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果园覆草后根际环境变化,以2 a生盆栽寒富苹果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三叶草浸提液,研究三叶草风干和腐解后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浸提液提高了根际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比值,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氮与全氮比值;施入三叶草浸提液促进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但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三叶草浸提液增加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的有效性。不同类型三叶草浸提液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有差异,鲜草浸提液处理对根际环境的改善作用效果最明显,干草浸提液处理次之,腐草浸提液处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蚯蚓粪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设置单施蚯蚓粪试验和蚯蚓粪配施化肥试验2组处理,研究蚯蚓粪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利用蚯蚓粪有机肥改良保护地栽培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施蚯蚓粪和蚯蚓粪配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各处理表现的效果不同,2组试验中,60%~10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细菌数量,40%~10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真菌数量,20%~8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20%~8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且随着蚯蚓粪含量的递增而递增;40%蚯蚓粪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最大,脲酶活性则随蚯蚓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Cd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小白菜、萝卜和辣椒为试材,对其根际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分为清水与清水+镉(Cd)2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清水+Cd处理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萝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含量与小白菜和辣椒相比较低。2)主成分分析表明,用清水+Cd灌溉处理蔬菜,对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3)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下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中PLFA的含量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真菌;与清水对照相比,用含Cd的溶液灌溉蔬菜,其PLFA值均无显著差异。4)用不同灌溉方式浇灌蔬菜,在蔬菜收获期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明,清水+Cd处理对小白菜吸收土壤中的全氮及萝卜和辣椒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生物有机肥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属喜肥作物,近年来,人们在蔬菜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而大量施用高浓度化肥,这不仅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而且加重了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和病虫害的发生,最终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科学合理地施用生物有机肥是保证生产无污染优质蔬菜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生物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水肥耦合为中心,以新疆红花为试材,采用熏蒸提取法检测红花根际微生物生物量,采用4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供水量4个因素对红花根际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明显提高红花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改变化学计量比,合理的水肥配施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不同处理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随红花的生长期延长均表现出升降升的趋势,P含量则逐渐下降.施N量对生物量C、N含量及C∶N∶P影响最显著,施P量对生物量P含量及C∶P、N∶P影响显著,供水量则对生物量C、N、P含量都有显著影响,而对K肥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
土壤改良施肥对白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改良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白菜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常规施用化肥和改良施肥(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增施土壤调理剂)条件下白菜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施肥后增加了白菜产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的情况,土壤养分增加,改良施肥方式白菜根际真菌和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大于常规施肥处理,2种施肥方式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优势类群有较大差异。改良施肥后白菜根际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类群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评价了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萝卜根结线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的萝卜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含量最低,最后一次滴灌后1周,50 g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为13条,防效68.23%,效果优于阿维菌素+毒死蜱处理,本研究结果为萝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主要番茄产区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非生物因子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另一方面,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同时,涉及碳、氮、磷循环的相关酶(β-葡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养分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TS-1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且提高了微生物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试材,以土壤添加不同梯度量(5、10、20、40、60t·hm-2)生物炭为处理,以温室土壤不添加生物炭为对照(CK),研究不同梯度量生物炭对黄瓜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20~4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土壤经一定量生物炭处理后,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根际20~40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且在结果盛期作用最为显著;20t·hm~(-2)生物炭量处理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均显著提高黄瓜20~40cm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活性。总体而言,施用生物炭能改变黄瓜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为生物炭在黄瓜生产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闲置的哈密瓜大棚,对15个豇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源豇豆和农家乐373油白豆角2个品种在三亚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产量高、耐热性和抗病性强,适合三亚地区甜瓜地轮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66个种,约118个种下分类单位(变种、变型),我国有62个种.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14种氨基酸.尤其Vc含量,每100g鲜果肉中可达到90~420mg,享有"Vc之王"的美称.猕猴桃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随着猕猴桃栽培的进一步兴起和引种工作的进行,良种苗需要量急剧增加,而采用常规繁育方法周期长、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猕猴桃成为重要的良种繁育途径.此外,组织培养也是生理生化和遗传研究必需的基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重组DNA遗传转化等都必须在组培再生技术相当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随后,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影响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因素,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应用等方面就近十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旱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晴天时,甜樱桃日光温室上午8~10时为气温升温阶段,11~13时为气温高温阶段,14~16时为气温降温阶段。昼间地温变化幅度为2.3℃,连续晴天时日平均地温上升约0.3℃。阴天时,日光温室气温和地温均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连续阴天日平均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是连续晴天温度上升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