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不同批次七彩文鸟蛋的孵化影响以及幼鸟出壳后的人工育雏技术,采用孵化温度分别在37.5℃、38.0℃、38.5℃条件下,湿度分别为孵化期50%、出雏期70%和孵化期60%、出雏期80%两种情况下七彩文鸟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孵化期温度为38.0℃时,七彩文鸟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高于37.5℃组和38.5℃组(P0.05)。孵化温度为38.0℃、湿度为60%时,人工孵化效果最佳。幼鸟初生重为0.90~1.10g,在6~12日龄时体重出现快速增长,在14日龄体重达到高峰15.00~20.00 g,从14日龄后体重开始缓慢下降。刚出生的幼鸟皮肤裸露只有一层胎毛,完全依靠喂养需要恒温箱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25日龄长齐全部羽毛,30日龄可以自由采食并飞翔。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为肉鸽的人工孵化与亲鸽孵化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相对湿度为60%-65%。每天翻蛋1.7 h/1次。出雏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6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肉鸽人工孵化的方式,可使种蛋破蛋率显著降低14.52%(P 0.01),受精蛋孵化率显著提高15.79%(P 0.01)。同时,不同的种蛋摆放方式对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种鸽蛋平放的摆放方式孵化效果优于竖直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进行了4组人工孵化试验,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芝地区藏鸡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筛选出孵化的最佳条件:孵化温度在1~6d为37.68C,7~14d为37.65C,15~20d为37.56C,21d为37.48C;相对湿度1~6d为54%~56%,7~14d为61%~63%,15~20d为64%~65%,21d为63.8%。其受精蛋孵化率可达88.9%,健雏率达97.0%。  相似文献   

4.
1相对湿度对孵化成绩的影响试验证明,相对湿度对孵化率影响很大:孵化温度100°F(37.8℃)时,相对湿度30%、出雏率为70%;若相对湿度在55%~60%出雏率可达90%~92%;但如相对湿度长时间恒定在85%~90%,出雏率仅达60%~65%。温度恒定在102°F(38.9℃)时,若相对湿度为10%,出雏率仅为2  相似文献   

5.
广州动物园自2003年始连续4年对扬子鳄的人工孵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温度28~32℃,湿度92%~98%较适宜人工孵化扬子鳄,能取得理想的孵化率,孵化期为59~76天.在合适的孵化温度范围内,温度愈低,则孵化期愈长,出雏的幼鳄卵黄吸收较好,发育较完全;温度愈高,则孵化期愈短,胚胎发育不完善,出雏后较难饲养.  相似文献   

6.
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煤油灯或热水袋孵化.人孵前种蛋要消毒,孵化室内温度为37~38℃,相对湿度7 d内55%~60%,7~18 d 50%~55%,18~24 d 70%~75%,入孵后20 d必须每隔2 h时翻蛋1次,20 d到出壳(24d)可以不翻蛋.孵化中期,每次晾蛋10~15 min,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 min,23~24 d不再晾蛋.孵化期照蛋2次,头照在7~8 d,2照在第20天,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相似文献   

7.
周历群 《中国家禽》2003,25(20):17-18
孵化设备是仿生学的一个用,模拟自然界的孵化环境,提供胚胎发育的适宜条件,用于家禽种蛋的孵化.孵化设备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翻蛋角度是孵化的重要参数.湿度影响胚胎的发育、死亡率、孵化期.通常鸡孵化温度为37.8℃,要求相对湿度为55%~60%.加湿方法的选取与加湿装置的设计是孵化机加湿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驯化,鹧鸪已消除了就巢性,必须通过人工孵化繁衍后代,现将山东曹县湾镇鹧鸪养殖场的孵化技术介绍如下。一、选蛋尽量利用两周以内种蛋,要严格挑选出双黄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将种蛋浸泡3分钟,取出,毛巾抹干即可入孵。二、温度孵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温度,在孵化前期1~7天内,机温保持37.8℃,8~20天时37.5℃,21~24天即出壳时37.2℃。三、湿度湿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节,孵化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为了使空气中的水分与二氧化…  相似文献   

