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长治市石灰岩山地大红袍花椒管理粗放,花椒产量低,效益不高的情况,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从2003年开始在平顺、潞城、黎城建立试验示范园定位研究石灰岩山地大红袍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花椒坐果期用30 mg/kg的GGR6号喷施叶面,10年生花椒平均单株干椒产量最高达到0.99kg,比对照提高了39.7%;10年生椒园覆盖地膜,其投入产出比为1∶3.2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粉剂2500倍液防治花椒牙虫,防治率达到96.9%,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冕宁是一个花椒主产县,为了解花椒产量与海拔的关系,采取全面普查和高产单株重点调查的方法,调查正路花椒和大红袍两个栽培品种,通过测产,将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下:①普查计算了解到海拔对花椒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生长在海拔2400米以下的产量随海拔降低而增高。海拔到2400米以上则产量减低。②重点调查全县单株高产树,结果,近三年花椒单株产量达到干椒皮20斤或鲜椒果95斤有:1、海拔到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山地山花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发挥野生经济植物山花椒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多种实用的林业技术措施,在大连地区宜林山地栽植山花椒。既扩大山花椒数量分布和经济产量,又提高生态防护效能,促进当地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果实膨大期不同叶面喷水量、喷水时期对大红袍花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水能明显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0.5h、1h和1.5h等不同喷水量的单株产量分别为5.4、9.5和7.3 kg,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2.50%、97.92%、52.08%,其中喷水量1h的增幅最大;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等不同喷水时期叶面喷水对花椒单株产量、皮籽比、果径和果色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单株产量分别为7.2、9.5、6.8和6.3 kg,其中中午喷水的单株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韩城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地貌,客观地决定了山地花椒在我市花椒基地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山地花椒往往因其生存环境较差,长势、产量甚至品质明显劣于川原花椒。去年7月,我市“科技兴林示范市”建设工程启动后,按照《韩城市“科技兴林示范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安排,我们在乔子玄乡设立了山地花椒丰产示范项目,以王村、冶户沟、迪  相似文献   

6.
山丘瘠薄旱地花椒低产园,采用整地施肥、覆盖树盘、合理修剪、防治害虫等措施,花椒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88年亩产量达到104.3公斤,较试验前的1985年增产430%。该项技术经过推广,到1988年,全县花椒产量由1985年的100万公斤,提高到190万公斤,全县3年累计增产180万公斤,增加收入1440万元。  相似文献   

7.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im)属坛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是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调查统计,长治市现有花椒种植面积中,属石灰岩山地类型面积的有10.6万亩。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花椒产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山地干旱阳坡花椒产量、品质较低,花椒发展较落后,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山区农民经济收入。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从2004年开始定位研究山地干旱阳坡花椒丰产栽培技术,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平埋压苗”栽植技术、滴灌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叶面施肥技术等),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生根粉、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椒树抗性增强、发育快、挂果早、稳产、丰产具有显著效果。现将山地干旱阳坡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花椒是韩城农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花椒大面积的发展.劣质品种蜂拥而上。花椒的单位产量、质量和效益明显下降.针对劣质低产花椒园进行嫁接改造。  相似文献   

