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文将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水泊型和城郊型四类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探讨每一种模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之间能量互换与循环。并通过对典型县市的生态模式运作分析,为江西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雅安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中与生态农业建设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指标和建设目标,并提出应从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区划,加快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绿色食品大市建设,完善衣业产业化机制及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与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生态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桂西资源富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特点,为各分区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使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以县为基本单元,将桂西资源富集区划分为5个生态农业区.区划结果表明,中部和南部河谷丘陵区种植业产值比较高,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生态农业初具规模;而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山地丘陵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粮食作物的种植占主导地位,特色经济作物比重较低.  相似文献   

4.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章志发  戴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1-20243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黎晓武  余娇 《农业考古》2015,(3):159-163
江西省农业发展已处于经济与环境双重困境中,发展生态农业是江西省农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路径。江西省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早已起步,但其进一步发展存在以下制约因素:园区类型不全、质量不高,现行农业生产模式、能力、环境因素不匹配,生态农业技术缺乏,资金来源不足,专门立法空白等。解除制约生态农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农村生态农业园,统一生态农业科学标准,开展技术攻关项目,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制定《江西省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保障条例》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是江西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省情,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体系,每个方面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1.5软件来评价江西省近10年(1995—2005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评价值从1995年的0.1488提高到2005年的0.8114,其中经济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结合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对于生态农业效益的提升将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城市建设3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各市公布的《统计年鉴》(2011—2018年)以及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政府统计公报,求取各指标数据均值,以此作为数据样本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大致形成山区城市组合、沿海城市组合与经济特区分别聚合成类的三区布局,整体呈现"一心、两区、多翼"的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格局.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大量指标数据变化规律来探讨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功能区的区划成因.最后,基于聚类结果进一步将三区定义为沿海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山区城市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和滨海特区休闲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定位做深入分析,提出建设重点,以期能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区划目标前提下,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工具,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度3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6个亚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普者黑流域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个小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林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需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东部生态旅游功能区的生计模式搭配不合理,区域应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结构相结合;南部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但工业污染严重,控制区域工业污染同时应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毕节市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提出山地高效生态农业这个理念,是切合毕节市客观实际的。本文就毕节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区域化的意义、依据、区划目标、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毕节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工业化理念、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田园城市理念出发,依据福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的设想,并围绕“三圈”(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分别指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及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从精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和配套产业等重点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区的业态模式。最后从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环境及绿色GDP考核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宁夏南部山区的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杂粮优势产业,走生态型农业道路.同时在生态农业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对环境和物质能量的供应及其运移、转换过程加以调控,建立生态系统良性物质循环体系,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达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吴伟程  徐水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63-15465
应用H.T.Odumd岫的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对江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能值投入量为4.46×10^22sej,能值产出量为6.21×10^22sej,净能值产出率为1.00,环境负载率为0.6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63。江西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期。为了促进江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的能值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大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系统的能值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县镇的生态农业建设经验,提出了转变思想;调整种植结构;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组合;建设示范小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促进该镇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艳  葛大兵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60-20362
小城镇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宁乡县夏铎铺镇为例,分析了两型社会城郊型小城镇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根据夏铎铺镇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全镇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小区,分别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住宅区和中心集镇区,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现状,阐述了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调研,提出了加快建立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庆市自然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划,确立了该区进行生态区划的原则及指标因子体系,并且应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大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划分为4个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