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为了探明湿热胁迫对地被菊及野生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地被菊品种旌旗、晚粉、重瓣早黄、繁白露、美矮粉、铺地粉黛、香妃、金光万丈、米白早及野生种菊花脑、甘野菊和芙蓉菊为材料,在苗期对其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温度40℃,空气湿度(90±5)%,土壤湿度100%],测定品种及野生种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12个种或品种的耐湿热性可分为5个层次,从强到弱依次为旌旗>芙蓉菊、铺地粉黛、菊花脑>重瓣早黄、米白早、香妃>美矮粉、甘野菊、金光万丈>繁白露、晚粉。 相似文献
2.
地被菊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始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氩酸含量从9 月 15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开始时增加缓慢,到10月15日后增加显著,其中074-175增加幅度最大,由10月15日的0.269mmol·g-1上升到10月30日的0.302mmol·g-1.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5个品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074-175>074-123>074-17>074-237>074-428.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地被菊抗寒性,加强地被菊在三北地区的应用推广,为抗寒地被菊品种筛选提供依据,以16个地被菊良种苗期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后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各地被菊品种半致死温度,并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16个品种的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的SOD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但是抗寒性强的品种在胁迫后期SOD活性下降趋势要明显低于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与地被菊抗寒性呈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地被菊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毛香玉’半致死温度为最低;参试苗期地被菊苗期抗寒性排序为:‘毛香玉’>‘重阳红’>‘成双’>‘中秋红’>‘金乳荷’>‘新玉’>‘金银菊’>‘橙黄金’>‘1903’>‘醉绣球’>‘紫堇早’>‘美矮粉’>‘1902’>‘繁白露’>‘洒金红’>‘中秋白’。综上所述,‘毛香玉’苗期半致死温度为最低,为-10.66℃,抗寒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5.
6.
为探讨地被菊‘火焰’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地被菊‘火焰’生长、生理生化和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抑制‘火焰’生长发育,其中,中度和重度胁迫对植株生长影响较大。(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降低,叶片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Chl)含量升高。(3)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大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13.33±0.2)%时对‘火焰’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为(10±0.2)%时,植株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为(6.66±0.2)%时‘火焰’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地被菊雪公主耐盐能力的强弱,用0、100、200、300mmol·L-1的NaCl溶液对雪公主幼苗进行盐胁迫耐性处理,分别处理0、5、10、15、20d,进行取样,20d后测定幼苗叶片丙二醛及SOD、POD两种酶的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雪公主能忍受低浓度(200mmol·L-1)NaCl逆境胁迫。但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雪公主体内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SOD、POD的活性则随逆境胁迫程度的加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由此可推测地被菊雪公主自身具有抵御一定盐害的能力,可作为一种较优良的耐盐的地被花卉。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地被菊(Rudbeckia hirta L.)的抗盐能力,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250、400mmol/L)胁迫处理地被菊幼苗,20d后测定其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被菊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先下降后升高;水分利用率在NaCl浓度≤250mmol/L时升高,在400mmol/L时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但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上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