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无止境     
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 ,养蜂者很多 ,但并不是一个养蜂强国 ,真正懂养蜂科学的人不多 ,不少养蜂者文化水平和养蜂基础知识较低 ,养蜂收入全靠碰运气 ,经济效益低。有些养蜂者 ,建场一二年 ,获得了丰收 ,就以为养蜂是容易的事。殊不知 ,这是遇到了难得的风调雨顺年景 ,或者是蜜源特别好才获得的丰收。也有的养蜂人 ,养了几十年蜂 ,未必真正懂得了养蜂原理。即使歉收了 ,找不出失败的主要原因 ,则归咎于客观条件不好作罢。殊不知 ,科学是无止境的。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穷尽的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深化和扩大 ,永远也到不了终点。况且 ,老养蜂…  相似文献   

2.
简世楷  简旭东 《蜜蜂杂志》2014,34(12):44-45
<正>养蜂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发家致富、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好门路、好项目。为了夺取养蜂生产的丰收,必须紧紧抓住"丰富的蜜源,强壮的蜂群,准确的气象,正确的路线,科学的管理,过硬的技术,综合的生产,养商的结合"。八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才能夺取高产丰收,取得最大的效益。推动养蜂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现根据蜜源、气象和定地养蜂的实际情况,初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养蜂"供  相似文献   

3.
愿“虎林精神”遍地开花杨多福1993年,虎林县椴树蜜又丰收了,’这是连续两年蜂蜜大丰收。虎林县的蜂友们心悦诚服地感谢虎林县养蜂公司,都说:“丰收一靠自然条件好,蜜源丰富,风调雨顺;二靠养蜂公司坚持虎林精神,积极扶持蜂农。”无私奉献精神,是虎林县养蜂公...  相似文献   

4.
上左:青年养蜂员夜债毛主席著作上右:老养蜂员向青年们雄旧社会的苦下左:老养蜂员向青年养蜂员傅授养蜂枝术下右:蜂蜜丰收蜂场生活小景~~  相似文献   

5.
1958年9月,湖南省农业厅和商业厅联合召开了一次全省养蜂现场会议。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明确的指出了,今后发展养蜂事业的方针是:“繁殖与采蜜两丰收”。对于这一点,在许多养蜂员的思想上还是有点闹不通。繁殖与采蜜是不是有矛盾?两者都能丰收吗?等等。所有这些思想的存在是不难理解的,我初养蜂时也是这样。许多老师傅都曾对我说:繁殖和采蜜是互相有矛盾的,如果你要想多采蜜,就必须要减少繁殖计划,反之也是。  相似文献   

6.
每年春季,北方南下到广东的蜂群很多。南北的养蜂同志,都以全副精力,来做好一切为争取荔枝蜜丰收的准备工作。现将有关广东春季粉蜜源的情况,蜂群繁殖和采蜜期间的管理要点,向初次南下的养蜂同志们介绍,与有经验的养蜂同志们作为交流和参考。 (一)繁殖时期广东全年的养蜂生产重心,在于一个荔枝花期。而荔枝的能否得到丰收,成败关键又在于油菜期的繁殖。  相似文献   

7.
刘安民先生出生于1927年,江西万安县人,畜牧师,是我国著名的养蜂大家。半个世纪以来,为了调查蜜源,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了夺取更大的丰收,他运筹帷幄,决战在养蜂事业的千里战场。  相似文献   

8.
以养蜂闻名的浙江省慈溪县有养蜂联合体915个,养蜂专业户5,652户,养蜂人员10,472人,养蜂169,563群,居全国首位。1986年养蜂生产又获丰收,养蜂总产值达5,158万元,平均每群蜂产值304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养蜂已成为慈溪县农业的第二大产业。 1986年12月8~9日该县召开了养蜂专业户代表大会暨养蜂协会年会:会议对12个养蜂生产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教训     
正我是一位退休老师,今年72岁,从1978年养蜂至今已经30余年。我是定地养蜂,蜂群放在屋檐下,巢门向西排列,少时3群,多时5群,利用休息时间管理,不影响教学任务。养蜂给我带来欢乐,特别是丰收时那股高兴劲,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时养蜂也给我带来经  相似文献   

