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生长情况的调查,23年生平均树高12.0m;平均胸径15cm;单位面积蓄积量7.04m3/亩,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在闽西海拔800 -1300m的气候条件下适宜凹叶厚朴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引种栽培,坡位对其生长的影响很大,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方差分析差异性达显著水平;凹叶厚朴作为主要树种造林,选择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不同经营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存在显著影响,23年生凹叶厚朴以每亩保留75株左右较好;不同立地的凹叶厚朴生长差异极大,在立地好的条件下,对高、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因此要营建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必须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造林,才能带来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立地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凹叶厚朴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厚朴为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坡位、坡向对厚朴生长的影响均较大,在山坡下部、阳坡生长较好;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的影响效应小于坡位、坡向、坡度,且立地因子与厚朴生长之间具有密切的线性关系.结合不同厚朴试验林的土壤调查数据,建立了福建闽中山地厚朴人工林立地类型表,并认为Ⅲ类立地不适宜培育厚朴材药两用林,厚朴材药两用林培育应选择Ⅱ类以上的立地.  相似文献   

4.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4年生凹叶厚朴不同混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1)凹叶厚朴作为杉木、马尾松的伴生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插花方式较好,24年生杉木、凹叶厚朴混交林中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8.1和4.4;(2)作为主要树种,采用行带混交或带状混交为宜,种间关系比较协调;(3)与杉木、湿地松行间混交效果不理想;(4)凹叶厚朴、马尾松混交林明显增加枯落物、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土壤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混交方式是成功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了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中凹叶厚朴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地区海拔800~1 300 m的气候条件适宜凹叶厚朴生长,海拔800 m以上引种栽培,不同海拔的凹叶厚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坡位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凹叶厚朴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立地好的地块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不同造林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有显著影响,二十三年生凹叶厚朴以造林密度1 110株/hm~2较好,平均树高达12.0 m,平均胸径达15 cm,蓄积量达105.6 m~3/hm~2,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6.
景宁县凹叶厚朴栽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凹叶厚朴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兰科药、材两用植物。发展前景广阔。介绍了景宁县凹叶厚朴栽培与管理技术,包括采种与处理、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对于景宁县发展凹叶厚朴生产,提高林农收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零星分布于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重庆、贵州、广西、陕西、四川等地。凹叶厚朴树皮、花、果均可以入药;花大而美丽;材质轻软,纹理细密,是我国特有药、材两用经济树种。由于凹叶厚朴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遭到人类长期无节制地采集利用,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林分密度管理的凹叶厚朴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管理方式对凹叶厚朴木材纤维特性、化学组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木材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以密组的木材品质指数较高,根据凹叶厚朴的生长特征、木材材性的工艺性能,凹叶厚朴适合以建筑材,家具用材和装饰用材林为培育目标,因此,经营密度均不宜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组(保留150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的茎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在茎、叶轴、小叶柄的内皮层和髓中以及主脉下方的薄壁组织中都有分泌腔分布,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凹叶厚朴的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发达.茎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的生活薄壁细胞丰富.茎的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具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稀少,呈星散分布.表明凹叶厚朴在进化中是较为原始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石磊  徐广灿  杨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06-5706,5730
[目的]探讨厚朴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四唑染色法(TTC法),设置不同的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时间,研究厚朴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结果]TTC法测定厚朴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为:采用浓度0.2%的TTC溶液,在55℃的水浴中染色50 min。[结论]该法可作为厚朴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测61株凹叶厚朴样木胸径、树高和树皮产量,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建立树皮产量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得到的模型y=O.9438643 0.02407896D^2.040018H^0.3646304,y=O.06606968D^2.059642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O.9623和O.9583,可用于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胸径因子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比树高因子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为厚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5种不同产地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有18种成分为5个产地共有。[结论]不同产地厚朴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种子不同预处理试验,探讨了3种厚朴苗期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发芽持续时间的长短,发芽率,地径、苗高生长等方面,不同预处理技术措施之间、厚朴不同种类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应根据厚朴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预处理技术措施。凹叶厚朴、厚朴宜采用NK1、NG1,长喙厚朴宜采用NG1处理措施,进行种子的预处理,缩短发芽持续时间,出苗快而整齐,并有利苗木出土后的径、高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厚朴乙酸乙酯提取液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stans)、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五味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穿山龙黑斑病菌(Alternaria dioscoreae)和紫草白霉病菌(Ramularia lithospermi)5种药用植物病害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以上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厚朴提取液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在相同的供试浓度下,厚朴提取液对紫草白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试验中还发现,当浓度大于0.5mg/mL时,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不同林龄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氮磷钾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7年生、11年生凹叶厚朴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土壤全钾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各群落土壤养分的大小排序为4年生凹叶厚朴7年生凹叶厚朴11年生凹叶厚朴.[结论]随林龄的增长,凹叶厚朴群落土壤有机碳和肥力水平降低,可对中高林龄的凹叶厚朴群落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