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良性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保障,当代发展农业的根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却举步维艰,迟迟未能实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延安市农业为研究对象,指出在延安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并提出推进延安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慧 《乡村科技》2021,(4):120-12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省延安市各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生态循环农业的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延安各县政府需根据各县自然资源情况,从土地、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等方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延安市为例,探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因而,我国还应加农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本文以延安市黄陵县为例就基于资源整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延安市贫困县区"三品"认证的现状,总结了其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为延安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但是农业知识产权却存在着界定模糊、申报数量少、质量较低、侵权严重等问题。创新成果蜂拥而至与涉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究其原因,农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农业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与产权申报动力不足、涉农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违法现象突出、政府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监督环节薄弱。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维权意识、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扩大涉农企业知识产权应用广度与深度、健全政府农业知识产权法制,才能促进农业知识产权的量质齐飞,助力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调动城市与乡村的主观能动性,使城市与乡村和谐共生、互促互进、共同发展.本文深入剖析延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状况,发现延安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生活成本高和人才外流等问题,从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实施以质促农战略、积极应对老龄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延安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调动城市与乡村的主观能动性,使城市与乡村和谐共生、互促互进、共同发展。本文深入剖析延安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状况,发现延安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严重、生活成本高和人才外流等问题,从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实施以质促农战略、积极应对老龄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延安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延安市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但是近几年延安市谷子生产出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锐减,且种植区域分布不均等现象,影响了延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为有效规划谷子生产优势区域,促进延安市谷子产业转型升级,采用ARCGIS绘图以及概率统计、对比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市谷子种植区域分布、生产聚集度及谷子与农地互适性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一般发展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相结合的延安市谷子产业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9.
延安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支撑力量的现代农民没有培育起来,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另一方面延安市目前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少、素质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延安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延安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延安市养羊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延安市养羊业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以期能够指导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51年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利用1957~2007年延安市9个气象站温度、降水的气象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延安市51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并总结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是冬季升温高,暖冬趋势明显;春季回暖迅速,干旱不断加剧;秋季连阴雨发生频繁。气候变化对延安市的农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冬季气温升高,使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苹果北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干旱发生程度加剧,春播不能顺利进行;秋季连阴雨频繁发生,红枣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秸秆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开发前景较为广阔。随着对环境问题重视度加强,开始调整和改进秸秆资源利用方式,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该文以延安市为例,对延安市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工作成效进行了介绍,提出加强禁烧力度、利用零星资源、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对接、制定合理优惠政策、发展新能源行业等发展措施,给延安市秸秆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延安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编制与经费过少、专业结构与年龄不合理、农技人员综合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大重视力度与完善农技服务功能、增加人员编制与落实推广经费、加快新老人员更新与优化专业结构、全方位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延安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69-172
基于小农经济相关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以延安市小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小农经济转型发展问题。研究发现,从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方式来看,延安市农业发展形态仍处于传统小农经济发展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小农经济转型,一是要转变小农户生产投入的要素结构;二是要转变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结构;三是要转变小农户的生产规模;四是要转变小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在退耕还林之后实施的又一项生态环境治理和振兴乡村的重大战略,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的既定目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治沟造地项目涉及延安市13个区县,建设规模约36987hm~2。如何在项目建成后,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巩固和增强延安农业发展活力、提高延安农业发展水平,对新时代延安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延安市坐拥"两圣两黄"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文章应用SWOT法对延安市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引发相关部门为推动延安市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思考、关注和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苹果产业作为陕西省延安市的优势产业,虽稳步发展,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延安市建设苹果科普特色小镇的意义及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对延安市苹果产区建设苹果特色小镇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延安市特色小镇建设,从而推动延安市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居住区绿地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延安市居住区绿地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对延安市居住区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几点对策,为延安市居住区绿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2000—2010年延安市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总值及其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是延安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延安农业总体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延安比较适宜发展林果业;要使渔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开发先进的养殖技术;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链,发展品牌产业、绿色产业,加大对林业和渔业的重视度,克服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更好地促进延安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红薯是延安市中东部县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是优化延安市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重要作物品种,对增加当地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经济收入至关重要。近年来,红薯种植尤其是在延安市的宝塔区、延长县发展非常快,加上独特的沙性土地成为该地种植的天然优势。延长县罗子山镇的火焰山红薯近几年提高了品牌意识,注册了商标,红薯省外销路良好。但是随着延安市红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更新换代慢、品质退化、产量较往年有所降低,限制了红薯生产效益的提高,该问题不容忽视。为了优化延安市红薯品种,试验筛选出适宜延安市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