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为不断拓宽农民读者增收的渠道,吉林农业杂志社同吉林省电视台乡村频道“乡村四季”栏目携手合作,在《吉林农业》月刊上开辟了“吉视乡村”专栏。专栏的主要内容是刊发在“乡村四季”播出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通过这个栏目,广大读者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市场供求变化,技术细节。我们真诚地希望农民读者把你们的所盼所需所想告诉我们,我们将同吉视乡村频道同仁共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徽薄之力。 下面将“乡村四季”在42~44期播出的“教你一招”栏目──建沼气池,原汤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也许这种“电视杂志”会给你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农业市场运行中,对于农产品销售的“难“与“不难”,有时在同一个地方的同一品种之间发生.有的在同一品种的不同地域之间发生,而同地同类品种经历“冰火两重天”也时有发生。这些怪圈的出现,确实令人深思。必须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卖难”的问题。找出农产品“卖难”的原因所在,才能破解卖难:助农增收。  相似文献   

3.
春种夏收时节,在奉新的乡村活跃着一支“农民经纪人”队伍,他们凭着丰富的“闯市场”经历,引导着其他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向农户们传授各项实用技术,帮助农户们牵线搭桥销售农副产品,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全县这类由农户成长起来的经纪人已有3000余名。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市场观念也日益增强,一部分头“灵活、文化素质高的农民意识到“不问市场事,只耕眼前田”的做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障碍,他们大胆地闯入市场,逐步走上了学致富技术,重产品销售的发展路子。这些人致富后,还积极带动其他农户念好“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农民要想依靠发展种植业增收,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在干什么,而要“眼观六路,可听八方”,做到“八看”之后,再决策自己种什么,不种什么,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泰和县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县,拥有耕地 75万亩,农业人口 42万。近两年来,由于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疲软,泰和作为农业大县,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农产品市场几乎全面供大于求,二是家庭承包经营农户很难全面进入市场。在困境面前,如何走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盘棋,泰和县委、县政府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在优质稻、泰和鸡、杂交猪 (牛 )、果药经作、商品蔬菜五大产业上大做文章,为农民增收打开了门路。   ——玉雪粘推行“订单”。水稻是泰和农…  相似文献   

6.
根据市场农业发展需要,江苏省海门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研究总结了一套市级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及时向农民提供大量农业信息,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和网上销售活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新华 《河南农业》2008,(17):64-64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分散“小生产”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厂大农民面临着生产规模小、产品进入市场难、增产难增收等问题。内黄县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闯市场,增强了农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币场”的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工作重点,其中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政策支农有限、市场容量稳定、自然因素不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许多学者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是一条途径,也是一个长效手段。现就新阶段农业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学》2004,(3):21-21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农民要想依靠发展种植业增收,不能只看自己周围的人在干什么,来确定自己种植的品种,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六看”之后,再决策自己种什么,不种什么,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眼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有“三难”: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业发展难。要解决这“三难”,就要发展市场农业、而发展市场农业的前提就是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政府职责之所在,同时也是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上的“突破口”之所在。 市场的概念 农民眼中的“市场”与政府部门大视野中的“市场”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有大小之分,农民说的是“小市场”,政府部门说的是“大市场”。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本文从结构调整、“龙头”培植、科技推广、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莱西市日庄镇67个专业户,带动起27个专业村,各村立足实际,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在市场农业中,科技大户成了农民增收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的农民变得越来越“刁钻”,他们勤于动脑,细挖市场,捕捉信息,巧种刁养,以奇制胜,用“新”赚钱:  相似文献   

14.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1,(10):58-63
“万元增收”的标语随处可见。“万元增收”的声音随处可听。注重城市的经济飞腾固然重要,但“以城带乡”促进农民实现“万元增收”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耍途径。林下养鸡。肉牛养殖、山羊养殪、食用菌种植项目的发展。造就了丰都县虎威镇的龙头企业——“多哥农业”、“麻辣兄弟”。农民喜笑颜开地攻下“万元增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步履蹒跚,不能单纯归咎于农业、农村经济内部和农民自身,还有许多“三农”之外的深层原因。比如,工农业产品附加值剪刀差越来越大;科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传统农民在市场优胜劣汰面前越来越脆弱;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带来人地之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等等。都很难靠农业、农民自身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要确保农民在“十五”期间按5%的速度大幅增收,关键还得把功夫用在“题外”。  相似文献   

16.
全其丽 《新农村》2023,(5):16-17
<正>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以水稻、草莓等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山区农业“标准地”建设路径,激发兴农富农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标准地”3.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草莓“标准地”5 09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2 000余万元、农户增收1.5亿元。建德已成为全省“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集成“双试点”县市。  相似文献   

17.
王秀芹 《现代农业》2008,(12):85-86
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其要义主要体现在“五个统筹”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五个统筹中占有重要的地住。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多、农民穷及城乡差距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民增收。本文就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提出自己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农民持续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今年陇南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去年的5.12大地震,将陇南农村摧残的千疮百孔。如何引导百姓在艰难中奋起,是今年陇南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连日来,陇南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潜心研究,决定通过“六大行动”,把政策性增收、生产性增收.市场性增收等各种增收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全市农民的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农业质量标准》2006,(3):26-26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搞活农产品流通,更好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湟中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农民收入的52%来自农业,积极探索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