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灰化土(Aquods)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Cd2 (0、5、10、20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每钵接种8条蚯蚓(Pheretimasp.)、接种菌根(InoculumEndorize-Mix2)和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并种植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研究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Cd污染土壤中速效养分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上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菌根浸染率不受添加Cd浓度的影响,平均浸染率为22%,加入蚯蚓能使菌根的侵染率提高9%。在Cd污染的土壤上,引进蚯蚓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接种菌根对黑麦草地上部分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与只接种蚯蚓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只接种蚯蚓或菌根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N、P的含量,而对速效K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菌根与蚯蚓并不存在着增加土壤中速效N、P、K的协同作用。蚯蚓、菌根均能增加黑麦草对N、P的吸收,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促进了黑麦草对N的吸收,但没有促进对P的吸收。不论只接种蚯蚓或菌根,还是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均不能促进黑麦草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全灭菌环境下的土壤五氯酚(PCP)污染模拟实验,分别测定水提取态、乙醇提取态、腐殖质固定态以及蚯蚓生物累积态PCP的变化,研究添加两种不同蚯蚓品种(赤子爱胜蚓和壮尾环毛蚓)和堆肥对土壤PCP老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2d的培养期内,水提取态PCP在全灭菌土壤对照和添加灭菌堆肥的处理中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存在明显的老化效应。在蚯蚓处理中,水提取态PCP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蚯蚓促进土壤PCP的解吸附,这主要与蚯蚓的生物扰动作用以及调节土壤pH趋向中性的作用直接相关。培养结束时,蚯蚓能够有效促进土壤PCP向腐殖质固定态转化,并进一步促进PCP的去除,这与蚯蚓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促进PCP的化学还原转化作用以及蚯蚓自身对PCP的消解作用有关。壮尾环毛蚓比赤子爱胜蚓更能有效促进PCP的转化与去除,这与两者的生活习性不同有关。灭菌堆肥对全灭菌土壤PCP向其他形态转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不仅能促进废弃物分解,有机物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还可以促进微生物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修复。该文探讨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期为改良贫瘠土壤、发展新兴饲养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控制病虫害、促进土壤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壤生物肥力的目的,通过设置土壤消毒配合蚯蚓粪及蚯蚓接种,研究设施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对草莓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消毒配合蚯蚓接种方式能显著增加第一片叶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草莓开花比例和草莓鲜果产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37.81%、230.64%和15.45%;土壤消毒—蚯蚓粪和土壤消毒—蚯蚓粪—蚯蚓接种2种培肥方式均能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增幅依次为36.01%、14.67%、22.30%和19.58%,同时均能增加土壤中2 mm粒级的团聚体,土壤消毒—蚯蚓粪—蚯蚓接种处理含量最多为7.00%。土壤养分和团聚体含量及草莓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莓百株开花数和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蚯蚓粪的使用对草莓开花数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近日,来自法国、印度的科学家在北京向人们介绍了他们合作研究完成的“利用蚯蚓作用的有机培肥技术”。 蚯蚓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蚯蚓的排泄物中富含可培肥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和腐殖质,能在根系附近释放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蚯蚓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同时还可以促进与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在根上定植,而这种菌根可以帮助根系吸收水分和氨、磷及其他营养。 此外,蚯蚓可以控制寄生性线虫的群体,蚯蚓活跃时线虫数目减少。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蚯蚓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科学家认为有必要研发一种技术来促进蚯蚓的活  相似文献   

7.
