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稻暝在南宁市郊区一年发生5 ̄6个世代,主要以第二代,第四代(或第五代)危害早晚稻。卵历期4.5 ̄8天,幼虫期18 ̄30天,蛹历期5 ̄10天,成虫寿命2 ̄6天,在幼虫孵化始盛期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借助风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取的资料,计算了冀西北半干旱风沙生态类型区9种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其变异特性和在一定精度要求下粗糙度与样本容量估计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粗糙度差异显著,这与作物残茬、耕作类型等密切相关;地表粗糙度愈小,变异系数愈高,在同一给定相对精度下样本容量估计值越大,粗糙度与样本容量呈对数型负相关;同一下垫面相对精度要求越高,样本容量估计值越大。在划分粗糙度等级并给出相应的相对精度基础上,提出兼顾操作性与监测精度要求的样本容量估计值为100组。  相似文献   

3.
酒糟对旱地土壤培肥及小麦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豫西旱区红粘土N120P90的施肥量基础上,每公顷增施3.75万kg ̄7.5万kg酒糟,小麦增产10.2% ̄12.8%,土壤全氮增加18.6% ̄28.6%,全磷增加26.0% ̄42.41%,有机质增加20.3% ̄24.4%,土壤保蓄水分能力明显增强,酒糟氮无机氮各半与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最佳,比等量无机氮和磷肥配施产量提高23.8%,增产达显著水平,氮肥利用率提高98.9%,土壤供氮量减少18.6%  相似文献   

4.
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江苏大豆孢囊线虫和番上的南方根给线虫卵中筛选分离到厚壁孢子轮枝菌。琼脂平板法测试这种食线虫真菌有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能力,发现一菌株的卵寄生率达90.8%,高于同时分离到的淡紫似青霉。试验还表明不同来源的菌株,卵寄生半差异很大。温室盆钵试验60天结果,0.1%的菌剂用量即可明显降低番茄上的南方根结线虫幼虫群体数量和根结指数,卵寄生率可达53.7%。该菌在根围土壤和根表面的残留量分别是3.7×10 ̄5个菌落/克土壤和6.3×10 ̄5个菌落/克根。菌剂处埋对番茄植株的影响,1%的用量,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重3.3克,每克根长比对照增长近1倍。各处理的番茄根和叶片均未出现任何病斑。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田改土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耕地上,采取人、机结合修建“改土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法,辅以作物单作套种,覆盖保墒措施,优良品种配制等一系列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坡地生产力,使有限降水充分高效利用。在严重春早气候年份下,取得了较高的产量,保墒率提高12.5%-14.7%,雨季蓄墒期土壤水分比传统耕作增加24.4 ̄39.4mm,土壤蓄墒率达到45.1% ̄58.7%,比传统耕作法提高29.7% ̄54.7%。作物  相似文献   

6.
根据旱农地区对坑田机械的要求,研制成IEX-60型坑田机,并在此样机上,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测试和分析了钻头转速、土壤组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对坑田机钻头扭矩、功率消耗的影响,为堤进一步研究坑田机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和农田土壤重量含水率年际、年代际和年内动态变化进行气候趋势系数法、气候倾向率法和变异系数法等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与农田同期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7年以来,0~50 cm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农田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大趋势,增大幅度3.062%·10a-1~10.848%·10a-1;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中间土层快上下慢,但趋势不显著;20世纪末本世纪初和2004—2010年两个时段农田土壤含水率增大,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减少趋势极显著体现在前一阶段,而近 年来增减趋势不显著,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均大于前一阶段,但牧草生长高峰期夏季变小。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化相同,春季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其后极显著下滑,农田由于耕作性失墒等影响,土壤含水率下滑幅度大于草地。  相似文献   

8.
50%丰登稻草失可湿性粉剂防治抛秧田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稻特利可湿性粉剂和10%苄黄隆可湿性粉剂,稻草失药后22d的株防效为77.3% ̄91.2%,鲜重防效为82.5% ̄93.5%;尤其对莎草和鸭舌草的防效达100%,其次是对稗草的防效,株防效为80.0% ̄93.3%。鲜重防效为76.2 ̄88.5%。在生产上建议每666.7m^2用35 ̄50g。  相似文献   

9.
旱地红富士果园土壤营养诊断和施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土壤测定和肥料调查,研究了27个旱地果园的土壤营养和施肥状况。结果得知,有机肥,化肥N、P2O5和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是65.6,0.99,0.38和0.11kg/株,1kgN和P2O5分别可增产苹果9.6和8.4kg;果园之间各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在11%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用36-1菌液分3种方法处理水稻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和芽长度,结果表明,0.5%和1%菌液保湿稻种直至发芽,显著促进稻种发芽和芽的伸长,随浓度升高而促进作用逐步减退,7%浓度菌液无促进作用,高到10%时明显抑制;用100%浓度菌液浸种,处理0.5h对稻发芽和芽伸长无任何影响,浸1 ̄4h能促进发芽,其中2h最佳,浸8h对发芽和芽伸长均有抑制;在固定的5h中以不同浓度浸种,结果是50% ̄75%浓度促发芽  相似文献   

