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承担着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为此,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并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  相似文献   

6.
曹庭珠 《国土绿化》2006,(11):13-13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屏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中部崛起,就必须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中原城市新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作为现代林业和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林业,担负着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因此,发展城市林业,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能大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作用,尤其是认识到加强对林业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时,林业管理部门要重视对林政资源的管理,让林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促进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郑国强 《绿色科技》2019,(9):166-167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动力与基本条件,有效的森林保护对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深林保护工作提高重视度,对深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建设。基于此,针对森林保护与可持续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强化森林保护与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林业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辽宁省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为辽宁省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保障,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生态环境林的营建对于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以中国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法则,建立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点线面有机统一、具有立体多层次格局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力求表达最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银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巩固国家园林县城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县域国土绿化,把平原绿化工作作为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常抓不懈,大力开展环城林网、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永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同时要求,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国策进行研究部署,更加充分说明生态环境建设的极其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小康社会应当以生态良好为标志,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得到印证:其一,生态良好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根本标志。当前…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兴起了沙棘产业,沙棘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沙棘产业的发展将促进阜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统一。沙棘产业的发展不但能较广泛地调动各阶层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且能把沙棘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把握林业发展的着力点,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加  相似文献   

17.
陈丽芬 《绿色科技》2019,(3):196-198
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恢复森林植被,培育、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但资金的缺失成为影响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海寨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概况,经营投入成本构成及公益林发展对林场经济、产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公益林补偿基金的解决办法,以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公益林补偿政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红 《中国林业》2014,(14):42-4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资源而采取的重要战略决策。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采取促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充分认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大意义森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起着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缓解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免自然灾害、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污染、减低噪音等重要作用。因此,抓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是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森林防灾减灾特殊功能的需要,是美化环境,为人类提供优美生存空间的迫…  相似文献   

20.
在大江南北绿潮涌动、关注生态、大力发展林业的喜人景象中,林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林业的肩上,这是新时期务林人的无尚荣光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林业明媚的春光里,江苏林业同样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江苏”,对林业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