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垄作免耕对水稻根系特性和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垄作免耕对Y两优6号水稻根系特性、氮、磷、钾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变化。研究主要涉及冬水田(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和水旱平作(中稻-油菜)对水稻4个生育时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和根系特性,以及水稻根、茎、叶和穗的氮、磷、钾浓度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的实际产量达8750.8 kg·hm-2,显著高于水旱平作与冬水田(P<0.05)。在拔节期,垄作免耕水稻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及比根长均显著高于水旱平作(P<0.05)。在抽穗期,垄作免耕根表面积最高达1.74 cm2·cm-3,分别比冬水田和水旱平作提高了3.37%和6.71%;且垄作免耕水稻茎秆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较水旱平作提高了49.26%、33.20%和59.70%。相较于常规平作,垄作免耕水稻抽穗期茎叶的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茎叶中氮、磷、钾累积量显著增加(P<0.05);氮、磷、钾养分累积速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在养分累积的关键时期,垄作免耕能显著提高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和累积。在成熟期,垄作免耕水稻籽粒中氮累积量比冬水田和水旱平作显著提高了24.80%和14.30%。在分蘖-抽穗期,垄作免耕水稻的 N:K最低、K:P最高,表明垄作免耕能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前中期对钾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综上,垄作免耕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在抽穗期显著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的累积,整个生育期对钾的吸收利用明显优于水旱平作和冬水田,为水稻高产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廖松波 《畜牧市场》1989,1(4):34-37
我国南方稻区不少地方冬水田面积大,复种指数低,资源利用差.铜梁县应用自然免耕原理,在冬水田上采用水厢免耕连作,大春以水为主、以旱为辅及小春以旱为主、以水为辅等办法,解决了小春湿害、大春花工多、农活紧、地力下降等问题。在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小春,实现了“三熟”,开辟了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一条路子,对促进稻田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提高热带草地生产力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论述了在热带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所采用的免耕法、“种草除莠”和生物围栏三大技术措施。实践证明,上述措施适合热带山区的自然特点,是热带山区建植人工草地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遵义地区为了改变农业生产徘徊局面,使90年代农业上新台阶,于1989年12月举办了农业技术师资培训班。邀请了西南农业大学、贯州农学院、贵州省农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讲授了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改良培肥,科学施肥,水田自然免耕,植物保护等农业新技术。使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干部进行知识更新,使学员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最新农业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位于鄂西山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磨市村10组农民刘少益,家有5人4劳,承包责任田3.7亩,其中水田2.7亩。1989年以来,采用水田三季连作、一年四熟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地多样,立体种植,综合利用,超过了“吨粮田、千元亩”的目标。其方法是: 1、实行三季或四季连作。1989年将传统的水田麦—稻、油—稻两熟改为麦—苞(谷)—稻、菜—苞(谷)—稻三季连作,当年粮食亩产1038.7公斤,亩平收  相似文献   

6.
1997年,吉林省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一重干旱.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据气象部门预报.去秋今春雨雪稀少.春旱已成定局。为了战胜干旱、确保吉林省670多万公顷水田灌溉用水.夺取今年农业大丰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搞好开源节流.战胜干旱。现对如何搞好水田的开源节流.谈几点看法。一、关于开源问题所谓开源.就是千方百计地开辟水源.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对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丘陵区来说.要依据山区降雨量大、闪多地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千方百计地扩大水源.出路有三;一是拦住桃花水.截引江河水.将地表水引入水库中蓄…  相似文献   

7.
巡检村地处郁南县山区,全村分二个生产队63户,327人,耕地273. 5亩,其中水田264. 5亩,山林1,900亩。这里水田荫蔽,瘦瘠,但山地肥沃,水源充足,历年来,该村根据人多田少粮缺的实际情况,利用山多水足的有利条件,除努力搞好粮食生产外,还积极发展社员个人种桑养蚕;据近十年不完  相似文献   

