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东北是大豆主产区,大豆栽培主要采用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是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并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优质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栽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宜的高产栽培模式积极加以推广应用,使专用大豆品种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不可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不可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使专用大豆品种实现高产优质。1合理轮作,深耕整地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应用适宜的专用大豆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严格进行保优栽培.针对不可专用品种的生育特性,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项技术,对播期选择、播种方式与用量、施肥方法、抗旱防涝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试验示范,摸索出适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东北大豆的主产区实施专用品种单独加工、单独收购以及单独生产,建立专用的东北大豆生产基地,使得我国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专用以及优质的大豆出口基地以及生产基地。在大豆产量计算中,决定其产量主导的因素就是荚数的变化,将大豆单株荚数进行增加已经成为了实施大豆栽培主要的攻关目标。相关研究表明,大豆单株荚数主要受到了大豆主茎节数产生的影响,而主茎节数主要由大豆栽培的品种以及大豆栽培的条件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在我国东北寒地领域中,选择高产品种大豆种植的主要性状就是单株荚数,栽培的条件主要是密度大小以及水肥条件。本文中,笔者就对东北寒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为维护大豆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升大豆的单产水平,进而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除需加大推广高抗高产优质品种外,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种植技术尤为重要。因此,文章通过对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黑龙江大豆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归纳了国外大豆现有的生产经验和模式,结合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特点和生产上存在问题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我国南方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强化育种攻关,突破品种高产、优质的瓶颈;二是开展南方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开展南方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四是培植和提升大豆产业化开发的龙头企业,促进消费增长,刺激生产发展;五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和贸易.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优质大豆生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改变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必须抓好优质大豆生产,其建议如下:进行区域化生产建立优质大豆生产基地,选用优质高蛋白,高油大豆新品种;建立优质专用大豆品种繁育基地,改进大豆栽培技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开拓大豆市场,完善“产加销”一体化,逐步实行大豆优质,优价政策,加强优质大豆专用品种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是夏大豆主要产区,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了大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多年的培育,选育出高产、抗病适合一年两作及立体种植的夏大豆新品种“潍8640”。一般栽培亩产175公斤左右,高产栽培亩产275公斤以上。该品种优于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现已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李金荣 《农业与技术》2005,25(2):131-132
针对目前东北春大豆生产处于单产水平较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观念,因此必须发展春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该技术包括合理的耕作制度.选用专用品种.种子处理、科学整地与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1、品种选择要适当 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还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我省大豆根腐病、灰斑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大豆在我国东北是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 一、防治技术 1、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识别: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相似文献   

13.
大豆暗垄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新技术兼备了垄作与平作的双重优势,采用优良配套品种、适期早播、平作、合理密植、大豆专用肥和专用机械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应在常规大豆高产栽培基础上还需遵循并满足高油大豆生产的基本特点。高油大豆生产选用高油品种是核心与根本,另要在平衡施肥基础上调整肥料配比,选择适宜油分积累的生态环境,适期早播并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七台河地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配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主要从良种选择、精耕细作、综合防控、大豆收获等方面对七台河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栽培.尤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但由于技术不是非常成熟,加之现有品种的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仍然相对较低.目前,大豆生产的质量不高、各种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对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要从大豆种子的选择开始进行,然后进行精细施肥,并挑选优质的种子进行播种,同时还要加强大豆生长的田间管理工作,以及生长中的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进行,才能保证大豆种植的高产。一、大豆品种的选择大豆的生长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大豆高产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优质的高产品种,并且综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10,(5):15-15
近日,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优质高产专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豆是安徽省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为加强安徽省大豆科研与生产,确保国家粮油安全,安徽省科技厅支持设立了“十一五”重大专项《优质高产专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牵头,组织全省大豆科研、生产优势单位,进行品种选育、示范和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在我国东北是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一、大豆病害防治技术1.大豆根腐病1.1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染病。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合适的品种,配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