9.
行式树盘覆膜对旱区山地椒园结果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林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3):63-63,66
针对本地退耕还林后,无灌溉条件山地花椒园生长结果较低的实际,采用行式(两侧)树盘覆膜技术,起到了增温、保墒的效果,促进了山区椒园的生长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花椒园对嘉灵(果树专用,复合微生物菌肥)、释能丹(果树专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花椒专用型),采用放射状、穴状和环状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了花椒千粒重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均能大幅提高花椒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虎天牛是花椒的重要害虫其分布面广,危害严重.是花椒产区的一大灾害.近年已有一些文献对花椒病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报道.但极少涉及生物防治的内容.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提升对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认识.本文就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控制花椒虎天牛的研究状况和田间防治的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林复合系统中,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是目的物种和间作作物竞争的结果,因而可以看作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杂草系统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现状。结果表明:(1)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248.57g·m^-2,杂草生物量占82%,花椒仅占18%;(2)该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和杂草生物量在水平空间上呈均匀分配,而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加深呈负指数分配,其表达式分别是Y=1024.6exp^-0.5254x(R^2=0.9688,x为土层深度,cm)和Y=1187.2exp^-0.6889(R^2=0.9989,x为土层深度,cm);花椒根量均匀分配于垂直空间,而在水平空间上呈负指数式分配,其表达式为Y=118.3exp^-0.3817x(R^2=0.8215,x为距树干距离);(3)花椒吸水根生物量均匀分配于地下空间,杂草吸水根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吸水根总量的81.11%分配于0~15cm土层,而15cm以下土层仅占18.89%;(4)所研究的256个500cm^3的取样单元中,花椒和杂草吸水根的重合率50.4%,非重合率49.6%;然而在127个吸水根非重合单元中,花椒吸水根仅占29.1%,杂草吸水根却占了70.9%。文中根据花椒和杂草地下空间生物量的分配现状,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中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桑拟轮蚧在竹叶花椒上的发生危害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受椒树的树龄、品种、种植模式、经营管理以及海拔和气候条件等因子影响,可通过改良品种、种植抗虫品种、加强经营管理和椒农混作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危害。危害发生后可通过刷壳涂干、更新复壮、药剂防治进行综合治理,药剂防治以吡虫啉.杀扑磷效果较好,1龄若虫发生盛期用药,防治效果达98.39%;2龄若虫介壳形成后用药,防治效果可达84.49%。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通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重灾区的16个县104个乡镇4489.3公顷林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受干旱影响较大的是新造林地的林木和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则表现出很大的耐早能力,对林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可提高林木抗御干旱能力。调研还表明受旱较量的树种主要有:桤木、巨桉、杉木和葡萄等,受旱稍重的树种主要有:杨树、绵竹、麻竹、慈竹、茶树和花椒等,受旱较轻的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柏木、大枣、油桐和枇杷等。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integrating probabilistic sampling and estimati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referred to as forest inventory by compartm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two strateg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owing stock volume using two-phase sampling, namely: (i) relascope basal area estimation performed on first-phase sampling points followed by volume estimation performed on a sub-sample of points selected in the second phase; (ii) ocular evaluation of growing stock volume performed on first-phase sampling plots of fixed size followed by volume estimation performed on a sub-sample of plots selected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the auxiliary information gathered in the first phase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double-expansion estimator of total volume which depends solely on the second-phase sample with the two-phase ratio estimator which instead calibrates the double-expansion estimator on the basis of first-phase information. Conservative estimators of sampling variance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are derived for both the estimators. As is usual in forest inventories, first-phase sampling is assumed to be performed on a systematic random grid while three different schemes are considered for drawing the second-phase sample: simple random sampling without replacement,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3-P sampling. The performance of double-expansion and ratio estimators under the three schemes adopted in the second phase is empirically checked by means of a simulation study performed on a real compartment in a beech forest of Central Ita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auxiliary information generated in the first phase constitutes a very effective way of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volume estimation at the compartment level, with a moderate increase of fieldwork.  相似文献   

16.
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中幼林低密度控制及深抚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1993,29(4):373-378
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缺乏,从而普遍采用低密度控制,即加大造林株行距,加大疏伐强度、减少疏伐次数,以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获得收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重要用材树种,生产中通常采用多次下层间伐方式。本文对杉木中幼林一次性间伐的合理保留密度即主伐密度以及深抚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一、试验地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Ⅰ区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地理坐标为114°36’E、27°42’N,地处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海拔130-220m,属丘陵山地。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厚度为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约为25cm。土壤容重为1.2(g/cm~3)左右,pH值为4.4-4.8,有机质含量约为2.5%。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590.9mm,降雨量集中分布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5%,年均蒸发量1503.8mm,相对湿度80%,1月平均最低温度-5.3℃,无霜期270天左右。主要林下植被为:杜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两种生于杨树上的多孔菌,杨生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和西伯利亚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ibirica(Penzina&Ryvarden)Penzina&Kotir.)。根据所采集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杨生薄孔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形,造成杨树木材褐色腐朽。杨生薄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该种与垫状薄孔菌(Antrodiapulvinascens(Pilat)Niemel )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macra(Sommerf.)Niemel 较类似,但垫状薄孔菌的担子果不形成真正的菌盖,其担孢子为椭圆形,菌丝组织中无结晶体存在。大孔薄孔菌也生长在杨树上,但该种只形成平伏的子实体,其孔口和担孢子均比杨生薄孔菌大。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盖状、白色、肉质,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生长在杨树活立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该种与同属的松软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pumea(Sower by:Fr.)Pat.很接近,但后者的孔口为圆形且完整,其担孢子比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的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由一个地区分销中心和多个不同的零售商组成的地区分销系统,假设顾客需求是随机的价格弹性需求.在基于价格折扣的联合决策供应链契约下,由地区分销中心提供一个价格折扣,以系统各成员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地区分销系统的利润优化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期以来一些著作和许多技术人员所认定的“零件表面在高频淬火时产生较高的残余压应力,对提高其耐磨性有利”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观点基本是不正确的.同时,用具体的数据阐明:采用合理的回火处理,在零件表面硬度降低不大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摩擦表面的这种残余压应力,才是减少磨损的正确方法,并对最佳回火温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外许多国家在自然灾害的治理中, 把治山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日本即是一个典型, 欧洲多山国家亦是如此.本文对亚太和拉美地区几个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治山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对我国的治山工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