8.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北山区,是全国排瑶的唯一聚居地,也是广东省重点扶持贫困山区县之一,全县有总人口15.5万人(其中:贫困农户10013户,共39956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3.14%,现有耕地面积1.23万公顷供中:水田0.56万公顷,旱地0.67万公顷)。近年来,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是牛肝片吸虫病污染较严重地区。60年代平均污染率为56.3%,其中水田地区最严重,其感染率为93.5~100%,山区较轻为10~18.1%。曾在全州范围内使用多种驱虫药进行过多年的驱虫工作,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80年代各  相似文献   

10.
云贵高原山区草地生物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20年来在云贵高原山区进行的难利用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总结.划区围栏是控制家畜放牧和草地管理的基础,可将载畜量从3.5个羊单位/hm2提高到7.5个羊单位/hm2; 免耕补播要先用畜群(牛群效果最好)清除天然植被,补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等豆科牧草,待其成苗后再补播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等禾本科牧草效果明显;施肥以磷肥为主,补播初期施钙镁磷肥750 kg/hm2, 第3年转为维持施肥375kg/hm2,草地生产力最高;轮牧与定牧结合,羊群与牛群顺序放牧时,草地和家畜的生产性能俱佳.合理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技术可提高山区草地的综合效益,对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德体 《畜牧市场》1989,1(4):40-42
水田自然免耕技术从1980年开始研究,1984年在四川省内外进行示范推广,至1989年,在全国累计推广已达2000万亩,增产幅度10~30%,直接经济效益已达15亿元以上。还兼具省水、省工和培肥土壤的间接效应,社会效应也是巨大的。其应用推广的经验主要有4点:1.教育农民,注重效果;2.领导重视,亲自抓点;3.扩大交流,重视宣传;4.多学科协作研究,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杨中艺 《草业学报》1996,5(2):38-42
为了探讨在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IRG)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在广东省龙门县和潮安县对种草(种草区)和未种草(对照区)水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早、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卫测试。结果表明,冬种IRG后水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速效N、P和K的含量在种草区比对照区分别高11%、26%和57%,土壤微生物总量高38%,说明了IRG根系对土壤养分有某种活化作用。相应地,种草区早稻的稻谷产量比对照区高14  相似文献   

13.
麻阳大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效益明显刘隆治麻阳,是个地处湘西边陲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县。人均耕地0.05公顷.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警戒线。同时年产量在350公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1.11公顷,占水田总面积的71%。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根据人地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贵州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稻田免耕种植技术要点,即稻田选址、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刈割种用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省蚕桑生产已从珠江三角洲冲积土类,转移到山区或半山区,大多数分布于坡地、水田和河滩等不同地类之中,其土质、肥力差异较大,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对我省新区桑田的土壤肥力作过系统的调查。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桑田的土壤特性,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做到因土施肥,增强地力,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桑叶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贵州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稻田免耕种植技术要点,即稻田选址、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刈割种用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丙硫苯咪唑驱鸭寄生蠕虫三明市畜牧兽医站林永和我市地处闽西北山区,鸭群多放牧于溪河,水田,受蠕虫侵袭机会多,据调查,麻鸭和半番鸭的寄生蠕虫总感染率达M6.3%.(52/54)。多数鸭感染3一6种蠕虫。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为了寻找合造的防治药物。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饲料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饲料稻由于最适水田环境,在需要水田转种、低质水田种植食用稻品质不佳或荒废湿地再利用等地区,作为转种或再植作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保住水田面积,还能生产较为优质的饲料,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就国内外饲料稻的品种开发、栽培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豌豆轮作系统中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其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小麦地还是豌豆地,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在0~5,5~10和10~30 cm土层中均呈现免耕秸秆覆盖>秸秆还田>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的趋势,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在小麦地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比免耕不覆盖处理分别增加了76.21%,146.92%和67.82%, 且差异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在豌豆地中,各处理自身固氮菌数量逐渐减少,而硝化细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免耕秸秆覆盖、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氨化细菌数量逐渐下降,而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处理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贵州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稻田免耕种植技术要点,即稻田选址、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刈割种用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