蚯蚓对黑麦草在土壤体系中镉迁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蚯蚓在高浓度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以便为进一步利用蚯蚓改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灰漠土为供试土壤,在两种Cd浓度(200和500 mg/kg)处理下,模拟高浓度Cd污染土壤,设置了接种不同数量(10、30和50条)蚯蚓和不加蚯蚓的对照处理,并种植黑麦草以研究高浓度Cd污染土壤中不同数量蚯蚓活动对黑麦草富集Cd的影响.[结果]加入蚯蚓提高了黑麦草的生物量,在2个浓度的处理中加入10条蚯蚓黑麦草生物量增长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35.8;、146.3;.在200 mg/kg Cd处理下,蚯蚓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浓度,30条蚯蚓对黑麦草地上部Cd的富集影响最大.在500 mg/kg Cd处理下,蚯蚓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Cd浓度,但对地下部Cd浓度影响不显著.[结论]蚯蚓活动不仅能促进黑麦草生物量的增长,而且能促进黑麦草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来自法国、印度的科学家在北京向人们介绍了他们合作研究完成的“利用蚯蚓作用的有机培肥技术”。 蚯蚓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蚯蚓的排泄物中富含可培肥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和腐殖质,能在根系附近释放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蚯蚓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同时还可以促进与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有机种植条件下探讨蚯蚓粪肥对番茄产量、抗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有机栽培常规施用的牛粪—菌菇渣相比,蚯蚓粪肥能较好地提高番茄抗病性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蚯蚓粪肥能稳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水溶性盐浓度,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分,它们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排水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等方面的作用早为人们所知。近年来,随着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人们注意到土壤污染不仅影响蚯蚓的数量与分布,同时还会使污染物质在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作用。土壤污染对蚯蚓的影响后果,不仅限于蚯蚓本身,还会影响到土壤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拟通过调控土壤的化学性状(添加腐植酸)、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添加蚯蚓粪、蚯蚓蛋白菌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3种物料相对于单施化学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及对养分的吸收量,但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2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都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4.2%和18.2%(P0.05);添加菌肥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使碱化度和pH分别下降了9.5%和1.1%(P0.05);添加蚯蚓粪处理使土壤CEC含量增加了3.2%,且能降低土壤中全盐含量;添加腐植酸使有机质提高了4.3%,并降低pH(P0.05);添加菌肥或蚯蚓粪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0.05);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处理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低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因此,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化学肥料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能够改善土壤的性状,促进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蚯蚓粪对豇豆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K(对照,不施肥)、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根系分级、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呼吸及代谢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其中细菌数分别较CK,CF和VC处理增加124.13%,70.48%和17.83%。施用蚯蚓粪明显促进了豇豆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但降低了代谢熵,其中,土壤微生物呼吸分别比CK,CF和VC处理增加64.91%,36.23%和16.05%,而代谢熵分别下降10.85%,9.06%和5.32%。与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域的影响较小。综上,施用蚯蚓粪相比单施化肥能明显改善豇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且能显著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尤以蚯蚓粪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接入白腐真菌、蚯蚓和蚓粪,研究了通过蚯蚓及蚓粪的作用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30 d的黑暗培养试验里,土壤中菲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蚓粪和蚯蚓自身均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但蚓粪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蚯蚓的作用;在100 mg·kg-1菲处理浓度下,蚓粪处理中菲残留浓度在培养的第4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加入白腐真菌的土壤中,蚓粪和蚯蚓都能促进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且显著高于只接入白腐真菌的处理.同时加入蚯蚓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性虽然在一直下降,但蚯蚓的加入减缓了酶活性的下降趋势,从而使得蚯蚓提高了处理中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而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的LiP和MnP酶活性变化则要相对复杂,在培养前、中期,两种酶的活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在培养后期,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因此,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处理的菲浓度在培养后期才与只加入白腐真菌的处理产生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蚓粪和蚯蚓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籽粒苋实验法,研究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对公路工程损毁赤红壤肥力修复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接种20条赤子爱胜蚓(20Ef)、接种20条壮伟环毛蚓(20Ar)以及分别接种10条赤子爱胜蚓和壮伟环毛蚓(10Ef+10Ar)。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处理后,籽粒苋株高、茎粗、生物量和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接种表栖型赤子爱胜蚓较接种内栖型壮伟环毛蚓更能促进籽粒苋植株生长和养分累积,但组合接种效果低于单独接种,呈现出20Ef20Ar10Ef+10ArCK的趋势。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快速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利于作物吸收,促进作物生长。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与蚯蚓生态类型、接种地土壤性状关系密切。在土壤修复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接种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和添加适宜有机物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蚯蚓是一种常见的陆生环节动物,其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蚯蚓可作中药材和水产动物饲料,也可处理粪便,还能促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一、养殖基地选址蚯蚓养殖要避开基本农田,可选择荒坡地或果园进行,最好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水源干净充足的地方。室外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室外环境下,  相似文献   

16.
