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貉子的产仔率较高,一般一只母貉可产仔貉8~10只,有些母貉产得更多。由于貉哺乳的特殊性,超过母貉乳头数量的仔貉很有可能因吃不到母乳而“夭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分娩后因种种原因母貉死亡,导致仔貉没有母乳可食。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养殖户必须果断地采取为幼貉寻找“奶妈”的措施,以免受损。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种方法可行,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2.
仔貉培育是养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养好仔貉是养貉成败及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饲养者必须非常细致地做好仔貉及哺乳母貉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获得较高的仔貉成活率,保证仔貉的正常发育。 一、加强哺乳母貉的饲养管理 仔貉20日龄前全部靠母乳生活。因此,哺乳母貉的日粮应有利于泌乳。饲料除要求品种多样化,品  相似文献   

3.
1代养 叼人法把代养的仔貉放在产期相近的另一产仔母貉的小室门口,仔貉会因离开母貉或受寒冷刺激而发出叫声,母貉听到仔貉叫声,就走出小室,如母貉对仔貉无敌意,认为是自己的仔貉,就会把仔貉叼进小室给其哺乳.同味法把代养的母貉引出小室,插上小室门,然后用窝内垫草擦搓代养的仔貉,混入代养母貉所产的仔貉当中,一般情况母貉辨不出外来仔貉而给其哺乳,这种代养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白公貉和灰母貉交配产白色仔貉,一般有沿续性,也就是说上年1窝产几只白色仔貉,今年的比例也和上年差不多.举例说:上年有的母灰貉产12只仔貉,其中有1只自仔貉,今年产10只貉有2只是白仔貉;有的上年产10只仔貉,白貉的占5只,今年产10只貉,白仔貉占4只;有的去年产7只貉,有5只白貉,今年还产7只貉仔,白仔貉也是5只.  相似文献   

5.
《饲料博览》2007,(7):56-56
母貉产后第一次检查在产后12~24小时进行。貉的母性较强,产后一般守在窝箱中不离仔貉,不用强制手段很难将其与仔貉分开。检查时,轻轻打开后盖,戴棉手套的手慢慢伸入窝箱,母貉咬住手套不放,检查者顺势将母貉头部挤压在窝箱侧壁上,另一只手迅速卡住其颈部,两手扣紧将母貉拎出窝箱。另一人检查仔貉发育情况、只数、性别、窝箱的保温情况及母貉的泌乳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貉子是珍贵毛皮动物,在我国的东北三省及山东、河北等地区人工饲养已得到普及。每年的4~5月份,是貉的产仔季节,貉子的产仔率较高,通常情况每次可产仔6~12只,超过15只的也不少见。正常母貉的分娩过程在12小时之内便可完成,而个别母貉却因各种原因不能产出仔貉,当发现母貉生产严重超时或不能顺利生产时,即可断定为难产,如用助产方法仍不能产出仔貉时,建议采取剖腹产手术。貉子的剖  相似文献   

7.
母貉叼咬仔貉,一直是养貉户最感头痛的问题。有人调查后做过统计,约有1/10的母貉在产仔期发生程度不等的叼仔,通常情况是家庭养貉叼的比例高于饲养场,新貉高于老貉。母貉叼仔多发生在产后2—15天之间,先是一次叼1只,从窝里衔出来,放在笼网上,又觉得不妥复而衔进去,再叼出来,反反复复,有时一口叼两只,内外乱窜。有时  相似文献   

8.
1哺乳期的特点1.1仔貉哺乳特点哺乳期是母仔共处时期,此期母貉则大量泌乳喂食仔貉。仔貉尚不能取食,只能以母貉乳汁为生。由于母貉1胎往往产仔多只,所以仔貉的乳汁需求有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出现缺奶现象。而且1只母貉也难以独立承担过多仔貉的护养。因此有时需要人工哺乳或代养。  相似文献   

9.
<正>母貉叼咬仔貉一直是养貉户头痛的问题。据统计,约有1/10母貉在产仔期发生程度不等的叼仔现象,通常情况是家庭养貉叼的比例高于饲养场,新貉高于老貉。母貉叼仔多发生在产后2~15天,先是1次叼1只,从窝里衔出来,放在笼网上,又觉得不妥复而衔进去,再叼出来,反反复复,有时1次叼2只,内外乱窜。有时仔貉被叼断动脉或神经;  相似文献   