9.
1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  相似文献   

10.
(一)肉鸽人工孵化主要技术鸽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2℃,相对湿度为55%~65%。1.取蛋。每天晚上8:00以后将所有种鸽所产的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孵化温度对种蛋出雏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1 d出雏法记录孵化厂内的5批种蛋,并对孵化机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风门等进行记录,了解孵化出雏机各因素对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下5批种蛋的孵化率分别为76.8%、77.7%、83.2%、68.3%、80.0%;温度设定1~3 d为38.0℃,4~6 d为37.8~37.9℃,7~12 d为37.8℃,13~18 d为37.6℃,19~21 d为37.3℃或1~18 d的孵化温度为37.8℃,出雏温度均控制在37.3℃,设定的孵化温度均能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说明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12.
麝香鹑为森林禽类,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孵化与育雏⑴孵化前准备:麝香鹑的孵化期为35~ 36d,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火炕、电褥子、暖水袋等方法孵化。种蛋以产后10日内的蛋入孵为好。种蛋保存温度为10℃~15℃,最高不超过20℃;湿度在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和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常用熏蒸消毒法)。孵化期间的温度应根据入孵的时间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入孵1~3d为39℃,4~7d为38.5℃,8~25d为37.8℃,26~3ld为37.2℃,32~36d为37℃。孵化室的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40%~45%。孵化到20d时,土法孵化…  相似文献   

13.
张再建 《中国家禽》2004,26(1):28-28
1观察方法选自闽南火鸡场同日龄的闽南火鸡,每群公母比例1∶9,单间饲养,自然交配,种蛋收集期10天(保存温度10℃,湿度70%~75%)。根据蛋形指数分为4组,即蛋形指数1.60以上(A)、1.50~1.59(B)、1.40~1.49(C)和1.39以下(D)。每组种蛋100个。先用游标卡尺对所收集的火鸡蛋逐个测定蛋形指数,然后按分组的标准各随机选择100个蛋做好标记,放入自动电热孵化机中孵化,孵化期间控制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1~6天,温度38.5~38℃,相对湿度60%;7~16天,38℃,55%;17~25天,37.5℃,55%;26~28天,37℃,60%~65%。设置两个重复,重复试验时,使用同台孵化机,按…  相似文献   

14.
对1998~2002年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鸸鹋卵人工孵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初步确定鸸鹋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卵型指数为1.52~1.56的鸸鹋卵,孵化温度控制在36.5~37.4℃,孵化湿度为50%~61%,孵化期失重在10%~15%之间能获得最佳孵化率和健雏率。Hoty方程计算出鸸鹋卵特异系数CSS为0.000565(n=60)。鸸鹋卵平放180°,每2h翻1次卵,晾1次卵,翻卵角度为90°能明显提高鸸鹋出雏率和健雏率,及时熟练的人工助产是避免鸸鹋后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慕德俊  刘畅  卢小琴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1,32(6):329-331,335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中期为37.5~37.8℃,相对湿度45%~50%;末期为37.2~37.5℃,相对湿度为50%~55%;出雏温度为36.8~37.2℃,相对湿度55%~60%。  相似文献   

16.
肉鸽的自然孵化,因为噪音、湿度、生产鸽营养水平、饲养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了破蛋以及凉蛋,降低了孵化率和出雏率。人工孵化可避免亲鸽孵化时压破种蛋,防止鸽粪污染,减少胚胎中途死亡,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产蛋周期,加快繁殖速度。肉鸽电脑孵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据 Gib Taylor报道,要孵出高质量的雏鸡,在种蛋孵化时,必须考虑温度、湿度和通风。1温度高产肉鸡胚胎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且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温度间差异很小。正常情况下,种蛋孵化期为21~21.25 d,在孵化温度过高时,雏鸡提早破壳出雏。标准孵化温度为37.5℃~37.6℃,如此温度下,高产肉鸡胚胎发育过快,脐部会出现黑块、线状和内脏异位。为防止出现黑块,可将孵化温度调节到37.3℃~37.5℃。采用低温孵化,孵化期延长,但雏鸡质量可提高。2湿度为了保持蛋中水份相对含量,提高雏鸡质量, …  相似文献   

18.
经对140枚鸸鹋卵人工孵化的观察,发现孵化的适宜温度为36.8~36.4℃,湿度的适应范围为27%~61%,孵化期卵减重率在13%~17%时能得到最佳孵化率.卵平放并进行上下180度翻转能大大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褐马鸡卵采用了人工孵化、自然孵化、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三种方法,对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翻卵凉卵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了解了褐马鸡卵的孵化期,对受精卵和胚胎发育阶段的判断,卵在孵化期的失重,卵的破壳和出雏等关键技术,并对雏褐马鸡的出壳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二) 孵化的条件。 1.温度。温度对雏鹅的胚胎发育整个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孵鹅的温度是“前高、中平、后低”,即前10天温度38.2℃~38.9℃;中10天37.5℃~37.8℃;后10天37℃~37.2℃。孵到25天以后,要特别注意温度变化,严禁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要根据胚胎发育正常温度加以调节,才有利于雏鹅出壳。 2.湿度。湿度对雏鹅出壳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工孵化湿度要求:前10天相对湿度65%~70%;中10天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