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Eph家族蛋白包括Eph受体和Ephrin配体,是已知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成员,而哺乳动物的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结构,是产生被毛的组织,它的性状和组织结构决定着动物被毛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ph家族在哺乳动物皮肤毛囊的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毛囊的形成过程,对Ehp家族在哺乳动物毛囊中的表达及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毛用动物的选育进程,故该蛋白家族的相关领域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Eph家族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Eph-Ephrin系统的信号传导和生物功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Eph家族在毛囊的形成过程及育种工作中的潜在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囊是哺乳动物皮肤上重要附属结构,是控制被毛生长最重要的器官。毛囊发育主要包括毛囊形态发生以及毛囊再生。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引起学者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机制和核内激活,Wnt/β-catenin对毛囊形态发生和毛囊再生的调控作用以及成骨细胞抑制因子(Dkk)和营养物质对毛囊发育的调控作用。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哺乳动物毛囊发育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因表达调控是动物被毛生长和发育的决定性因素。microR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元件,在多种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中均有表达,并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皮肤和毛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microRNA水平上解析绵羊、山羊及羊驼等被毛生长特点及发生机理,为提高毛用型经济动物的毛发品质和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研究皮肤组织中microRNA的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作者主要针对目前已报道的在绵羊、山羊及羊驼等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发育中microRNA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毛囊发育与周期性生长的调控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结构,也是控制哺乳动物被毛生长的重要器官。哺乳动物出生后,毛囊具有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特性,毛囊干细胞、毛乳头细胞、毛母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参与了毛囊周期性生长,Wnt、BMP、Notch等信号通路与毛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从哺乳动物毛囊的结构、周期性生长特征以及参与毛囊周期性生长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深入了解哺乳动物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调控机制,以及为今后指导绒山羊、绵羊、长毛兔等毛用动物和獭兔、水貂、狐狸、貉等皮用动物选育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 驼毛是骆驼皮肤的衍生物,是由毛囊发育形成的,初级毛囊发育形成粗毛,次级毛囊发育形成绒毛。当驼羔出生后,全身已布满粗毛和绒毛,形成完整的毛被结构。说明毛囊发育在胎儿期就已基本完成,并为生后的被毛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关于绵羊的毛囊发育和羊毛发育,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而骆驼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则颇感缺乏。为此,我们对双峰驼胎儿期皮肤毛囊、毛及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的发生发育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今后双峰驼育种和提高产毛性能,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毛囊发育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囊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构造,且是唯一呈终生周期性生长的器官。毛囊的发生始于胚胎期,皮肤上皮层细胞和下胚层细胞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毛囊,之后毛囊进入周期性循环,包括生长、退行和休止3个阶段。毛囊的发育过程中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有研究表明,毛囊的发生及循环过程中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不同信号通路及miRNA和lncRNA相关基因的参与,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网络调控图谱,每种调控因子间的相互促进及制约为毛囊的发生及循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文章简述了人、羊及小鼠等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周期性循环及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哺乳动物毛囊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人工控制毛绒的周期生长进而提高毛绒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毛囊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皮肤构造,且是唯一呈终生周期性生长的器官。毛囊的发生始于胚胎期,皮肤上皮层细胞和下胚层细胞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毛囊,之后毛囊进入周期性循环,包括生长、退行和休止3个阶段。毛囊的发育过程中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有研究表明,毛囊的发生及循环过程中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不同信号通路及miRNA和lncRNA相关基因的参与,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网络调控图谱,每种调控因子间的相互促进及制约为毛囊的发生及循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文章简述了人、羊及小鼠等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周期性循环及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哺乳动物毛囊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人工控制毛绒的周期生长进而提高毛绒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绵山羊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羊毛按纤维类型可分为同质毛和异质毛,同质毛的特点是被毛由同一类型的羊毛纤维组成,其特点是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卷曲等外表特征基本相同,异质毛的特点是被毛中兼有绒毛、有髓毛、无卷曲和少卷毛等不同类型的羊毛纤维,其化学、物理性能均不相同。毛囊是控制哺乳动物被毛生长的重要器官,是唯一具有周期性发育并可终生再生的器官,控制着被毛发生发育与自然脱落。毛囊依据其形成时间和结构可分为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和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初级毛囊生长髓质发达的粗毛,次级毛囊产生无髓毛的绒毛。有髓毛较粗长且弯曲少,多用于加工粗纺织品、毛毯、地毯、毡制品;无髓毛直径一般不超40 μm,弯曲多,是毛纺工业的优质原料。毛囊的发育受到不同信号通路和基因的影响,如Wnt信号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以及角蛋白家族基因、BMPs家族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Hox)等。作者对国内外对绵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以绵山羊被毛产量及改善被毛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姜怀志 《经济动物学报》2015,19(2):63-66,60
β-catenin是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关键性的下游效应器,在机体许多器官和组织的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哺乳动物的毛囊是其机体具有自我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器官之一,β-catenin是其周期性发育过程中众多调控因子之一。因此,对国内外β-catenin对哺乳动物毛囊调控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β-catenin对哺乳动物毛囊周期性发育作用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同源盒C13(Hoxc13)基因与毛囊发育和毛发性状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哺乳动物毛囊的周期性发育过程中,Hoxc13通过调控角蛋白关联蛋白(KAP)基因等来控制毛囊在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之间转换,进而直接控制毛发性状的形成和改变,对皮毛动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围绕Hoxc13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