11.
滴灌棉田土壤水分测点最优布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滴灌棉田土壤剖面水分测点的最优布设方案,2009年在棉花生育期内采用取土烘干法对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壤质量含水率进行连续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剖面内不同观测点垂直方向上各层次土壤含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R型谱系聚类法对剖面内各观测点8个土壤层次的土壤含水率变量进行分类,筛选出适合膜下滴灌棉田墒情观测的土壤水分测点布设方案。最后利用2007年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水分测点布设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0 cm、32.5 cm和50 cm处3个观测点,各观测点垂直方向上0~10 cm、20~30 cm、40~50 cm和60~80 cm深处4个层次12个测点的土壤含水率能较好地反映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信息,可作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探头的布设点。  相似文献   

12.
半湿润偏旱区旱地麦田保护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表明,在半湿润偏旱区,旱地麦田夏闲期采用免耕、深松结合秸秆覆盖能增加雨水的入渗,提高土壤贮水量。其中免耕秸秆覆盖夏闲期2m土体比传统耕法多蓄水9.9 ̄11.5mm,增产12.1%;深松秸秆覆盖夏闲期比传统耕法多蓄水25.8 ̄34.9mm,增产14.3%。在相应耕法夏闲的基础上麦播后再采用秸秆连续覆盖,则能降低土壤水的蒸发损失,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耕法比较,免耕和深松播后覆盖分别增产9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低温和气调对鲜荔枝作检疫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在O2含量约为1% ̄5%,CO2约5% ̄6%和在2℃低温下处理13d的气调和低温综合处理技术,可完全杀死人工接种在荔枝鲜果中的桔小实蝇的卵和幼虫,不影响荔枝鲜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7种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径向基函数法、全局多项式法、局部多项式法、普通克里金法、泛克里金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对小海子灌区(南疆典型灌区)土壤含水率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率介于4.99%~24.99%,变异系数为27.6%,属于中等变异,且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指数模型拟合变异函数的效果较好。(2)对于同时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小海子灌区,将确定性插值径向基函数法应用于土壤含水率插值的精度较高。(3)通过对灌区表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图的分析,发现小海子灌区春播前土壤含水率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规律,且受地下水位及灌溉措施影响较大;表层土壤含水率大于15%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4.9%,从整体上看,灌区西南部与中部的土壤含水率已达到播种要求,东北部地区达到“干播湿出”的播种要求,灌区可安排相应的春播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抗旱播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播种期严重干时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3种播种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0cm-20cm土壤不量在11%-15.4%的范围内,抢墒播种,小麦出苗早,出苗率可达90%以上,苗情发育较好,产量最高可达1909.5kg/hm^2-4650kg/hm^2;0cm-20cm土壤不量在8%以下时,干旱寄种,比雨后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5以上,苗情稻优,产量可达543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对格氏线虫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研究表明,格氏线虫在土壤中的扩散速度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加快,在19%含水量的土壤内,48小时可横向扩散40cm以上。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粘质土壤中,其扩散速度也是较快的。格氏线虫在含水量18%的土壤中16小时后可下潜18cm深。在土壤表面或较湿润的植物叶面线虫也能扩散并侵染寄主,但在土壤表面的横移能力较差,48小时仅移动10 ̄15cm。在花生田内,将格氏线虫施在地表后,线虫在48小时、96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看,综合看,盐碱地秸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  相似文献   

19.
选择合适的插值预测模型对揭示干旱区绿洲地下水与表层土壤特征空间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克里雅绿洲实测地下水(埋深、电导率、水温)与表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土温)数据,系统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方法(RBF、IDW、Ordinary Kriging)对不同特征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里雅绿洲区域地下水埋深主要在3 m以下,电导率在5 m S·cm-1以下,温度在15℃以下;表层土壤含水量主要在0.5以下,电导率在2.5 m S·cm-1以下,温度在13℃以下。地下水埋深采用RBF插值的精度较高,电导率采用IDW的精度较高,水温采用RBF的精度较高;表层土壤含水率采用Kriging插值的精度较高,电导率采用RBF的精度较高,土温采用RBF的精度较高;除土壤含水率外,其余指标采用对数转化后插值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子浅层测湿精度率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中子仪浅层测湿精度率定方程的建立,以烘干法为比较基准,进行了大田标定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分层分段法在整个浅层率定过程中表现最优;由深层率定方程推求浅层土壤含水率的间接推导法不能改善整个浅层土壤中子测湿精度;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双曲线方程作为整个土壤浅层率定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稳定,试验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