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市蛋鸡养殖户李某饲养蛋鸡10余年,精心管理,在目前微利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究其原因得知,不能仅仅注重蛋鸡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饲养管理,更要注重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一般来说,产蛋后期指的是48周龄到淘汰时期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要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蚓的遗传性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实践中,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i效措施,定能改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三友村蛋鸡饲养大户李成梅.具有15年的蛋鸡饲养经验.她养的蛋鸡产蛋高峰期常达5个月左右,比一般饲养方法延长1倍多。同时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高达97%左右,即使二龄蛋鸡产蛋率也在85%以上。近几年来,她每年饲养蛋鸡都在5000只左右,年均收入12万多元.被选为市人大代表。现将她的蛋鸡高产高效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蛋鸡的产蛋性能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鸡苗、饲料、饲养管理方式、疫病防治是制约产蛋性能的四个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优质的雏鸡、饲喂优质的饲料、改善饲养方式,搞好日常管理、进行周密的疫病防控是搞好蛋鸡养殖的四大关。1严把进雏关,确保雏鸡整齐、健壮鸡苗得好坏是  相似文献   

5.
1蛋鸡开产前的饲养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不仅影响产蛋率和产蛋高峰持续的时间,而且影响死淘率。  相似文献   

6.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50%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段时间,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阶段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  相似文献   

7.
蛋鸡在开产前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极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因此,做好蛋鸡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确保蛋鸡顺利开产、达到产蛋高峰期,获得较高的产蛋量都非常重要。蛋鸡开产前要注意一些事项,包括做好开产前的准备工作、控制好产蛋鸡的体重、科学的光照管理、合理的饲喂以及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选择好的雏鸡是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对于肉鸡养殖户而言,雏鸡质量将直接影响鸡群出栏体重、料肉比、饲养周期等进而影响其养殖效益。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讲,鸡雏质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鸡雏质量不好可影响蛋鸡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持续期,产蛋率等。有的养鸡户引进鸡苗时,只求便宜,不求质量,或者过分追求某个品种而对场家没有进行筛选,常发生鸡苗存活率低,弱雏适应能力差,生长慢,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效益低等不良后果,而且容易带入疫病,不易管理。因此,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型种鸡场健康鸡群所繁殖的雏鸡。  相似文献   

9.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1 体重 蛋鸡6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300日龄蛋重和72周龄产蛋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4和0.63,所以有"五周龄定终身"之说,而开产体重对产蛋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蛋鸡规模化饲养的发展,蛋鸡养殖者对现代蛋鸡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充分发挥现代鸡种的最佳生产性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许多养殖者虽然拥有了优秀的品种,但由于没有树立科学的饲养管理观念,导致蛋鸡生产中饲养管理程序不当、营养供给不合理,从而造成开产延迟、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死淘率高、蛋壳质量差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同一品种的鸡开产日龄却不相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品种的鸡由于遗传选育的侧重面不同,开产日龄有早有晚,而同一品种的鸡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开产日龄应该基本相同,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同一批父母代种鸡、甚至同一孵化日龄的商品蛋鸡,不同养殖户饲养出来开产日龄却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养鸡专业户大多注意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而疏忽产蛋高峰过后的管理,使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蛋鸡产蛋高峰过后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适当减料,降低消耗。当鸡群已过产蛋高峰期、产蛋率有下降趋势后,可适当减  相似文献   

13.
1育雏期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由于养殖户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同时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偏高,使鸡群的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开产,不能按时达到产蛋高峰,即使达到产蛋高峰,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因而,育雏期要掌握好饲养密度。保持舍内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常情况下,蛋鸡到达开产日龄后,一般在短时间内(一般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饲养的蛋鸡开产、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有些鸡场和专业户发现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产蛋下降综合症。其实,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饲养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生梅 《中国家禽》2006,28(21):32-32
商品蛋鸡产蛋高峰前期,是蛋鸡从育成期到产蛋高峰期之间的重要过渡时期,做好蛋鸡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是事关蛋鸡产蛋高峰期是否提前,并能否持久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商品蛋鸡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蛋鸡在产蛋期间,由于多种原因,常造成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产蛋率突然下降,增加了饲养成本,并且可影响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必须及时分析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  相似文献   

17.
在蛋鸡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非正常的产蛋下降,尤其是新开产的蛋鸡和产蛋高峰鸡较为常见。事实上产蛋下降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日常的饲养管理出现疏忽而造成的,因此在预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蛋鸡开产初期的养殖状况直接决定了鸡群的产蛋状况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同时开产初期的饲养管理也是蛋鸡饲养管理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给蛋鸡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在这里就开产初期饲养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体重开产初期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的110%为最佳。目前广大蛋鸡养殖户存在一个误区,忽视青年鸡阶段的营养,在开产初期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油脂等方式增加体重,造成鸡体脂肪猛增,但是往往效果不佳。蛋鸡开产初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而要求体重的目的是蛋鸡肌肉饱满充实,储存大量的能量,而不是大量无用的脂肪。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蛋鸡饲养场(户)没有充分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造成蛋鸡开产延迟,达不到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期缩短,死淘率高,蛋壳质量差等,未能充分发挥优秀品种所具有的高生产水平的遗传潜力。为此,介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供养殖者参考。1加强雏鸡的培育,保证育雏期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武邑县武邑镇蔡徐村蛋鸡饲养大户王保银,具有10年蛋鸡养经验,他养的蛋鸡产蛋高峰期长达5个月左右,比一般饲养方法延长一倍多。同时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也高达97%左右,即使二龄蛋鸡产蛋率也有85%以上。近几年来,他每年饲养蛋鸡都在4000只左右,年均收入5万多元。前几天,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他毫无保留地将一些养鸡方面的经验和盘托出。现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