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原产非洲北部和中部的热带地区,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目前,世界咖啡主产区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据统计全世界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主要消费地区为欧、美两洲。我国咖啡最早是于1884年引种于台湾的,1908年华侨自马来西亚带回大粒种、中粒种在海南岛,目前,主要栽培区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地区的咖啡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咖啡为茜草科常绿小乔木,原产于非洲,目前作饮料植物栽培的主要是小粒咖啡(Coffeaarabica)(又称小果咖啡)和中粒咖啡(C.canephora)(又称中果咖啡)。中国云南栽培的小粒咖啡传统上特指波帮变种和铁毕卡变种的混合群体。咖啡其味微苦爽,具有提神醒脑,刺激食欲功能。黄酮类化合物是咖啡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咖啡异黄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具有抗癌、防癌、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高级蔬菜黄秋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Abe lmoschus maninot L.)是一种高级蔬菜。又名咖啡黄葵、洋芝麻、羊角豆、毛茄、补肾菜、珍珠菜等。其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目前美国、日本、东南亚及欧洲、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适宜的海拔和气候条件使云南成为最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的地方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基地。目前,云南咖啡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源点,辐射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各产品生产过程,辅之以科技,品牌营销和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完全产业链。然而,云南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力量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而咖啡深加工、分销和零售环节大部分被国外咖啡商占领,云南咖啡企业处于产业链分工的薄利环节。不仅如此,云南省咖啡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47-48
1、背景技术1)关于云南小粒咖啡云南咖啡属阿拉伯原种的变异种,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而成,一般称为云南小粒种咖啡,是云南特色的咖啡品种,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咖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饮料作物,与可可、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居三饮料之首。云南小粒啡啡豆主要成分的百分比含量为:粗脂肪17.1,还原糖0.93,淀粉3.07,氮2.27,粗蛋白1.419,灰分3.70,粗纤维19.33,咖啡碱2.14,蔗糖9.20,水分6.87,品  相似文献   

6.
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荫蔽栽培模式对小粒咖啡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概念出发,对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咖啡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我国咖啡产区主要在云南、海南、广东等地,其中云南产量较大。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云南咖啡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香的独特风味。咖啡品质决定于所生长的环境、气候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咖啡研究中心")推进我国咖啡在种质创新、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咖啡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耕耘,科技的力量在脱贫攻坚和推动  相似文献   

8.
一、产销概况 咖啡与可可、茶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在生产量、消费量和产值方面均居三大饮料之首。咖啡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国际性商业生产主要集中于南美洲、中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0多个国家栽培咖啡。近30年来,世界咖啡生产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一直在1000万公顷左右徘徊。1985年世界咖啡种植面积(单位:万公顷)为1006,其中南美洲416,中美洲151,非洲338,亚洲96,大洋洲5。  相似文献   

9.
于2017—2018年对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生产基地普洱、保山等地区进行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研究影响小粒咖啡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布以及为害程度,采用阅读文献以及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治理病虫害提供一定的方法,同时为云南咖啡种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小粒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根据云南咖啡种植分布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走访种植户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小粒咖啡主产区保山、普洱、临沧、德宏地区的咖啡种植园进行普查,开展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39种,分属8目27科;病害9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新病害2种:小叶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咖啡种类及优良品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咖啡为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Coffea)植物,原产于非洲中北部,据Chevalier研究认为,该属植物共有4组66种,通常所指的咖啡为真咖啡(Eucoffea)组小粒种(Coffea arabica)、中粒种(Coffea robusta)、大粒种(Coffea liberica)和埃塞尔萨种(Coffea excelsa)的植物,其中生产性栽培的主要为小粒种和中粒种,小粒种约占栽培面积的80%,中粒种占20%.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49-49
1、背景技术小粒种咖啡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主要以铁毕卡变种及卡蒂莫系列品种为主。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形成了云南小粒咖啡特有的品质,浓而不苦,香而不烈,还带有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世界一流的咖啡专家评价云南咖啡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目前将咖啡鲜果制成咖啡豆的加工方法有两种,即传统的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对于一、二级果多采用湿法加工,对于三级果采用干法加工。湿法加工是将咖啡鲜果经水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第一大中粒种咖啡出口国。但是,越南出口咖啡仍主要是初加工产品,因此,出口价值不高,品牌的世界知名度也不高。这是越南政府、咖啡业正在关注的问题,旨在打造品牌,提高出口咖啡的附加值。目前,越南共有咖啡种植面积64万多hm2,主要集中在西原地区。目前,越南咖啡已向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014年,越南咖啡出口额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咖啡湿法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咖啡种植业发展迅猛,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1.33万hm2(20万亩).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热区继橡胶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咖啡的初加工质量是影响咖啡产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环节.咖啡加工有干法与湿法两种,因湿法加工的咖啡质量最好,目前主要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6.
纬度对云南咖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000m)的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干旱灾害对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的影响,构建了云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等,对云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云南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小粒咖啡干旱危险性等级较高,西南大部较低,开花期降水量是主要影响因子;(2)滇东南大部小粒咖啡可种植区脆弱性等级较高,其余地区总体偏低,河网密度是主要影响因素;(3)滇中及以北大部地区小粒咖啡气候适宜性等级较低,干旱暴露度较低,而滇西南地区则相反;(4)云南哀牢山以东以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等级较高,各大流域河谷地区以高风险等级为主,滇西南大部小粒咖啡主产区以中低风险等级为主,开花期降水量偏少是主要原因,云南部分优质产区为中高风险区,需要加强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52-52
我国咖啡生产应用推广的品种均为外来品种,目前还没有自主选育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云南地区目前种植的品种以Catimor品种为主,云南普洱地区种植的全部是Catimor(卡帝莫)品种,保山市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引入的是铁皮卡(Typica)和波邦种(Bourbon),当地人称之为"老品种",因为老品种抗病虫能力及产量都比较低,而且管理上耗费人力,加之市场收购价并不存在多少优势,近年来啡农纷纷改种新品种Catimor。从咖啡的植物学角度来讲,云南小粒  相似文献   

19.
珍珠票是粟类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种,栽培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印度次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抗旱耐瘠性,主要种植于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干旱、半干旱地区。据1988年统计,非洲种植珍珠粟约1500万公顷,印度约种植1100万公顷,产量约1000万吨。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珍珠粟是一种高质量的牧草,在中国只有零星的分布。世界上广泛栽培的珍珠粟是染色体为14的二倍体(Penicitum gla-ucum(L.)R.Br.),具有雌蕊先熟的开花习性,花小,为两性花的异交作物。  相似文献   

20.
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别名羊角豆、咖啡秋葵等,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栽培较多的国家有美国、印度、日本等,我国引入历史较短,部分省市只有小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