10.
一、原因 1.内分泌失调 母貉的妊娠、产仔和哺乳行为都是受激素调控的,孕酮是控制母貉产生母性行为的主要激素.当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其他性激素时,会影响黄体和孕酮的正常分泌,或者由于母貉在妊娠期营养不足影响到泌乳,使母貉不能正常地泌乳,失去了维持功能黄体的基础.黄体退化和孕酮水平下降,使母貉失去了母性行为,必然要引起食仔.在生产实践中,饲料问题也能引起母貉食仔.这说明母貉食仔与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 2.母貉泌乳不足 当母貉营养不良时泌乳能力下降,仔貉吃不饱或吃不上奶,对母貉纠缠不休甚至咬伤母貉乳房、乳头,会引起母貉烦躁不安而引起食仔.  相似文献   

11.
1母貉产仔前后的管理1·1人工拔掉母貉乳房周围的毛母貉在预产期前5天,由于乳腺高度发育的刺激,一般都会自动拔毛。个别母貉如果不拔毛,可人工拔掉乳房周围的毛,露出乳头,以利于仔貉哺乳。对于这些母貉,如果不实行人工拔毛,则会因母貉腹部毛过密、仔貉出生后找不到乳头、吃不到奶而饿死。人工拔毛时要轻抓母貉,不要强行硬抓,以防母貉过于激烈扭动而造成早产。产仔前过于频繁地抓母貉容易掉仔;刚产仔的母貉,因护仔性特别强,也不宜经常抓。1·2给母貉加喂VC仔貉出生后7天之内易患红爪病,表现为4爪红肿,个别的可出现溃疡,吱吱叫,到处乱爬,不吃…  相似文献   

12.
一、仔貉分窝的基本原则1.不宜过早分窝,要根据天气和仔貉身体状况灵活掌握。2.分窝时要按出生早晚循序渐进。二、仔貉分窝方法理论上提倡仔貉出生45天以后就实施分窝,但今年的同期温度比往年普遍偏低,仔貉的身体机能和发育受到了很大影响,仔貉长势不如往年,还需要在母貉的呵护下加强营养,等仔貉身体条件达到自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母貉在发情季节往往发生配不上的情况,其中一种原因是漏配。1漏配原因1.1发情特早母貉发情时间一般为2月10日至3月10日,有些老母貉或者是性成熟特别早的幼貉如果在2月上旬前发情为特早发情。一些初养户往往认为这个时期不能发情而被忽视,一旦错过这个时期,母貉结束了发情,误认为不发情,造成空怀,损失了1窝仔。过早发情的母貉占不到1/10。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养貉户反映,母貉产仔后有咬死或吃掉仔貉的现象。经我们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占产仔母貉的7%左右,影响养貉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反应极敏感,在本能保护作用的促使下,产仔母貉将新生仔貉叼起,在笼内乱  相似文献   

15.
<正>貉附红细胞体病是毛皮动物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经媒介生物传染的疾病。近年来,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哺乳期仔貉和断奶后的幼貉发病较多,是引起仔貉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发病情况2018年6月20日,文登区某镇一养殖户饲养的600只幼貉陆续发病,养殖户自己投喂过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剂及白头翁散等药物,效果均不明显,先后死亡30余只,遂来兽医门诊就诊,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某养殖场养了1只4年生的种公貉,其体重12.5kg,针毛黑亮短平,红底绒毛厚,配种能力强,没有择隅的习性,逢母必配,而且很难配的母貉也能配上,因此主人舍不得淘汰.这个养殖场从外地购进类似该公貉的1只母貉,主人想用此公貉配此母貉,以便把公、母貉的优点传下来.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母貉在妊娠期和产后仔貉发生早期死亡的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1985年以前,人工养貉在河南省还是一项空白。1985年秋,西峡县、滑县先后从黑龙江、吉林省等地引进种母貉80只、种公貉41只,分别安排在一些专业户分散饲养。1986年秋,信阳市、嵩县、西峡县又分别从上述两省引入种母貉20只、种公貉14只。经过两、三年的繁殖,目前全省已有种貉2000余只,为发展养貉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母貉的产仔泌乳期包括分娩与哺乳,是确保仔貉成活及哺乳期问仔貉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期的中心任务是如何提高泌乳量,提高成活率。这是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为此。在饲养管理上要供给母貉足够营养,且催乳和增强泌乳力的饲料,使母貉能分泌足够的乳汁,创造良好的哺乳环境。1乌苏里貉产仔期的饲养此期日粮配合要全价、营养丰富,但为了催乳,可在日粮中补充适当数量的乳类饲料。如牛奶、羊奶及奶粉等。如无乳类饲料,可用豆汁代替,可多补充些蛋类、小杂鱼等饲料。  相似文献   

20.
1母貉为什么叼仔、吃仔狐、貉、貂等一些野生动物往往有叼仔、吃仔现象,这种现象也广泛存在于一些弱小的野生动物和家畜中,比如老鼠、野兔、家兔、猫。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叼仔、吃仔?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一些弱小的野生动物常是凶猛动物的食物,当这些弱小的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