10.
要想蜂群壮,关键勤换王从笔者多年的养蜂实践来看,养蜂要养壮,一个花期换一次新王。初学养蜂者,惜王爱王。看到养蜂书刊上记载蜂王寿命达3~4年,这样就产生了侥幸心理“这样可好了,培育一只王可使用多年”。他们任其自然,从不掐王毁弃老王。然而,这正是养蜂失败...  相似文献   

11.
杨德华 《蜜蜂杂志》2009,29(12):44-44
养蜂是我一生的爱好,从业余养蜂到辞掉工作专业养蜂,几十年来蜜蜂与我结下不解之缘。常年转战南北,追花夺蜜,历经风雨,饱受冰霜,尝尽酸甜苦辣,也领悟到养蜂带来的各种生活乐趣和丰收喜悦。好多事都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惟独令我心酸而又庆幸的一件事,至今难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安徽省饲养蜜蜂55万群(箱),是华东养蜂大省之一。2003 ̄2006年在绩溪等养蜂大县率先成立4个养蜂合作社。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到2011年6月全省养蜂(蜂业)合作社有41个,入社蜂农3 282户,养蜂约35万群(箱)。为推动养蜂合作社发展,省蜜蜂产业商会于2011年11月2日在合肥市召开"全省养蜂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会上代表谈到2011年上半年蜜价高养蜂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邢台县是全国养蜂基地县,现有蜂群1.5万群,养蜂工作者300多人。受严重干旱影响,蜜源植物长势差,不流蜜。一部分定地蜂场连饲料都成问题,特别是伏天过后,因旱情蜜粉源十分缺乏,为培养强壮的越冬蜂群,养蜂工作者积极采取转地和饲喂、治螨、合并等方法,保证强群饲养,培养更多的  相似文献   

14.
这次受场领导和同志们的委托,到杭州取经——参加全国养蜂研究协作会议,获得了丰收。杭州之行,不仅是学得了南北各地许多新的先进养蜂经验,而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了大丰收。通过这次会议,使我更明确的认识到:养蜂也和其他的工作一样,具有广阔的前途和高深的学问。这对于帮助坚定养蜂工作者的专业思想,进一步深入开展养蜂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10,61(7):18-18
养蜂目的是养壮群,夺高产。2009年,我每群蜂毛收入1185元,制约蜂群强壮的因素是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读了本刊2005年第1期所载《学无止境学以致用——记“季双三”丰收经验》一文,感到养蜂遇到困难,在平凡中找出办法,获得丰收,确是难能可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牡丹江地区东宁市有着几十年养蜂史,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业余者居多,就以我市来说,家庭养蜂的很多,而超过百群的专业养蜂场并不多。业余养蜂在饲养管理方面与专业养蜂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养蜂人应总结业余养蜂的特点,避免盲目追求和模仿专业养蜂的标准化、正规化。笔者根据实践谈点体会。一、群势应以中上等为好强群是丰收的保障,但对业余养蜂人来说,群势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控”,养蜂又获丰收──致蜂友的信1993年是我到黑龙江建场的第二年,也是我采用“数控养蜂法”的第二年,又获丰收。开春出窖时只剩36只王。从4月6日换脾至6月25日关王,繁殖期仅仅80天。椴花从7月10日至24日流蜜15天,产值11376.70...  相似文献   

19.
杨春红  张发 《蜜蜂杂志》2018,(11):32-32
养蜂生产中,选择到1只优良的种王,是获得丰收的有力保障;购到种王后是否能够让其发挥最大优势,和养蜂者后期对它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现就如何利用种王培育生产王的方法进行简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蜂王对养蜂的重要性众所皆知,因而养蜂人为了蜂王可以说是尝尽甘苦。对于百群左右大蜂场来说更是如此,每年要培育一二百只理想蜂王,谈何容易。而优质新王又是每年养蜂成败夺取丰收之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