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草地研究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草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章主要论述了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草地景观变化、草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并概述了3S技术在草地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前景。提出应加大3S技术集成的深度,加强在草地保护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草地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延伸到研究草地空间规划和决策方面,以便科学利用和管理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内外基于3S技术在景观变化分析和景观生态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领域主要的研究观点、研究成果,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目前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应用中的局限,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宇  肖笃宁等 《林业研究》2002,13(2):98-102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90年代期间景观生态学文献及论著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学研究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不完全统计,中国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发表有关文献619篇以及中、英文著作13部,其中90% 以上是在国内发表的。基础理论方面和应用方法的文献分别占39.6% (245篇)和23.6% (146篇)。依据不同的研究内容,中国90年代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被分为9类。城市景观生态学的文献数量排列第一,占全部统计文献的13.4%;其次是区域、流域景观,寒区、旱区景观,森林景观,生境与生物多样性,农业景观,湿地景观,城郊景观以及植物景观。根据分析结果,作者对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表3参42。  相似文献   

4.
赵琛  覃林  谭玲 《绿色科技》2014,(4):60-62
指出了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是现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数学工具的不断引入,出现了大量的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在近十年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最新景观数据获取及处理、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动态模拟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实际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当前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暴露出的一些不足:突出反映在格局指数的滥用,以及对景观格局时空分布与城市化这一生态学过程相互关系的忽视。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12,(9):107
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本书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天山  郑寒 《绿色科技》2014,(9):160-163
指出了乡村景观分类是进行乡村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景观分类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多局限于中、宏观尺度的研究,而对小尺度的直接服务于乡村景观规划的村级景观分类研究较少。针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的发展要求,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3S技术和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对龙龛村进行了小尺度的景观分类研究,为龙龛村景观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3S"技术(RS、GlS、GPS)作为技术支撑,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规划区的植被覆盖度现状,为规划该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植被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景观等,以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乡村景观生态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和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等研究居多。此外,运用3S技术和模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国内外应用重点。而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人居环境安全,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学与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将来发展需要解决与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现状分析,讨论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福建省湿地研究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其境内的湿地资源地域特点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岸湿地分布省。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研究中“3S”技术的应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福建省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福建省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起步迟、资金投入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今后福建省应着重做好应用“3S”技术对全省湿地资源状况全面清查与制图,抓好几个重要典型湿地综合研究,应用web技术加快福建省湿地科研的步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分析的途径为: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使用图象处理系统对其进行分类,获取生态系统景观类型图,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计算斑块的数目、面积、周长等斑块特征,在此基础上计算各种景观指数,进行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火动态监测中3S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林火监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阐述国内外林火监测中应用3S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3S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特点及目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遵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物种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学"等设计原理,提出"小群落混交"的群落生态设计方法,以及包含营林工程体系、辅助工程体系、保护工程体系、环保节能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5S模块化"设计途径,并对广深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深圳段进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卫星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得到成都市城市景观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景观要素,特别是城市森林的面积、景观元素的特征值以及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Forest landscape ec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dscape ecolog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landuse planning in recent decades and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from resource managers and scientists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Reviews of landscape ec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whereas forest landscape ec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receive relatively fewer review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advances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China and then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forest park designs, urban greenspace plan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eco-hydrology. Finally, the problem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ecology in China, such as inadequate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lack of basic research on patterns and processes, basic data shortage and model usage problem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suggest a future direc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ec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