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最新追踪调查数据,用短期和长期集中指数度量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及长期趋势,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回归分解,分析收入差距、医疗保险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亲富人健康不平等,并且健康不平等程度在长期不断深化;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呈现倒"U"形,当收入差距达到一定水平时,收入差距对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差距是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医疗保险也可以有效缓解健康不平等。因此,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可以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层次结构数据,以Grossman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多层模型建立医疗支出方程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支出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类型、家庭规模、疾病严重程度、受教育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医疗价格水平对个人医疗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供给对个人医疗支出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45-148
基于对四川省崇州市灾后重建农村居民的调查和访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府工作、集中居住区基本条件、集中居住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集中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灾后重建集中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集中居住区物质建设投入;完善政府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提供增收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注重对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和灾后重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居民健康差异。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的数据对民族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对比研究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居民平均健康水平更差;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受到个体特征、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利用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注重农民收入问题,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因此基于南疆四地州7个县8个自然村500户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农村劳动力家庭特征视角,分析影响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比例多、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国语水平好、家中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力平均年龄等因素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对工资性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相关建议,即注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劳动力就业培训;多方面、多形式注重农村劳动力国语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济宁市农村居民的327份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t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对借贷政策的认知三个方面对影响农村居民借贷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等因素对其借贷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口数、全家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村居民对现行农村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借贷意愿有显著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愿,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口特征对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特征方面,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中共党员身份对于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5-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在食品、住房、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等商品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AIDS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利用补偿变量对价格波动带来的福利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品、家庭用品、医疗保险的支出弹性小于1,表现为缺乏弹性,而居住和文教娱乐的支出弹性大于1,表现为富有弹性;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同,收入越低的农村家庭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越大,对农村不同家庭的补偿随其收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90-191
利用中国农业部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省农户教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通过计量模型得到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的经济增长影响有比较明显结果,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越高。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抑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省1978-2013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陕西省农村人均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化率和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陕西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化率对农村人均消费增长具有长期正效应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此研究可为促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PISA金融素养测评框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构建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总体上呈现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递减的趋势,在金融素养不同方面的得分差异也较大,并存在区际差异;农村居民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金融素养越高;河南省和贵州省的男性居民的金融素养较高;参加金融教育的山东省和河南省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较高;山东省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呈递增趋势,河南省和贵州省农村居民呈递减态势;仅河南省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对金融素养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作用效果很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将金融教育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中,以及加强金融教育计划、方案的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友华  苟琼玉  郭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37-9339
以2006年实施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在不同类型农村与医疗保险享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开展了3年,但仍有超过50%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到医疗保险,那些拥有城市户口、身处平原和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医疗保险。另外,那些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更容易表示对生活的满意,更容易生活幸福。同时,农村居民也都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研究影响理性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居民通过投票选举这一政治参与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通过农村居民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而改变理性村民参与意愿的约束条件,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碧沁 《乡村科技》2023,(21):55-60
为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可行性,以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为基础,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素质水平中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个变量会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分异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4县(市)16个村庄19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运用AHP综合评价其垃圾分类认知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其认知度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具备基础的垃圾分类认知能力,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性;年龄、个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垃圾投放频率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垃圾投放频率对认知度有显著正面影响,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存在显著负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认知能力;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激励措施,提高其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直接影响中国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安徽省456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农村居民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信任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信任具有"差序格局"特征,对三级医院信任水平最高,对二级医院信任水平次之,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水平最低.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医疗透明度等对...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厕成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2010—2017年的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能够加强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推动作用;农村改厕可以通过降低痢疾发病率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依然显著,说明研究结论可靠。因此,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丁丽娜  肖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67-2168,2176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对我国贫困人口膳食质量水平影响显著;其次是家庭规模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这2个因素主要从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角度对我国贫困地区膳食质量水平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安徽省内乡镇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人口个体特征变量,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初中、年轻人或老年人、收入水平中等、非务农的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就地城镇化意愿,而婚姻状况对就地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水源恶化严重,可利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日常用水安全未得到有效保障。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现状,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安全问题,基于实地调研的261份有效问卷,采用Logistic模型对江苏省沭阳县农村生活用水现状、水资源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仍需进一步改善,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均显著影响其对水资源有限性的正确认知,节水宣传的频率对农户的节水认知具有正向影响。可以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及节水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以缓解生活用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