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播产量为6 423.90 kg/hm2,均比传统条播(CK)增产,因此大田生产中力推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05-408
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和最适的播种量,2015年秋季采用免耕宽幅匀播、宽幅匀播(非免耕)、免耕沟播和常规条播(非免耕)4种播种模式和150,187.5,225 kg/hm~2等3个播量,在孟津县白鹤镇范村旱地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条播(非免耕)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4种播种方式除宽幅匀播外,均以播量225 kg/hm~2产量最高;在机械收获的情况下,调查所得理论产量等同于实际产量,不必再进行85%折损。  相似文献   

3.
灵台县为典型的旱地雨养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冬季降雪偏少、夏季降雨偏多,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以旱为主,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为探究适宜灵台县冬小麦新的覆盖种植模式,在灵台县什字镇庙头村科技示范场内开展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纯磷126 kg/hm2、纯钾54 kg/hm2时,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产量最高,为9 295.35 kg/hm2,比露地条播增产14.29%,增产率最高,产量差异水平显著。因此,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技术可在陇东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灌溉地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播种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是在小麦传统条播和穴播技术基础上的革新,为探索该播种方式下小麦的适宜播种密度,进行了灌溉地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建议条播播种量以525 kg/hm~2左右较适宜;宽幅匀播播量以600~6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筛选适宜南阳盆地雨养农业区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我们选取机械沟播、机械等行距条播、机械宽幅匀播三种主要模式,每种播种模式安排亩播量为10 kg、12.5 kg、15 kg,以机械条播亩播15 kg为对照进行大区对比试验,并进行小麦赤霉病穗部病情调查。结果表明,机械沟播、机械宽幅匀播出苗情况优于对照;机械沟播技术模式保墒耐旱,小麦出苗质量高,苗情发育好,平均产量最高(518 kg/亩),小麦赤霉病穗部发病最轻,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天水市麦积区干旱山地小麦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冬小麦宽幅匀播处理10行距26 cm、播种量225 kg/hm~2,产量为6 520.5 kg/hm~2最高,主要性状比其他处理均优。建议在肥力好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225 kg/hm~2的种植密度,在肥力低下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187.5 kg/hm~2的种植密度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南阳盆地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规范化播种,筛选适宜南阳盆地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我们选取机械沟播、机械等行距条播(CK)、机械宽幅匀播三种主要模式进行大区对比试验,并进行生产收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沟播技术模式保墒能力一般,但小麦出苗质量高,苗情发育好,产量最高(8 475 kg/hm~2),种植效益最好(净收益5 612.85元/hm~2),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陕禾1028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撑,探索了其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在2019-2021年进行了2个年度的播期播量研究,分析在9月30日、10月7日、10月16日,10月24日4个播期,以及180万/hm2、240万/hm2、300万/hm2、360万/hm2 4个播量(基本苗)及其互作条件下对陕禾102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禾1028适宜的播期为10月7~16日,适宜的播量为240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10月7日、240万/hm2。在此播期、播量下,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1 355.6 kg/hm2。陕禾1028的产量三要素中,千粒重和穗粒数年度间较稳定,成穗数随种植环境变化较大,适度提高成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黄壤土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贵州省黔西县黄壤田以‘阳光13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置撒播(SB)、条播(TB)和穴播(XB)3种方式;以播种量为副区,设置3.0、4.5、6.0、7.5和9.0 kg·hm-2共5个水平,测定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条播优于撒播和穴播;相同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播种量为6.0 kg·hm-2时最高。TB6.0处理2年的生物量分别为9 798和10 351 kg·hm-2,较其他处理提高615~3 196和254~2 714 kg·hm-2;且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平均为129.8、32.6和213.9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2年的平均产量为2 657 kg·hm-2,较SB6.0和XB6.0处理分别提高14.6%和7.6%。综上所述,在不间苗、不匀苗的情况下,条播为贵州冬油菜的最优直播方式,播种量以6.0 kg·hm-2为宜,研究结果为贵州黄壤田冬油菜的科学种植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为材料,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沙蓬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以期获得最佳的人工种植条件。