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市生态林与城市绿地(包括街道绿化、居住区绿化)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城市的绿色防护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黄山市是一个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同时又是一个山区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最美"、"山区最富"和"生态最佳"的总体奋斗目标,结合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黄山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特点,笔者认为:黄山市的生态林建设应融生态、观赏、经济为一体,以建设经济型生态林为发展方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多结构的复合型林业生态体系,既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乌海是能源型的工矿城市,生态脆弱,环境恶劣,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2008年乌海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市政府在城市绿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打造生态绿洲型山水园林城市。所以,要改善乌海城市的生态环境,必须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建设园林式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保障,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生态环境林的营建对于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以中国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法则,建立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点线面有机统一、具有立体多层次格局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力求表达最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环境林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着重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介绍了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即园林绿化主要具有调节小气候、有效调控城市"C"循环、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丰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休闲游憩、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城市建设,其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祉。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市园林绿化局和通州区政府共同提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一、通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顺应城市生态化的发展潮流。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由此"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辖3县2区,总人口204万,是全国有名的石油之城、生态之城、湿地之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林业建设作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基础工作;作为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和经济社会实现  相似文献   

8.
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炳新 《绿色科技》2014,(5):143-144
指出了森林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带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进程。阐述了生态城市与城市林业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城市林业的建设对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城市林业和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施生态立市这一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六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根本,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更大的领域和空间,才能为省会经济圈中的六安经济和社会发展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平台.本文按照"融入长三角、建设新六安"的总体思路,围绕生态立市、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六安建设成为省会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进行研讨,以展示六安市"绿城""水城""古城"之新貌.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绿地类型及植物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生态环境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绿地植物的选择对城市绿地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至关重要。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的类型和植物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是最具生命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不可替代的最大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建设在城市中的最高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森林城市建设和洛阳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森林城市建设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绿化与生活》2012,(7):18-25
推进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是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城市环境和广大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二五"纲要的具体行动。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两环、五水、九楔"平原地态空间结构要求,平原造林工程空间布局确定为"两环、三带、九楔、多廊"。平原地区春季大规模造林实现预期目标,当前全面进入林木养护管理、确保成活成林阶段谐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面对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生态间隔区,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减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青岛森林、湿地等生态功能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间隔最新研究理论,对青岛生态间隔区规划建设策略、建设思路和总体布局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一湾一轴五区"的生态间隔框架和"一带、二廊、三环、五极、多点"的生态间隔...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体现首都风貌的重要内容。为实现把北京建成世界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我局于今年初开始实施"北京市园林绿化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在彩色树种品种选择与  相似文献   

15.
徐州城市森林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在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生态化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的复合体,园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和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园林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济南市目前生态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永宁公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右岸,黄岩城市之西侧边缘,为城市主要出入口(温台高速出口).东起西江闸,西临104国道复线,总用地面积约为21.6公顷,其中,河滩地(防洪堤外侧)占地面积约为4.6公顷.作为永宁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示范工程,公园从全局设计到细节建设,都在传播着先进的生态环境理念和城市滨河建设理念,它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8.
正许昌市位于中原之中,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2007年,许昌市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同时,许昌市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花木之都"。近年来,许昌市以"建设美丽许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成果为抓手,按照"东部生态提升、中部生态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生态文化建设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确立了依托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注重效益、城乡一体等5项布局原则,提出了"四区六链九品百园"的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框架,并探讨了具体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宜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就是把森林引入城市 ,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 ,考虑和吸收林学、森林环境学、城市生态环境学、美学、观赏园艺、社会学、森林旅游等各方面知识 ,建设以森林为主体的、符合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要求的城市生态体系。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的发展应以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