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加压螺钉治疗39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结果:随诊0.5~3a(平均15个月),结果髋关节优良率为89.3%。结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可靠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及注意处理合并小粗隆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术后均接受大于6个月的随访,依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3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为13.2周。本组优29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特点,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33例中2例死亡,其余31例经l~3a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9%,无一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在治疗中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患者采用动力髋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60~80min,术中出血100~300mL,患者骨折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参照Merled Anbiongen髋关节功能评定法综合评价:优102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97%。结论: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别应用动力髋钢板(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及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46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35例随访1~4a(另11例失访),根据术后X线片和功能恢复程度评价,本组优良率为94.8%(128/135)。结论手术方法的选择依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之形态、骨折线走向、部位、粉碎骨折块的大小、多寡、骨质强度(有否骨质疏松)、性别、年龄大小等因素而定。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尽可能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复位情况按Banmgaertner标准评定:优38例,可7例。45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未发现断钉,钢板断裂病例,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及髋内翻,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7%.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方法简单,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3例,其中86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DHS组),83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LPFP组),114例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DHS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率为90.7%,LPFP组86.7%,PFNA组98.2%,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0.01)。术后随访,DHS、LPFP、PFNA3组并发症或内固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2.8%、7.2%、0%,PFNA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DHS和LP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DHS和LPFP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治疗相当困难且存有很大分歧。1993~1997年我们对12例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治疗,随访2~4a,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左足7例,右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8例为闭合性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均从高处坠落受伤。所有患者都是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而距下关节外跟骨骨折未列入本组病例。按Essex-Lopresti分类[1],本组属舌状骨折5例,其中°1例,°2例,°2例;跟骨压缩型骨折7例,其中°3例,°2例,°2例。1.2 临床表现12例患者足跟受伤后均出现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随访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AO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随访.时间0.5~3a.48例均骨性愈合.1例空心螺帽滑脱并螺钉松动外滑,2例发生髋内翻和钉切割。结论:应用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滑动加压作用,使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迅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力性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并探讨手术应注意的事项。方法:对接受135^*动力性髋螺钉(DHS)治疗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随访1~4a(平均2.5a),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无重大并发症,无钉断裂和脱出,无髋内翻畸形,关节活动良好,优良率达95.9%。结论:DHS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与髋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利于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但其术中创伤较大,故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为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seinsheimer分型V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38例(seinsheimer分型V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35例,占92.1%。结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伴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病人术后可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21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骨折均愈合,优良率为90.47%,无继发严重髋内翻.结论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伤残评定要点.方法 对1例交通事故致左殷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伤残重新鉴定案件,通过临床影像学资料的阅片分析,评估伤者的骨折类型、鉴定时限及关节功能.结果 被鉴定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经内固定术后9个月余,现左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根据关节功能丧失情况评定为10级伤残.结论 关节内外骨折的准确判断、鉴定时限是鉴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伤残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 根据其临床个性化的特点与家属的意愿,对103例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皮套牵引复位及按骨折三期辩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为酌情使用三支钉固定、Jewett针、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解剖钉板等髓外钉板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53例,进行临床观察、随访l~3a。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弹力矩形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X线成像X光机移动C臂机(简称术中3D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患者69例,均在术中3D机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1h,平均术中出血量233.7mL,术后即可在床上进行非负重活动。随访2~3a,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术中3D机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下肢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减小出血,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选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8~5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膝关节HSS评分优12例,良8例,优良率83.3%.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靠、适应早期功...  相似文献   

20.
骨牵引术是外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利用持续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使骨折、脱位整复和维持复位。牵引护理是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牵引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对老年患者骨牵引的专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对3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骨牵引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女8例,男2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岁,牵引时间最长70d,最短40d,平均46d,其中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例。2 护理2.1 心理护理2.1.1 心理分析 大多数老年人因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