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重点介绍了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史,及主体优质品种和主要栽培技术的演变过程,阐述淮安优质稻米的历史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栽培和加工技术优势和主要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稳粮保供"政策的实施和推进,水稻种植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质稻米产业逐渐兴起。淮安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具备较为优越的气候环境、品种资源、先进技术及产业链齐备等方面的优势,在过去全国稻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加剧,淮安大米也面临主体品种不突出、技术创新集成不足、稻米品牌市场价值低、稻农收益下降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从建设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创新集成优质稻米种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提升优质稻米加工企业水平、打造中高端品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振兴淮安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当地水稻种植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增绿。  相似文献   

3.
淮安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淮安稻米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淮安稻米产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推进淮安稻米产业发展,加快稻米产业升级,以淮安市优质稻米核心基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地创建的背景、建设方案及保障方案,总结了大米优质生产技术,分析了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预计及已取得的效益,以期为类似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稻米品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优质稻米的生产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文章探讨了寒地优质稻米发展的优势,从影响稻米营养成分的肥水条件入手,分析决定稻米营养成分的主要水分管理和氮素调控措施,并提出改善稻米品质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香稻     
《农家顾问》2006,(12):29-29
中国香稻(鄂香1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开发经营。在首届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优质稻米。200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定名为鄂香1号。1.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5~130天,株高120厘米左右;分蘖力强,成穗率在84%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常武地区优质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优质稻米的环境优势、品种优势、人才资金优势等问题,提出了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中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区,对其产业进行链式开发,具有自然条件先天优势、产业开发扶持优势、品质改良科技优势、品牌树立形象优势。大力推进湖南优质稻米产业化链式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湖南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常熟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常熟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现状、制约因素以及优势,提出了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途径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稻米产业是苏州农业的优势产业,优质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基地建设、加工能力、品牌营销“三提升”发展建议,以期提高地产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苏州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江苏淮安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粳稻作为水稻的一种,它的出米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水稻,而且更加方便加工,口感品质更好,种植范围较广。江苏省淮安市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自然条件优越。当前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稻米尤其是优质稻米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也就推动了食味粳稻绿色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水稻绿色栽培对种植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栽培技术要求,势必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江苏淮安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通过分析探讨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旌德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均呈良好状态,各单项污染指标评价指数均小于1,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要求,适宜发展优质稻米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该文阐述了旌德县优质稻米生产的生态环境及种植历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土壤养分状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平罗县水稻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育发展稻米精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稻米品质,完善稻米营销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稻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德生 《新农村》2007,(6):16-16
辽粳9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历经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水稻良种,已于200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同年取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4年被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会分别评为优质产品,同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联合评定为优质专用  相似文献   

15.
一、抓好六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壮大产业发展规模1.优质稻米产业链继续抓好长沙等41个国家优质粮食项目县100万公顷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10个县优质稻米产业开发。以金健等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精深加工。2.优质柑桔产业链重点抓好主导水果的生产:宜章、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水稻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安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hm2以上,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5%左右,总产稳定在200万t以上,占粮食总产的55%左右。淮安市水稻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但也存在着缺少与高产优质多抗相协调的品种,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不发达、专业化服务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淮安市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将淮安建成国家级水稻生产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庐江县优质稻米产业调研,深入了解和剖析了该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优质稻品种多样化、规模生产难、市场竞争大、稻米加工及品牌建设滞后、产业链条不健全、企业品牌效益不佳等产业发展突出问题,从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引导培育、打造优势品牌和畅通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庐江县优质稻米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现状及技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研究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吉林省评选的五届优质水稻品种稻米品质及2006~2007年升人区试的优质水稻品系稻米品质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优质水稻育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利用籼粳亚种问杂交优势、远缘杂交、花粉管导入、转基因等技术构建新资源,扩大遗传改良群体,创制新类型,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稻米出口已在国际市场上退居第6~7位.8O年代年均出口只有74万t,90年代略有回升,年均出口110万t,占世界稻米总出口量5%~6%.1998年是我国历史上出口大米最多的一年,达到375万t(减去进口稻米24万t,净出口351万t),占世界稻米总出口量19%.9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稻米贸易量只占稻米产量不到4%,比起世界小麦贸易量占其产量20%左右、粗粮贸易占其产量10%~12%要少得多.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速,世界稻米贸易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世界稻米出口量已从1991年度的1300万t增加到1997年度2 800万t(历史最高纪录),1998年度的2 500万t.预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美、欧等国家出于营养需要(东方优质稻米含有独特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脂),吃米饭的家庭有所增加.因而国际市场的稻米贸易量还将有显著增长,到21世纪初,稻米贸易量将可能达到3 000万t以上,为我国稻谷的生产和稻米的出口,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空间. 稻米的国际市场因品种和米质不同而存在3个类型的市场.一般中低质量的籼米市场约占大米国际市场贸易量30%~35%;长粒优质籼米市场约占50%~55%;优质粳米市场约占12%~15%.从发展的趋势看,优质粳米市场发展潜力大于优质籼米市场.优质粳米市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将是日本、韩国和台湾.而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则可能是优质粳米市场的3个主要出口国.我国将是这一市场的最主要收益者. 最近已出现好的征兆.日本三菱、住友、伊藤忠等大贸易公司开始转变稻米进口战略,由进口美国稻米转变为进口中国稻米.这些公司认为,经过对中国优质粳稻产区的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中国稻米的质量提高,成本下降,而且地缘优势十分明显,比美国稻米更具竞争力.2000年日本进口稻米关税配额75.8万t,占本国产量8%,其中主食用的稻米占60%~70%,估计都是中国产的稻米,1999年度中国的稻米在日本进口量中占52%,2000年度预计将会达到70%左右.但须注意的是,日本正积极发展稻米海外种植(如在南美),并旨在形成中、美、澳三位一体的稻米调配渠道.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良好机遇,加强与日方合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利用高技术实现稻米的优质高产,进而巩固和扩大我国稻米在日本市场的份额,突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为稻米出口开拓更广泛的商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大中农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的立项依据、建设目标、管理方式、技术优势和技术方案,分析了其效益,并得出结论,认为大中农场完全有能力建设好万亩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