率为0.30%,羊感染率为0.06%。牛感染率比2000年“稳定控制区”达标检测时的平均感染率高出0.15个百分点,羊感染率高出0.02个百分点,我市牛羊布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阳谷县牛羊养殖结构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本底调查,了解全县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集牛羊血清进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阳谷县牛羊规模场所占比例为26%,散养户所占比例为74%,集约化程度不高;外地调入为零;牛羊未实施布病免疫;牛羊群中均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阳谷县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极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应积极引导牛羊规模场开展国家级或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创建场工作,对散养户应加大布病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石柱县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石柱县将布病纳入优先净化防控方案,2015—2018年,监测样品42,577份,均未发现阳性样品。2019年一例从县外违规引进饲养山羊,且未严格执行引入动物隔离饲养,食用病畜导致监测发现2例人感染布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监测引入动物,出现石柱县首例布病阳性。通过对全县地毯式普查和监测样品8,765份,除石家乡2户引入动物的混养群监测发现阳性15份样品外,阳性率0.17%,其他均未发现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苏徐州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及流行趋势,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步筛选,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核的方法对徐州市辖区内主要奶牛养殖场群及部分散养户持续4年进行布鲁氏菌病的监测。累计监测244个奶牛场群,共计血清样品47666份。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个体平均阳性率为0.13%;群体平均阳性率为2.87%。随着奶牛养殖呈逐年集约化发展,布鲁氏菌病的分布也逐步向少数重点场群呈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玉溪市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情况,于2015—2017年在玉溪市7县2区开展了猪圆环病流行病学调查,涉及105个乡(镇),255个村,规模场8个,散养户557户,采集猪脾肺组织样品917份,采用PCR方法进行PCV-2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全市PCV-2病毒核酸阳性52份,阳性率5. 67%;规模场PCV-2病毒核酸阳性1份,阳性率为0. 74%;散养户PCV-2病毒核酸阳性51份,阳性率为6. 52%。表明该病在玉溪普遍存在,但各县区流行情况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掌握江华县牛羊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2017年-2018年,江华县扎实开展了动物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共监测规模牛(羊)养殖场(户)138个,检测血清样品7209份,阳性样品1份,个体感染阳性率为0.014%(1/7209),群体阳性率为0.72%(1/138)。对阳性场区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了果断处置,布病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布病流行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近年来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2016—2018年根据贵州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中的采样方案,采集全省9个市(州)和3个直管县3 346个场次227 539份未免疫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并就不同年份、不同类型养殖模式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年共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样品5 679份,个体总阳性率为2.50%(5 679/227 539),群体总阳性率为9.06%(303/3 346);2016—2018年个体阳性率从3.19%下降至1.81%,群体阳性率从11.22%下降至4.46%,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贵州省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不同类别场点来看,散养户群体阳性率(12.81%)>种畜场(7.53%)>商品代饲养场户(6.76%),说明散养户是布病传播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重点控制;商品代饲养场户个体阳性率偏高,种畜场阳性率无明显下降,说明此类场点的布病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布病净化。本研究为贵州省羊群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预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山东省淄博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7—2019年每年从本市种羊场、商品代养殖场和散养户中随机抽取不同数量的羊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本调查采集8个区县592个养殖场、户共17 999份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结果显示:2017—2019年本市羊布病群体阳性率分别为8.58%、3.17%和3.62%;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40%、0.26%和0.55%;场点类型情况分别是种羊场个体阳性率为0%,商品代养殖场个体阳性率为1.35%,散养户个体阳性率为1.05%。结果表明:近几年本市采取的布病防控措施积极有效,流行率有所降低,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但是个别区县,存在阳性场点和布病传播的风险,仍然需要持续进行监测,及时净化阳性动物,加强检疫监督,严格控制动物移动,减少扩散的风险,进一步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区科学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对该区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所有规模养羊场和散养户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采集39 640份羊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为0.005%。调查结果表明,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的阳性率较低,疫情处于假定稳定控制状态,但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山区的养殖管理水平较低,有潜在疫情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对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检疫,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区域整体养殖管理和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猪衣原体病流行情况,采用ELISA试验对采自淮安区部分规模猪场及散养户的900份育肥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阳性血清49份,阳性率为5.44%。其中,采自规模猪场的450份样品,阳性29份,阳性率为6.44%;散养户450份样品,阳性20份,阳性率为4.44%。各规模猪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最高为13.33%,个别猪场未检出阳性猪。散养户多数是阴性,散养户的平均阳性率低于规模场。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伊吾县羊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效果,依据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的方法,2017—2021年连续5年对伊吾县养殖场户所有牛羊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共检测牛羊血清样品1040792份,检出阳性样品7005份,平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找出布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利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等3种方法,统计全区羊布病流行状况,并将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2022年羊布鲁氏菌病的个体阳性率为8.67%,群体阳性率为43.15%,其中中卫市羊个体阳性率最高;规模场的阳性率高于散养户;羊患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从外县交换或购入新畜”“运输羊饲料交通工具不消毒”和“近一年母羊流产或不孕”,应通过定期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科普布病知识等方法来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会给家畜安全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为了解连江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全县肉羊养殖户开展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羊血清样品1 250份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1 250份均为阴性,阳性率0%。对调查结果 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本地区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