蚯蚓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在维持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降解及营养矿化循环、改善微生物群落等方面有重要生态作用.此外,蚯蚓可以抵御高浓度土壤污染,对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均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利用其修复污染土壤具有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等优势.蚯蚓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积累、转化降解作用较为复杂且与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蚯蚓修复土壤污染的潜能、影响因素及机理,同时展望蚯蚓修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修复土壤镉污染,解决植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问题,本试验以北京西南郊衙门口污灌土(土壤全镉含量为3.45 mg·kg-1 )为供试土壤,采用蚯蚓-甜高粱复合系统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对照、种植甜高粱(每盆5株)、接种蚯蚓(每盆12条)和种植甜高粱并接种蚯蚓4个处理,研究了杜拉蚓对能源植物甜高粱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杜拉蚓能显著增加甜高粱的生物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6.02%和31.52%;投加蚯蚓的处理提高了甜高粱对Cd的吸收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总镉含量平均每盆分别提高了8.89和43.18×10-3 mg;蚯蚓处理提高了土壤中NH4Ac-Cd的含量,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45 d后使土壤有效镉提高了9.8%。此研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修复土壤镉污染,解决植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问题,本试验以北京西南郊衙门口污灌土(土壤全镉含量为3.45mg·kg-1)为供试土壤,采用蚯蚓-甜高粱复合系统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对照、种植甜高梁(每盆5株)、接种蚯蚓(每盆12条)和种植甜高粱并接种蚯蚓4个处理,研究了杜拉蚓对能源植物甜高粱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杜拉蚓能显著增加甜高粱的生物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6.02%和31.52%;投加蚯蚓的处理提高了甜高粱对Cd的吸收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总镉含量平均每盆分别提高了8.89和43.18×10-3 mg;蚯蚓处理提高了土壤中NH4Ac-Cd的含量,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45 d后使土壤有效镉提高了9.8%.此研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苏打盐碱土中有机物料的转化,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机碳含量,利用蚯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外源微生物(类芽孢杆菌C1)研究二者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苏打盐碱土中水稻秸秆和牛粪混合物的降解、有机碳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下,水稻秸秆和牛粪混合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0%、40.9%和72.1%,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分别增加了65.8%、18.2%和25.5%,水溶性有机碳(WEOC)含量分别提高了63.5%、1.6%和26.3%。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均能使WEOC的前体物从植物源向微生物源转化,从而增加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比例;蚯蚓还可以促进WEOC中类腐植酸物质的生成,降低土壤的老化程度,并且与菌株C1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均能够增加真菌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子囊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蚯蚓的作用与土壤中SOC、WEOC含量和WEOC紫外吸收特征值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蚯蚓与菌株C1单一或联合作用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向更有利于有机物料转化的功...  相似文献   

20.
对蚯蚓堆肥发展的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综合近年的研究情况,分析蚯蚓堆肥未来的发展方向。蚯蚓堆肥自身具有良好的结构,并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激素。蚯蚓堆肥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吸附更多的重金属离子。蚯蚓堆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在盐渍化的土壤中,蚯蚓堆肥可以显著增强作物对盐胁迫的抗性;在连作的土壤中,蚯蚓堆肥可以控制土传病害的传播。蚯蚓堆肥可以消耗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肥料、土壤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