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对沙蓬生育进程、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探索沙蓬在宁夏沙荒地适宜的播种期、施肥类型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沙蓬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7.50~15.0 kg/hm2;当种植密度为12.00 kg/hm2时,施复合肥沙蓬产量可达到779.1 kg/hm2,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来改变沙蓬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优化适宜我市的最佳播种技术模式,在大田条件下,以播种机具为载体,设置机械宽幅匀播、机械免耕沟播、机械条播3处处理,开展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同等条件下,机械宽幅匀播较机械条播增产优势明显,达2%;这一播种方式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高质量、模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氮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指标与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品种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株高、茎蘖数、次生根数量、产量均以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施尿素75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kg/hm2处理,再次为底肥施尿素187.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87.5kg/hm2处理,以底肥施尿素22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处理最低。由此说明,与纯底肥施入处理相比,氮肥适量后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植株的茎数、次生根数,进而增加植株的穗数,提高产量。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穗数、穗粒数、茎蘖数、株高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生产上应注重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相同播量和播期下筛选新麦26的适宜播种方式。[方法]2018—2019年,在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开展强筋小麦新麦26不同播种方式大田对比试验。播种方式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免耕沟播、立体匀播、宽窄行播种和等行距条播(CK),3次重复。分别调查出苗率、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收获时测产,计算产量。[结果]免耕沟播产量为8 141.55 kg/hm~2,立体匀播产量为7 883.85 kg/hm~2,宽窄行播种产量为8 199.15 kg/hm~2;均高于对照的产量。[结论]宽窄行播种、免耕沟播、立体匀播3种播种方式出苗均匀度好于对照,能够减少缺苗断垄数量,改善小麦群体结构,有利于新麦26产量水平的提高;免耕沟播、立体匀播集整地、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为一体,能实现节本增效,对于晚播抢墒播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增加,生育期提前;在播种量300kg/hm2鲜草4488.91kg/亩,效果最佳。该研究以期为藏北那曲高寒牧区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试验确定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方法]于2014-2015年与2015-2016年在曲周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匀播(Y)与条播(T)2个水平),副因素为播量(187.5kg·hm~(-2)(R1)、225.0kg·hm~(-2)(R2)、262.5kg·hm~(-2)(R3)和300.0kg·hm~(-2)(R4)4个水平),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结果]匀播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内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边行穗数在干旱年型(2016年)显著低于条播,而千粒重显著高于条播,其它产量性状与条播差异不大,平均产量匀播在2015年、2016年分别较条播提高5.1%与5.7%;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在多雨年型降低播量有利于产量提高,在干旱年型增加播量有利于产量形成,小麦播量在225.0~262.5kg·hm~(-2)时产量稳定性较好。[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匀播技术,播量控制在225.0~262.5kg·hm~(-2)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方法]采用常规条播(对照)、宽幅匀播、苗带播种、免耕沟播4种播种模式。研究播种方式对不同土层深度播前墒情、小麦出苗质量、越冬期小麦生长、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常规条播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产量高、收益最好。[结论]该研究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高质量、规范化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设置了燕麦3个播种量(103.2 kg/hm2、154.8 kg/hm2、154.8 kg/hm2、206.4 kg/hm2、206.4 kg/hm2)和饲用豌豆3个播种量(120 kg/hm2)和饲用豌豆3个播种量(120 kg/hm2、18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240 kg/hm2),分析了播种量对南方冬闲田种植燕麦和饲用豌豆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的干草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大,播种量大的2个处理显著高于播种量最小的处理(P<0.05)。通过1 m垄段的株数与干草产量回归方程分析,燕麦和饲用豌豆的干草产量随着株数的增加而提高;当株数达到一定量后,燕麦产量呈下滑态势,相关系数为0.764(P<0.01),饲用豌豆产量趋于平稳,上升幅度不大,相关系数为0.683(P<0.01)。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苏北黏土地稻茬和西瓜茬上开展不同播种方式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667 m2基本苗降低3.2万~9.2万,高峰苗降低23.8万~36.0万,成穗率提高2.6~4.7百分点,群体质量明显提高;667 m2产量提高22.7~37.0 kg,以晚播稻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0 cm、晚播西瓜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5 cm的增产幅度最大,667 m2分别增产36.4、37.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