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工湿地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可作为自然湿地在量上的有效补充,更可缓解现存自然湿地所受到的威胁和环境压力,是湿地保育的有力措施.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探求人工湿地相关问题,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分析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景观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当今城市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和社区景观呈自然生态化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解决上述问题上的巨大作用,并以沈阳市浑南新区人工湿地生态示范工程为实例,解析了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对社区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并借助湿生植物群落、自然起伏的地形、曲折蜿蜒的坡地汀步、假山置石以及乡土植物的自然之美,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可观、可赏、可憩的自然生态景观场所,从而为城市营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具有去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与治理方面备受青睐。为促进人工湿地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主要要素的用途与相互关系详细阐述,并对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净化所涉及的污染物去除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植物园地处哈尔滨市非湿地生境地区,其中湿地专类园是由人工引种湿地植被构建而成,从中体现出具有自然特性的野性美.通过设置样方的方法调查其植物群落种类与构成,结合公众对湿地景观特征的美感度偏好的心理问卷调查研究,探讨人工湿地景观公众的认可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植物园人工湿地园植物主要有34种,分19科31属.在调...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环境遭受到了巨大威胁,水质严重恶化。人工湿地是专为处理废水而人为设计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其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能广泛适用于生活污水、地表径流、城市河流、污水处理厂中水、农田废水等的处理。文章主要论述了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基质和植物,以及其去除废水的机理,分析了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遇到堵塞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净化功能的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抗冲击性能强、外部能源需求低、碳中和潜力大、易于操作和维护等特点。介绍4种传统类型人工湿地的特点、污染物处理性能与存在的短板;针对传统人工湿地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突出共性问题,从优化湿地填料、创新湿地构型、调整运行策略等角度提出了人工湿地的强化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董聿森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06-109
近自然人工湿地常被视为一种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但其本质仍应是一个与区域生态系统高度融合、协调的湿地生态系统.从人工湿地水文条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植被群落选择方式和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容性方面对近自然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构建模式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构建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验上海化工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差异,分析影响鸟类分布的关键因子,采用样点法对2种类型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鸟类总物种数(90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3.28)分别高于自然湿地(83种、2.97);但科-属多样性指数(0.681)低于自然湿地(0.686)。人工湿地的鸣禽种类(60种)比自然湿地(39种)多,自然湿地的猛禽(4种)、涉禽(25种)和游禽(8种)比人工湿地(1、19、2)多。人工湿地的鸣禽(2.915)和攀禽(1.088)的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高于自然湿地(2.171、0.861);自然湿地的陆禽(0.614)、猛禽(1.330)、涉禽(1.825)和游禽(1.672)的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高于人工湿地(0.530、0、1.819、0.300)。人工湿地的林鸟种类(69种)和Shannon-Weiner Index指数(3.030)高于自然湿地(50种、2.347),自然湿地的水鸟种类(33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2.429)高于人工湿地(21种、1.911)。自然湿地国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信息提取和分类。研究显示,滩涂湿地为第一大盐碱类湿地类型,所占面积比例为33.8%;第二大盐碱类湿地类型为盐田,所占面积比例为20.3%;其次是重盐碱化湿地,占18.5%。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占盐碱类湿地总面积的60.1%。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价值远远高于人工湿地,而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保护有限的天然湿地资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湿地调查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该研究基于 Landsat TM 遥感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信息提取和分类。研究显示,滩涂湿地为第一大盐碱类湿地类型,所占面积比例为 33.8%;第二大盐碱类湿地类型为盐田,所占面积比例为20.3%;其次是重盐碱化湿地,占 18.5%。山东省盐碱类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占盐碱类湿地总面积的 60.1%。天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价值远远高于人工湿地,而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保护有限的天然湿地资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以1991、1995、1999、2004、2009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从景观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黄河三角洲大尺度范围的滨海湿地退化状况,并利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模拟2021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较严重的两个时段,退化湿地占自然湿地总面积近40%,2009年以后,研究区退化得到一定的缓解。预计至2021年,湿地占区域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下降至60%。与2013年相比,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占比将分别下降4.52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草本沼泽、灌丛湿地、森林湿地和盐沼面积将分别减少32.21、15.76、19.33 km2和74.86 km2。由此可见,未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的设计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人工湿地的组成及植物种类,阐述了人工湿地中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规律、光合及蒸腾作用、根系输氧作用和植物种类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了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农村人工湿地的建设策略,并从技术、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可知在农村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能将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再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水体修复与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湿地自发展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人们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矿山废水等。文中综述了国内人工湿地的分类、组成、工艺组合、运行方式及去污机理等,简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水体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我国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水体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建议将构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标准体系、开展人工湿地系统稳定地去除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调控与强化技术,以及系统研究利用人工湿地特有的功能特性来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等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中生物脱氮新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人工湿地中除氮的传统路径和新型路径,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等脱氮方式,对生物脱氮的机理、优越性、影响因素以及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采用新型脱氮路径,建立脱氮效果更好的人工湿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作为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替代工艺,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机理研究以及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同时详细论述了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及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遵义新蒲湿地公园为例,从自然、生态、历史与文化角度解读湿地公园营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根据贵州的气候特点与特有地形、地貌,提倡可大力建设与推广中、小型湿地,探索形成一套特有的地域性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污染水的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中氮的效果,并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微生物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pH、溶解氧、温度、C/N、植物、基质)对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影响及优化方法,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